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解说词
【篇一:《火烧圆明园》观后感】
《火烧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烨御书三字匾牌,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观看了《火烧圆明园》的电影,我感到无比的可惜,经过乾隆,雍正,康熙三个皇帝的修建,在经过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的一座大型林园就被由英、德、俄、法、美、日、意、奥八国组织的侵华联八国联军一把火烧尽。在《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有这样一段话: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
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可愤,可气,更可惜啊!
1860年,英法联军开始侵占中国,对中国大肆进攻。当时是咸丰皇帝在位,成天吸,闭关锁国,而将西方科学技术理解为玩物丧志。到后面科学技术越来越落后,时间就在这样的日子里一天天过去了,不知不觉间,当时清政府的科学技术与外国越来越落后,当英法联军侵入时,士兵们仍然在用矛、、戟、盾与持有洋洋炮的英法联军打仗。最后节节败退,直到英法联军追到圆明园。慈禧太后和很多大臣早已逃之夭夭,到了避暑山庄,留下了一座只有老百姓的空城。英法联军在城里到处杀人放火,干出了种种灭绝人性的暴
行!到了圆明园,英法联军一看,有这么多好东西!有那个强盗不动心的了?圆明园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而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我们现在无从知道,但可以想象,那个数量是惊人的。能抢走的,全被抢走,不能抢走的,他们的关念是“我的不到的,你也别想得到”。在电影中可以看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
可恨不仅如此,跟可恨的是在十月九日法国军队撤走后又在十月一十八日回来,尽管此时的圆明园以是被毁坏得满目狼疮,打他们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者又奉命回来在圆明园内防火,就因为这一把罪恶之火,把这有这一个多世纪的世界一奇的林园化为了一座废墟。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有一个丑恶的人得意妄为的叫道:“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侵略者把这当作他们了不起的成绩,可
对有这和平主义观念的人来说,这是罪恶的行为。1861年雨果写到“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也写到了千千万万有这和平观人的心声啊!
今天,我们看到了过去的屈辱历史,我们也只能对过去的侵略者无比的愤恨,这是我们的无赖,谁让当时的中国那么的无能了,面对西方的科技理解为玩物丧志,这是当时中国的悲哀,也算是对今天的我们一个血的教训吧!今天的我们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科学技术方能使国家变得更加强大,那时才能不再受到他国的欺负。科教兴国,教育为先,曾经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面对当今的世界,中国存在着有许多的挑战和威胁,在世界这个国际大环境之中,中国要是想和平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得时时把握好世界当前的局势。经济是发展的动力,所以现在要大力发
展当前的经济,国防是好好发展下去的坚强后盾,所以我们的国防也得紧更着发展,提高国防就得靠科技,所以教育就尤为重要了,良好的教育又得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如此循环,
一个都不得落下。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学习科学技术,为中国以后的发展曾后备力量,为中国今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篇二:带图片解说词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
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十分重视对圆明园遗址的重修和报护工作,实施了三期整修工程。现在你们所参观的是重修后的圆明园。
ok,现在我们正站在复建后的绮春园的门口,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圆明园之旅吧!
绮春园宫门,建成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因它比圆明园大宫门和长春园二宫门晚建半个多世纪,亦称新宫门,一直沿用至今。
绮春园位于圆明园的东南,由竹园、含晖园、西爽村以及春和苑的北半部组成。园林规模比长春园略小,由数个小型湖泊和山冈组合而成,山冈穿插,水系回环,布局自由散漫,但颇受嘉庆帝的赏识,并命名了“绮春园三十景”。绮春园的宫廷区设于东南角,依次为新宫门、迎晖殿、中和堂、敷春堂、后殿、问月楼。宫廷区北为凤麟洲、旁为春泽斋、生冬
室、卧云轩,中部有春泽斋、四宜书屋、清夏堂,西有鉴碧亭、涵秋馆、畅和堂、澄心堂、绿满轩、展诗应律、松风萝月等景点。园内还布置了正觉寺等宗教建筑。
大宫门后原有一道月牙河,河中有汉白玉石桥一座,过石桥是五间穿堂门殿,规格略
小于迎晖门,俗称“二宫门”。二宫门两边各建有角门一座,与大宫门一样皆为王公大臣及太监、杂人出入。
迎晖门后小院的位置,应当是绮春园中皇帝的正殿。嘉庆时称“勤政殿”,道光帝即位后更名为“迎晖殿”并亲笔御书匾额挂在大殿外檐下。
迎晖殿为五开间,四周设有围廊,殿前有月台,殿内有宝座。道光时期每到皇太后万寿节,皇太后便由畅春园搬至绮春园,在此殿内接受臣、众妃们朝贺。道光二十九年孝和睿皇太后病逝,咸丰五年(1855)康慈皇贵太妃病逝,都先后在迎晖殿内停灵祭奠。 从绮春园新宫门区最北部的寿山穿过,首先看到的是宫门三间,俗称内宫门。进入内宫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殿五间,外檐悬挂嘉庆御笔“集禧堂”,道光后更名为“颐寿轩”。集禧堂实际上是一座穿堂殿,殿前东西各有朝房三间,也是穿堂殿,出西朝房可到西路花园,出东朝房可通往东路各殿宇。
穿过集禧堂便来到正殿敷春堂。敷春堂始建于嘉庆时期,起初为嘉庆皇帝寝宫。也是绮春园中最大的皇帝寝宫。道光朝时,由于畅春园长久得不到修缮,很多殿宇破旧不堪,已不适宜皇太后居住,道光帝便下旨将皇太后搬至敷春堂居住,并将敷春堂更名为“永春堂”。杭州西湖十景
敷春堂是一座前后各五间的工字形大殿,在前殿与后殿明间及东梢间均设有宝床,殿内在道光朝后期还设有火炕,前殿与后殿都有仙楼。
敷春堂前后殿都有游廊通往北面及西面的花园。西面花园由南向北分别是淙玉轩、镜绿亭、蔚藻堂及占黛亭。
蔚藻堂景最为优美,修建在高高的假山石上,假山东面有爬山游廊与敷春堂后殿相连接。蔚藻堂内设有宝座床,每到旧历八月十五日,皇太后在此赏月。
在敷春堂正北有五间二层楼,楼上外檐悬嘉庆御书“问月楼”匾。楼前有青山石罩壁,楼后有临水码头,从码头上船可通往绮春园其它景区。楼下设有宝座床,楼上楼下均有廊,站在楼上可欣赏整个敷春堂景区。
敷春堂东路为太妃、太嫔寝院,包括西住所、东住所及西南所。敷春堂与东路各组建筑有
宫门相连接,称东宫门。东宫门为三门,门檐悬挂匾额“翠云崇蔼”,门外北侧就是东二所、西二所,门南侧是西南所。
东西二所的建筑形式完全一样,东西对称,前后为六排。第一排为门殿,共九间,为首领太监居住。第二排殿是五间穿堂殿。西二所第二排为佛堂与库房,而东二所则是宫女所住。第三层、第四层为主殿,各有五间。据史料记载,道光皇帝的彤嫔、祥嫔及八公主和硕寿禧公主、隐志郡王的福晋等都住在第三、第四层正殿内。第五层为七间,住的都是一些贵人、常在、答应等一些等级较低的主子,最后一排为库房。
东南所位于东西二所以南,西南与集禧堂东配殿相通。东南所由六座大院组成,共六七十间房屋。主要居住的也是一些嫔、常在等级别较低的主子,陪同他们一起居住的还有一些宫女。在这几组院座内还建有为皇太后服务的寿膳房、寿药房等。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时,这里的太嫔及宫女大多并未随咸丰皇帝逃往热河,再加之当时守园军队早已逃离,这里完全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有的人逃离,有人则被突忽其来的事件所惊吓致死,像住在东南所中部的道光帝常嫔就因过度惊吓一命呜呼。死后尸体也无人管理,最后与东南所一起被焚毁,英法联军退后,才将其烧焦的
尸体暂存京西田村,后埋入西陵地宫。
敷春堂在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仍有一些建筑尚存,同治十二年(1873)曾有计划修复此处做为慈禧寝宫,将敷春堂改为四卷大殿。按照慈禧的意思,更名为“天地一家春”来纪念自己早年发迹的地方。工程开工还不到一年,就因为国库空虚而不得不停工,光绪二十二年慈禧曾两次从颐和园来敷春堂遗址游览。
心镜轩位于绮春园东南角,是一处集山水人文为一体的景观,占地面积1.75万平方米。 心镜轩建造时间与西面的新宫门及迎晖殿为一个时期,正殿心镜轩,坐落在迎晖殿东配殿以东的小岛上,四面环水,西有木桥与岸相连接。心镜轩由两座三间临水殿和一座凉亭组成。在岛的南岸还有一组临水榭与其成为对景。心镜轩四面湖水环抱,风景秀美,是当年皇帝纳凉休闲的佳处。
敷春堂以北的南湖中有由东西二岛,嘉庆初年,在绮春园大规模的修缮和改建中,两岛上也规划了新的建筑,并於嘉庆十二年(1807)初完工。嘉庆帝根据其周边形势,将其命名为“凤麟洲”,成为绮春园中一处著名的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