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艺术
中国民歌元素与通俗歌曲的有效结合
□周利/文
中国民歌元素与通俗歌曲相结合,既可以孕育出更多的优秀歌曲作品,还能使民族音乐得到发展。现阶段,通俗歌曲对传统民歌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众个性化审美倾向,对传统民歌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影响。为让传统民歌保持原生态特点,必须结合当下最为流行的音乐元素进行创新,将中国民歌元素与通俗歌曲在歌曲主题、歌词内容、演唱技法有效融合,逐渐形成包容性、渗透性的音乐形式,促进通俗歌曲融合发展。本文从定义、分类、特点三方面论述了传统民歌与通俗歌曲的区别,阐述了通俗歌曲对传统民歌的影响,并从形式融合、风格融合、内容融合、文化融合四个层面出发,提出中国民歌元素与通俗歌曲结合的具体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中国民歌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生活迹象以及社会文化背景,随着民歌音乐不断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体系。现阶段,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为关注意识领域的各类艺术形式,而通俗歌曲以起通俗易懂、朴素简介的音乐语言、活泼欢快且富有节奏的韵律为大家所喜闻乐见。在其冲击和影响下,中国传统民族音乐陷入发展瓶颈期,一些音乐家甚至认为,照这样长期发展下去,传统民族音乐会慢慢地失去生存空间。事实证明,没有民族音乐的滋养,通俗歌曲
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为了发扬中国传统民歌文化及进一步促进通俗音乐发展,必须将民歌元素与通俗歌曲相结合,让中国传统民族音乐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成为通俗歌曲发展的助推力。
1 传统民歌与通俗歌曲的区别
1.1 定义不同
从定义方面来看,二者有所不同。传统民歌主要是指某个民族由古至今所创作的带有本民族风格的歌曲,如陕西民歌《东方红》、江苏民歌《九连环》、四川经典民歌《采花》、还有安徽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以及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等。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歌曲都具有较强的民族性特征,往往能够长久流传。现今所说的民歌,一般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以自然坦率的方式进行演唱,深受听众欢迎。而通俗歌曲,也被称之为流行歌曲,是指当下流行的且被赋予现代彩的歌曲。通俗歌曲的内容比较丰富,包括宗教、爱情、友情、战争、舞蹈作乐等[1]。
1.2 分类不同
从类别上来看,民歌与通俗歌曲也存在差别。我国民族的众多,各民族有其独特的音乐特,并在发展中保持了民歌的民族性。如客家民歌以山歌和童谣为主,通常在广东东部地区、福建西部地区、江西南部地区及台湾北部地区流行。陕北也是民歌荟萃之地,其种类众多,陕北当地将这些民歌俗称山
曲或者酸曲。比较有代表性歌曲有陕北民歌《九儿》《信天游》《三十里铺》等。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有彝族、白族、傣族、哈尼族、壮族、苗族、僳僳族、佤族、回族、纳西族、拉祜族、布朗族、阿昌族等。民歌在各民族人民生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已经渗透到民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云南民歌有《小河淌水》《月光下的凤尾竹》《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
77
文化艺术 |
而通俗歌曲按照类别不同,可以分为西北风、都市浪漫曲、摇滚乐、民歌型及新时令小调。这里所指的西北风主要是指融合了陕西、东北以及甘肃等地区的民间音乐元素作为通俗歌曲创作的音乐语言,并通过借鉴摇滚乐和迪斯科等节奏,演唱出风格豪迈、使歌曲具有强烈的民歌韵味;都市浪漫曲也成为通常型歌曲,以都市为背景,反映都市人的生活,捕捉他们的情感,曲调抒情,唱法柔美,如《大约在冬季》《外面的世界》《雾里看花》《为你朝思暮想》等抒情性音歌曲[2];摇滚型兴起于中国20世纪80年代,其节奏激烈、疯狂,演唱风格也是狂野、豪放,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故乡》《一无所有》等情感激烈且氛围感重的歌曲,往往能够煽动和感染听众;民歌型歌曲又可以详细划分为传统民歌型、创作民歌型和现代民谣型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分别有《黄土高坡》《大地飞歌》《同桌的
你》;新时令小调又被人们称为小调、小曲,充分融合了富有地方彩的音乐元素,如歌曲《小芳》《大花轿》等。
1.3 特点不同
从特点层面来分析,中国传统民歌与当代通俗歌曲也不径相同。传统民歌是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并发展至今的歌曲,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悠久深厚的历史,复杂多变的人文环境、博大的文化背景及众多的民族是民歌形成的最大原因。而通俗歌曲通常是指表现一个时代的感情和习尚,正因如此,通俗歌曲有其特有音阶和情调风格。比如,意大利歌曲颇为热情、法国歌曲比较浪漫、英国歌曲偏向淳朴、日本歌曲多悲愤、中国歌曲多为缠绵悱恻等,这些歌曲都表现了强烈的时代彩[3]。
2 中国民歌元素与通俗歌曲融合发展
2.1 形式融合:通俗歌曲对民歌传承
民歌是各民族在古代或者近代时期所创作的具有较强民族风格和特的歌曲,通常是由各族人民创造的,且在民间广泛流传。有音乐家曾指出,民歌唱法可以分为艺术的民族唱法、民族民间唱法两种。无论是那种演唱形式,都应包括在民族唱法之中。可见原生态民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歌成为反映和记录各个时期人们生活背景、迹象的载体,如在抗日战争爆发时期,以改
背景为主题创作的歌曲《长城谣》,通过其歌词反映了这一时期百姓艰苦生活,又如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采用《八段锦》曲调,庆祝苏维埃成立[4]。现在民歌多借鉴通俗歌曲的流行元素,在实现通俗歌曲对中国传统民歌传承的同时,也促进了通俗歌曲在融合中发展。
2.2 风格融合:从西北风转向中国风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西北风与乡土气息融合的歌曲,如《酒神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等,更有音乐家将陕西陕北民歌相结合,创作出更具地区民族风味的歌曲,如谭维维演唱的《华阴老腔一声喊》。这一时期,西北风歌曲火爆大江南北,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音乐禁锢的枷锁,许多音乐人大胆创新,主动求变,不断探索民歌元素通俗化、流行化的创作手法,使观到亲切感。随着时代的发展,西北风的热潮逐渐消退,广大音乐人开始尝试在创作中融入古诗词句,为中国风音乐形成奠定基础。进入21世纪后,通俗歌曲中加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文言文等民族元素作为流行的歌词文本[5]。以至于中国风音乐迅速发展起来,成为音乐由单一向多元发展的突破口。在中国风音乐中,民歌元素与通俗歌曲的多元融合展现的淋漓尽致,如方文山创作的通俗歌曲《千里之外》《青花瓷》《菊花台》中皆是运用了中国古风文词,使歌曲别有一番风味。总之,民歌元素与通俗歌曲的结合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必要手段,在发扬传统民歌的同时,融合现代通俗歌曲的多种元素,使带有中国风的歌曲走向国际,成为民族文化瑰宝。
2.3 内容融合:新民歌引领歌曲潮流
80年代经典歌曲新民歌是指在传统民歌中加入当代流行的音乐元素,可以说,新民歌是传统民歌与通俗歌曲的有效结合。在21世纪,新民歌非常受欢迎,具有代表性歌曲有《好运来》《家乡美》《幸福万年长》《弯弯的小路》《红杉树》《风华正茂》《欢天喜地》《木棉花开》《青藏高原》《溜溜的情歌》《康定情歌》等。新民歌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其产生于20世纪末,在改革开放后得到创新发展,到了近代,进入21世纪,新民歌广泛流行。而新民歌之所以有深厚的众基础,主要是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在迎合大众
78
| 文化艺术
欣赏流行元素的同时,又充分借鉴和融合传统民歌元素,如王志信编曲的《兰花花》就突破了传统民歌歌谣体曲式结构,采取现代作曲方法,融汇了戏曲音乐元素,拓宽了音乐主题,使歌曲内容和艺术境界都得到了升华[6]。除此之外,新民歌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既引领通俗歌曲潮流,也在这之中传承了传统民歌,在展现民族风貌之余,体现了民族新风尚、新思想,如《为了谁》《紫荆花开别样红》等歌曲。在中国民歌元素与通俗歌曲融合发展中,新时代歌手们大量改编民歌,使歌曲兼具时代性、通俗性和民族性。
2.4 文化融合:审美追求的内向回归
中华传统文化为通俗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通俗音乐以乐器、唱腔等多种表现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赋予了通俗音乐新内涵。尤其在促进中国民歌元素与通俗歌曲结合过程中,还要认识到文化融合的作用,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民歌题材与通俗歌曲融合。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多元的民族文化为通俗歌曲歌词创作提供了素材,如萨顶顶演唱的《天地合》就是结合了云南文化元素,无论是歌曲旋律、唱腔、乐器,还是表演服装、配饰等,都融合了云南原生态文化,使通俗歌曲表达更加生动。
(2)民族乐器与通俗歌曲的融合。音乐文化在我国有很长一段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也出现了琵琶、古筝、古琴、笛子、二胡、唢呐等传统乐器,将这些民族乐器与通俗歌曲相结合,可以极大地丰富歌曲表达形式,为通俗音乐发展提供更多新元素[7]。如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演唱的歌曲《菊花台》就运用了古筝与琵琶等传统乐器,营造出典雅的意境,充满了演唱者入戏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3)戏曲文化与通俗歌曲的融合。在中国民歌元素与通俗歌曲结合中融入戏曲文化元素可以创新通俗歌曲的演唱形式,现下许多通俗歌曲副歌部分及间奏等处都穿插戏曲唱腔,如歌曲《赤伶》《骁》《牵丝戏》《琵琶行》等都运用了戏曲唱腔,近来爆火一时的歌曲《少年》中也穿插了一段京剧唱腔,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体现了音乐的多元文化,使通俗歌曲的时代审美内涵和全新的艺术风格充分展现出来。
(4)民族调式与通俗歌曲的融合。民族调式主要是指“宫、商、角、徵、羽”,在通俗歌曲创作中,合理调整音阶排列结构,以此展示鲜明的民族音乐特,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有《千里之外》《东风破》,这些歌曲中都运用了五音组成的民族调式,并通过和弦变化与歌曲节奏的组合,向听众传达歌曲信息[8]。
3 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传统民歌与通俗歌曲融合发展,应加强民歌题材与通俗歌曲的融合,注重民族乐器与通俗歌曲的融合,关注戏曲文化与通俗歌曲的融合,同时促进民族调式与通俗歌曲的融合,赋予传统民歌新的生命力,并依靠新民歌引领通俗歌曲新潮流。■
引用
[1] 杜晨晨,崔楠.在当代传播环境下凉山彝族民歌的开发与
创新:谈彝族民歌元素流行歌曲的传播与创作[J].大众文艺,2019(24):160-161.
[2] 胡芸菲.广西民歌与流行音乐演唱的融合:《壮族大歌》
《山歌牵出月亮来》作品分析[J].黄河之声,2022(5):104-106.
[3] 彭青,顾静洁,潘一东.流行音乐元素与江南民歌风格融合
的运用:以歌曲《四季恋歌》《太湖如梦》为例[J].艺术研究,2021(4):90-92.
[4] 孙绮璐.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多元融合[J].文艺生活(下
旬刊),2020(27):62-63.
[5] 刘雅琴.壮族原生态民歌转型及其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模式
探讨[J].北方音乐,2019,39(13):32-33.
[6] 方君成.彝族美姑地区民歌与流行音乐的融合研究[J].文渊
(小学版),2021(9):131-132.
[7] 胡芸菲.如何以流行音乐演唱的方式演绎广西民歌:以
《山歌》《千山万水听壮音》为例[J].黄河之声,2022
(4):105-107.
[8] 苏杭.浅谈流行音乐中民族性的创新与发展:以《可爱的
一朵玫瑰花》为例[J].黄河之声,2019(2):46-47.
作者简介:周利(1988—),女,江西上饶人,本科,国家三级演员,就职于景德镇市演艺有限公司。
7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