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初级生产力
1. 简要说明光合作用中光反应、暗反应的基本化学反应及其作用。
2. 举例说明生产力与现存量、周转率之间是相互有联系,但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3. 结合酶动力学的米氏方程说明光合作用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及浮游植物生长率与介质中无机营养盐的关系。
4. 海洋中有哪些HNLC海区?说明这些海区的特征以及浮游植物组成类别上与一般富营养海区的差别。
5. 分析不同纬度海区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6. 为什么沿岸浅海区含有高的初级生产力水平?
7. 什么叫新生产力和f比值?新生产力的光合作用商为什么比再生生产力的高?
8. 如果大洋区和沿岸区初级生产力分别是70 gC/(m2•a)和300 gC/(m2•a),f比值分别是0.1和0.5,则它们的新生产力相差多少倍?
9. 不同海区物理、水文特征与生物组成及新生产力水平有什么关系?
10. 研究海洋新生产力有何理论和实践意义?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1.14C示踪法
2.叶绿素荧光测定法
初级生产力(P = 叶绿素含量(Chla)×同化指数(Q
优点:大大减轻工作量与费用,不必每个测站采用14C
影响因素:藻类适应性;环境营养盐含量;光照条件;温度等。
(三)黑白瓶测氧法
(四)水遥感扫描法
收获量法、钟罩法、掉落物法等
第二节  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一、光
the compensation depth:某一深度,植物24小时中光合作用生产量与呼吸作用消耗量相等,补偿深度上方才有净生产量。
纬度、季节、天气、浊度、时间、海况对补偿深度的影响。
二、营养盐
1浮游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Redfield比值:        C:N:P = 106:16:1
海洋整体缺氮,部分海区缺磷
2海水中营养盐含量与浮游植物生长的关系
酶动力学Mechaelis-Menten方程:
µ=µmax · N / (KN + N)
吸收半饱和常数(KN)
种竞争限制性营养盐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3铁限制假说
近岸有陆源补充,大洋表层依靠气溶胶沉降。
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Fe含量低的海区HNLC海域(南大洋大部分海区、赤道太平洋海域、北太平洋亚极区)
袁大头值多少钱三、物理海洋学过程对初级生产力的控制
海水的垂直混合与温跃层
the critical depth:海水中,其上方直至海面整个水体的总光合作用产量与浮游植物的消耗量相等的深度。
临界深度上方的平均光强等于补偿深度
临界深度=I0 /K.Ic  即海面光强 /补偿光强 消光系数
(二)海水辐散、辐聚和海洋锋面
气旋型环流形成辐散 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
海洋锋面:陆架坡折锋面,低盐锋面,潮汐混合锋面,上升流锋面,
四、牧食作用
过剩摄食(superfluous feeding)
第三节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和总量估计
高值区位于各类辐散上升流区、大陆架和近岸海区,其次是北半球温带亚极区和南大洋锋面区,低值区则出现于南北两半球的热带、亚热带大洋区(反气旋环流、稳定的温跃层),北冰洋海区初级生产力最低。
赤道带的营养盐不缺乏,缺Fe是其主要原因,海域微微型自养生物占了90%,
一)热带、亚热带大洋区
充足的太阳辐照,海水透明度高。
表层海水向环流中心辐聚,混合层深度超过真光层深度。
温跃层在夏季可达100~200 m,冬季增加到400 m左右。
初级生产力最低的水域,被称为大洋的“生物沙漠”,但可常年进行光合作用。
固氮种类外,以聚球菌、原绿球菌和其他微微型真核自养生物等适应于低营养盐条件生活的种类为主。 
赤道带 
赤道海域的营养盐并不缺乏, Fe的缺乏是限制其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微微型浮游植物占总生物量的90%,摄食浮游植物的消费者主要是微小鞭毛虫、腰鞭毛虫和纤毛虫。
赤道带的东部与西部的生产力有差别,大洋东部存在边界上升流,西部形成“暖池”(warm pool) ,在温跃层上方又形成盐跃层。 
中纬度海区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
 
温度
营养盐
垂直混合
摄食压力
结果
冬季
最弱
最低
丰富
剧烈
最小
全年最低
春季
增强
升高
迅速减少
减弱
增大
(滞后)
最高峰
夏季
最强
最高
最弱(温跃层)
减小
较低
秋季
减弱
降低
升高
增强
不大
次高峰
三、极地海区
主要环境特征是大部分海域被冰覆盖,平均水温很低,特别是光照条件差、生产季节短。
北冰洋基本上受大陆包围,海冰常年或季节性存在。
北冰洋的初级生产基本上不受营养盐缺乏的限制,而是受光照条件差的限制。
北极鳕(Boreogadus saida)是能量和物质从浮游植物传递至鸟类和哺乳类过程中的关键种。 
南极大陆边缘的东风环流与其北侧的南极绕极流之间存在南极辐散锋面,深层水上升带来丰富的营养盐;
东风环流与大陆之间形成海水沿陆架的辐聚下沉即南极大陆辐聚带。
极区海洋随着季节性海冰的融化和向南退缩,附生藻类快速生长,出现硅藻水华。
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南极银鱼(Pleurogramma antarcticum)等是重要种类
上升流锋面
大洋东部上升流区:西风漂流在大洋东部沿大陆西岸流向低纬度,最后逐渐进入信风影响区,表层海水分别受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作用离岸外流,遂使下层海水向表层涌升。
秘鲁上升流和加利福尼亚上升流、大西洋的加拿利上升流和本古拉上升流。 
沿岸上升流:风生、地形
估算难度大:面积大、变化快、经费限制、调查手段进步。
20世纪70年代以后,估计值明显增大 ,主要原因:
        ⑴ 漏掉了PDOC ;
        ⑵ 忽略了原核和真核超微型自养浮游生物
一般规律:
            平均产量:印度洋80 gC/(m2·a)>大西洋69>太平洋46
            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新N来源:
A. 上升流或梯度扩散;B. 陆源供应(如径流);C.  大气沉降或降水;
D. N2固定(某些原核浮游植物的固N作用)。
再生N:真光层中生物的代谢产物(如氨态N、尿素N和氨基酸N等)。
r:颗粒态营养元素下沉出真光层之前的循环次数
                                r =(1-f)/f
新生产力的研究方法
15N法 ,沉积物捕集器法 ,234Th/238U不平衡法,f比推算法 ,遥感法 
五、新生产力的研究意义
新生产力研究有助于从更深层次阐明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
新生产力的研究对阐明全球碳循环过程有重要意义
新生产量水平反映海洋真光层净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新生产力是海洋渔业持续产量的基础 
新生产量在总量上维持真光层生物落平衡的基础上向真光层之外输出的生产力,这部分经输出量并不影响落原有的平衡状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