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汉籍《乘槎录》西湖逸诗及其回流的意义
第37卷第3期2020年6月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JOURNAL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HUMANITIES SCIENCES)
Vol.37 No.3
June,2020
朝鲜汉籍《乘槎录》西湖逸诗及其回流的意义
黄 昊程继红
(浙江海洋大学,浙江舟山  331022)
[摘要]自唐以降,西湖便颇受文人墨客偏爱,诗酬唱作,历代未绝。然而西湖诗歌虽存世较多,但多有散逸。朝鲜文人崔斗灿《乘槎录》记载其在杭州逗留时与杭州地方文士的唱和,留下以西湖为题材的诗歌十余首,这些诗作不见于今人收集的西湖诗集中,故可视为逸诗。这些逸诗的回流,其意义在于一方面见证了中朝诗歌接触史上一个纯属偶然的空间建构,另一方面也为东亚汉诗圈互动场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想象。
[关键词]《乘槎录》;西湖;逸诗
[中图分类号] 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4722(2020)03-0037-04
唐宋以降,迁客骚人以湖光山佐酒引兴,赋诗咏唱,成就了西湖的千古盛名,远播海外。留下的诗词数以千记,其中大有脍炙人口而影响深远者,亦有随岁月推移以致散逸漂没者。得幸于域外汉籍《乘槎录》中撷英朝鲜漂人崔斗灿与杭州文士的西湖唱和诗及西湖十景诗一组,未见录于西湖诗集,以为补益。
一、有客漂海
《乘槎录》系朝鲜漂人崔斗灿以汉字所著的日记体域外汉籍。崔斗灿,字应七,号江海散人。乾隆四十四年(1776)生于朝鲜尚庆道慈仁县上台里。家世累宦,但自其祖父两辈起,不再出仕,不过仍以诗文传家。嘉庆二十三年(1818),崔斗灿应妹夫全罗道右营讨使张公翼的盛邀,于四月初十登舟解缆,自济州岛乘舟向全罗道进发。然而在济州海峡,他与同船的五十余人不幸遭遇了风暴,为避免船倾舟覆,在崔斗灿的指挥下,舟人不得不砍断船樯降低重心,但船也因此失去了风帆动力。在长达十六天的漂海之旅后,于四月二十六日被东海渔人所救,并在宁波府定海县(今舟山)普陀山登陆。移县治甄别身份后,被护送至杭州,经由京杭大运河抵北京,再由陆路至鸭绿江于十月返朝。乡途迢迢,崔斗灿在近六个月的返乡路程中,以日志的形式将此行的经历、见闻、交游、唱和述诸纸笔,即
为《乘槎录》。
其中崔斗灿一行人为候旨,在杭州驻留时间长达十七日,是其在归途中停驻最久的一地。在漫长的等待中,崔斗灿与杭州当地宦士文人产生了大量的交流互动,与汪焕其、周元瓘、高澜、孙传曾、章黼、冯智、陈应槐、高师鼎、高师颐、高师震、高荻浦、程荣、程润寰、余锷、阳秀才、王乃赋、王春、叶潮、舒林、朱瑛、周蓝仙、汪复、孙仰曾、孙熙元、孙颢元、孙辅元、沈起潜、罗承烈、邵伦、桥、汪公、徐秋雪、沈学善、李堂、李寅圣、方学启、孙锡麐、李世稭、刘承绪、李泉、孙奎、沈福春、沈乔年、杨山樵、杨匀、杨竹香、程诗、屠琹坞、孙树果、袁勲、孙秀芬、孙庠、查初白、吴瑶华、脩梅居士等55人交游,唱和121首,另撰联4首。得益于《乘槎录》中详实的记述,这些原本泯于历史长河的文人形象立时鲜活了起来,也使其中西湖逸诗得以存留,为今人所知。
二、逸诗缘由
崔斗灿驻留杭州候旨期间被安排寓居于仙林寺中,得知消息的杭州士宦出于同情与慰问纷纷来访,赠予衣食药品、文房书籍,双方虽然语言不通,但文字相通,因此便通过笔谈的方式进行交流。其间中国文人[收稿日期] 2020-02-05
[基金项目] 2015年度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朝鲜崔斗灿《江海乘槎录》整理与研究”(编号:Y201534389)。
[作者简介]黄昊(1990—),男,浙江舟山人,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文献学。
杭州西湖十景[通信作者]程继红(1962—),男,湖北麻城人,教授,研究方向:文献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