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校岭南舞蹈文化分析与教学探索
作者:余畅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9年第04期
作者:余畅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9年第04期
自2005年3月,“岭南舞蹈”这一命题被陈翘先生在首届“广东省岭南舞蹈大赛”上响亮地提出,并在陈翘、梁伦等老一辈舞蹈家的推动下,日益发展,成为与“岭南画派”“岭南音乐”并驾齐驱的岭南文化品牌。
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艺术领域中的“舞蹈进校园”成为关注焦点和热门话题。为响应国家号召,广东省众多高校逐步开设《岭南舞蹈》课程,进一步加强岭南文化与岭南舞蹈的结合。但由于课程设置还处于初期阶段,岭南舞蹈教学仍面临许多问题。本文对岭南舞蹈文化与岭南舞蹈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进一步提出深入优化岭南舞蹈教学的思考。
有学者将“岭南”概括为“五岭”之南。所谓“五岭”即我国南方的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诸岭和越城岭等以南地区的概称。“岭南广东文化”的划界则包括广东(含香港、澳门地区)、广地、海南全境,湖南、江西部分地区。岭南文化便在这片广袤区域生长起来。随着交通的发
展,岭南文化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加上海上贸易的不断发展推动异国文化的交流和互动,久而久之形成了岭南文化的特,而岭南舞蹈便是在这一特文化中滋生的舞蹈艺术形态。
“岭南舞蹈”这一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十多个年头,岭南舞蹈文化就其文化底蕴及其舞蹈特殊性,从动态形象入手,可将岭南舞蹈划分为八大舞蹈文化区。
一是粤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区:包含海南黎族(椰壳舞、盅盘舞、竹竿舞、草笠舞等)、瑶族(连南排瑶大长鼓舞、连山过山瑶小长鼓舞、惠州龙门蓝田瑶族舞等)、苗族(招龙舞等)、广西壮族舞蹈等。二是粤东客家民间舞蹈文化区:包含杯花舞、采茶歌舞、舞春牛、船灯、席狮舞等。三是粤东北潮汕民间舞蹈文化区:包含潮州、汕尾、普宁、潮阳等地的英歌舞、陆丰的钱鼓舞、饶平的布马舞等。四是粤中南广府民间舞蹈文化区:包含醉龙舞、醒狮(南狮)、木屐舞等。五是粤西雷州民间舞蹈文化区:包含傩舞等。六是粤西北桂东民间舞蹈文化区:包含德庆的雄鸡舞、禾楼舞等。七是五邑侨乡民间舞蹈文化区:包含江门荷塘纱龙、鹤山舞狮等。八是“新客家”舞蹈文化区:包含鱼灯舞、龙岗舞龙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