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十堰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06.22
∙【字 号】十政发〔2021〕11号
∙【施行日期】2021.06.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药政管理
正文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十堰旅游
十政发〔2021〕1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
《十堰市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21年6月22日
十堰市推进中医药强市
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根据《湖北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鄂政发〔2020〕26号)精神,为加快推进我市中医药强市建设,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行动目标
对标高质量发展、健康十堰建设和“十四五”规划、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补齐中医药公共卫生体系薄弱、中医特和服务能力不强、基层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骨干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中医药产业贡献度不够等短板,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统筹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和文化建设,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全力打造并形成武当中医药品牌,基本实现由中医药资源大市向中医药强市跨越。
到2023年,中医药全面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防治传染病能力显著提升;武当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市级三级中医医院建成区域高水平中医医院,县级中医医院
建成县域中医诊疗中心,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科并全面参与临床诊疗服务,基层“国医堂”提档升级,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基本普及;创建一批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中医药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对生物医药产业的贡献度显著提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中医药服务。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行动
1.充分发挥武当中医药集团牵头作用。加快推进实体化运行,力争将其打造成集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平台。加强统筹,倾斜政策,整合资源,将中医医疗机构作为“十四五”规划优先发展对象,做优做强市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结合创建国家中医特重点医院和“323”行动,打造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医高地,全力创建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加强县市区中医医院建设,补齐短板,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打造县域中医医疗中心。完成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和中药房标准化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具有特优势的中医医疗机构(肛肠、骨伤、妇科、儿科等),鼓励连锁经营。优先发展传统中医诊所,构建“中医诊所在身边”和“15分钟可及”的中医服务格局。鼓励公立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参
与传统中医诊所服务。提供中医养生保健企业登记经营范围使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规范表述。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药服务。(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财政局、市行政审批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省药监局十堰分局。排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提档升级,以院(中心)为单位,中医药人员比例占医药人员比例达到20%以上,能提供15项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村(社区)卫生室建成中医综合室,拥有至少1名能中会西的基层医务人员,能开展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实现中医药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中的全覆盖,推动中医药与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相衔接。(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各县市区)
3.创新中医医联体建设模式。积极构建“区域+专科专病”点面结合、全专互补的新模式。由市县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牵头区域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形成市-县-乡镇(社区)联动发展模式,建立长效、常态的发展模式和医联体平台。由市级以上中医临床重点专科牵头,建设一批市级中医专科专病联盟,在技术支持、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服务衔接等方面进行合作建设,提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各县市区)
(二)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行动
1.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应急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按照平战结合的要求,组建市级中医疫病防治队(紧急医学救援队),建立中西医协同救治和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传染病防控和临床救治,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市、县中医医院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和中医药传染病病区,实现常态化、规范化运转。加强感染性疾病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和肺病科建设,确保发挥重大疾病监测哨点功能。加强中医防治传染病经验整理,挖掘古代医学典籍,优化古代经典名方,筛选有效的方药。积极创建省级区域中医紧急救援基地。(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应急管理局、省药监局十堰分局)
2.打造区域中医药临床高地。聚集重点优势领域,以提升中医疑难重症、中医临床诊疗能力和水平为核心,建设区域中医药临床高地。重点支持中医肝病、中医肿瘤、中医外科、中医针灸推拿和康复等优势专科建设,建设一批中医临床重点专科、特优势专科和中医非药物疗法示范中心。建立中西医临床协作长效机制,完善中西医会诊制度,推进多学科联合门诊、中医医师参与西医病房查房、成立联合病房等,构建中西医一体化服务模式,力争在肿瘤、内分泌、康复等专业领域形成一批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聚焦心脑血管、糖
尿病等慢性病和伤残及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实施中西医结合康复培育工程,开展中医师康复知识和技能培训,建立一批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规范,推进中医药技术方法与现代康复医学的融合,促进中医康复服务水平提升。以解决老年人临床需求和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为切入点,推进中医药技术方法在养老服务中的推广应用,加强中医药医养结合建设。推进互联网中医医院建设,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提高优质中医资源可及性和服务效率。(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卫健委)
3.提升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能力。推进临床与治未病有机融合,以中医医联体为基础,以医疗机构学科特为依托,建设市、县治未病示范中心,梳理总结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技术方法,针对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健康状况,建立治未病基本处方库,在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中推广2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梳理武当医药养生理论和技术方法,打造集自我保健、疗愈与康复于一体的“武当健康管理”模式,推广武当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普及起居调养、药膳食疗、太极拳、健身气功(如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打造武当中医药养生和治未病品牌。探索建设武当中医药特示范学校,推广中医传统体育保健项目,增强学生体质,降低青少年肥胖发生率。结合“323”青少年近视防治,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医药技术研究,降低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发挥中医药形神并调的
独特优势,做强精神卫生专科,为“323”解决精神卫生问题贡献力量。(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文旅局、市教育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