...下鄂西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湖北省十堰市为例
十堰旅游/调查思考/・91・DOI:10.16675/jki14-1065/f.2021.0&042
新形势下鄂西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以湖北省十堰市为例
□秦溶苑
(汉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十堰442500)
摘要:目前,鄂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正处于上升期,但从整体来看仍需挖掘潜力。以湖北省十堰市为例,探究其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其面临的农业生产技术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旅游统筹规划欠缺等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优
化农业产业、强化产业融合、推进绿制造体系建设、培植产业主力等对策,希望对十堰市乃至鄂西北地区
经济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区域经济;现代农业;产业结构;旅游业
文章编号:1004-7026(2021)08-0091-02中国图书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
十堰市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独有的区域性中枢城市。作为鄂、豫、陕、渝经济发展要脉之地,近年来十堰市通过建立“一主四大四新”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以现代汽车制造为主的绿制造工业、以武当山为首的全域旅游业、以秦巴山区特农产品和药材为主的现代农业的经济结构,实现经济长足发展,经济基础不断稳固。
从整体看,十堰市经济发展仍需多元化挖掘。需认清十堰市地域范围内生态、农业、旅游、人才、产业与经济的发展趋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力,合理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因地制宜发展十堰市区域经济,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十堰市是鄂西北地区的关键区域城市,研究鄂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及十堰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十堰市经济发展现状
据有关数据和信息,2019年十堰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12.7亿元,是2014年的1.68倍,年均增长10.9%;第一产业增加值171.5亿元,是2014年的1.13倍,年均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884.2亿元,是2014年的1.45倍,年均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957.1亿元,是2014年的2.18倍,年均增长
16.8%。十堰市在农业、工业、绿生态旅游业等方面加大投入,使相关产业经济发展稳步推进、产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1]。
1.1转型升级区域农业结构
十堰市位于我国中西接合部,境内秦岭余脉等三大山系,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其温、光、气、热、土等自然环境条件有利于植物生长,具有独特的生态区位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丰富的生态资源。近年来,十堰市通过科学谋划,打造以茶叶、中药材、核桃、山羊等4个产业为重点培养的农特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科技展示、武当农业博览、休闲农业观光、特农产品物流“五大园区”。十堰市农产品独具地方特,形成规模效应,带动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叫
1.2逐步夯实产业发展布局
近年来,十堰市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全面推进“一主四大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汽车产业为核心,大力推进旅游、智能装备、生物技术、绿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持续加速推进经济开发区产业平台建设,形成多个产业集。截至2018年底,十堰市有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区),规划总面积29.16km2。
十堰市经济开发区在促进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2017年底,十堰市经济开发区共有6336家企业进驻,包括6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2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集。据统计,2017年十堰市经济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92.7亿元,同比增长9.7%,占十堰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4.7%。
1.3大力推进绿生态旅游
十堰市是鄂西北绿旅游圈的重点,堪称“中国之肺”。十堰市拥有1项世界文化遗产一武当山风景区。截至2020年,十堰市拥有国家5A级景区1家、4A级景19家、3A级景区26家,分别占湖北省同级别景区数量的12.50%、15.00%、19.55%。十堰市旅游资源种类全、品位高、特强,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城市。
近年来,十堰市加快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深挖武当山、丹江水和汽车城3张“名片”,以武当山为首,以城区和各县为依托,精心打造特旅游品牌,着力构建“山水城互动、文旅农互融、景点之间互联、各种要素配套”的产业体系。
2018年,十堰市接待游客6514.1万人次,同比增长17.2%,实现旅游总收入586.9亿元,增长35.2%,
基金项目:汉江师范学院科研基金资助课题“十堰市区域经济发展研究"(XJ2019B004)。
作者简介:秦溶苑(1989—),女,汉族,天津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财会审计经济.
-92-山西农经/2021年8期
旅游收入占十堰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3.6%。
2十堰市经济发展存在的弊端
2.1农业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下
十堰市农业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本不足,且受地貌和气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农作物产岀效益较低。在城镇化建设中,受日益增长的城市化需求和农村生活成本增加的双重影响,大多数年轻人外出工作[3]。农村地区剩余人口老龄化严重,学习能力和生产活力均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沿用传统种植经验,生产经营模式已经过时,林下产业集约度不高。在产业发展和经营水平上,十堰市农产品加工滞后,特、高效、高端产业少,且现有加工企业规模较小,难以形成企业集。
2.2产业结构不合理
十堰市产业布局是“二三一”,即第二产业是带动十堰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十堰市比较关键的产业,其发展受制约会阻碍当地经济发展;十堰市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慢,方法单一,结构不理想,工业生产中长期存在的“轻工业太轻”问题不能得到合理解决。
在新经济形态下,汽车制造业市场竞争激烈,汽车行业增长缓慢。十堰市汽车制造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实力不强,支撑不起工业稳定增长。受区域、技术、资产和优秀人才的限制,十堰市产业链风险显著增加。十堰市现代服务业规模小、结构欠优,房地产、批发零售、餐饮、酒店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占主导地位,互联网技术、电商、科学研究和技术咨询等服务业相对落后,自主创新产业薄弱。
2.3旅游统筹规划欠缺
十堰市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很多旅游景点缺乏合理的协调体系,资源整合不足,重点核心旅游产品在十堰市旅游发展中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十堰市旅游资源分散于多个部门管理,未能实现较大程度开放经营,闲置的旅游资本被浪费。
3发展措施及建议
3.1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随着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日趋进步,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不再是主导,改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非常重要。应努力建设高效农业,优化劳动力结构,根据治理后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以及农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的规模,以集体组织为单位,整合该地区农村青年劳动力资源,提高农业生产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和特农业经营能力叫
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不仅减轻了农业生产者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政府应努力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结合起来,重塑农业生产产业链,形成农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模式叫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岀台鼓励政策,培养和引进“互联网+”农业人才,打造新型农业。
3.2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模式及生态环境保护是十堰市经济发展探索的重点。
第一,稳定汽车产业链的优势,积极发展汽车金融、汽车零部件配送物流等相关产业链,形成产业集优势。积极寻求经济发展的新突破,拓宽汽车产业,激发基于大数据的现代汽车服务业的发展。
第二,充分利用十堰市在水能、物产、药物及矿藏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发展这些行业。
第三,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智能化系统研发,引进新技术,推动相关领域升级,扩大传统产业升级范围,培育一批具有积极带头作用的高科技公司。培育、发展和壮大电子设备信息技术产业、智能物流、金融服务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产业链结构。
第四,推进绿制造体系建设,使绿发展成为十堰市工业发展的主调。同时,着力布局环保产业,以丹江库区环保项目为依托,引进环保相关企业与技术,抓住我国“两山”实践和创新产业基地建设
的机遇,积极促进绿生态产业发展。
3.3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产业相关性。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实现产业结构的服务化转型,合理整合区域内旅游品牌,扩大区域旅游品牌核心竞争力,打造涵盖十堰市乃至整个鄂豫陕渝区域的特旅游品牌。促进集餐饮、旅馆、特农产品营销等综合产业链的协作发展,促进旅游与“三农”有机融合,推进“旅游+工业”“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提高十堰市经济发展的抗风险能力,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湖北省统计局.2019年十堰市统计年鉴[EB/OL].[2020_05—13].v/tjsj/sjkscx/tjnj/gsztj/sys/
202005/P020200513614814062987.pdf.
[2]十堰市统计局.十堰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6-24[.v/
xxgk/xxgk_fdgk/xxgk_tjxx/202006/t20200624_2070806.shtml.
[3]纪倩,黄楠希•基于区位商的汕头地区产业结构分析[]•特区经济,2019(2):58-61.
[4]裴英竹,魏乾梅録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以珠江一西江经济带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2017,27(5):
1-8.
[5]周恩德•基于创新驱动的十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研究[].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7,31(2):72-76.
(编辑:郭瑞)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