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红文化资源与大学生骨干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研究
广东红文化资源与大学生骨干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研究▍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钟宇慧 黄若林 李碧霞
一、红文化资源在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有利于丰富教育内容。红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遗址、遗物等以及与之联系在一起的传说、故事、艺术作品等是生动的教育内容,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先进思想、高尚品德、优良作风、伟大创造。
其次,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在保留传统课堂讲授形式的同时,结合红文化遗址、建筑、场所开展“行走的课堂”,通过参观红文化场所、现场视频学习、仪式教育、风范人物分享个人亲身经历等多种教育方式,可以使课堂更形象生动、可见可触。
再次,有利于弘扬红精神。将红文化资源引入教育,有利于营造弘扬红文化的社会氛围,掀起学习红精神的风潮,增强人民大众对红文化的自觉自信。
二、广东红文化资源与大学生骨干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性
(一)广东红文化资源丰富,是开发红教育课程的鲜活资源广东红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历时较长、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是开发红教育课程的鲜活资源。仅以广州为例,全市的历史旧址和遗迹,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国民党“一大”会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黄埔军校、广州起义纪念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中山纪念堂等十余处,居全国城市前列。(二)广东红文化资源为大学生骨干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一,为大学生坚定革命理想信念提供强大指引。广东红文化资源展现着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中,理想之光、信念之火如何影响和激励一代代有志青年听党召唤、跟党奋斗的伟大图景。
第二,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提供有效载体。红资源教育价值贯穿于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整个过程,蕴含着无意识的信仰教育,是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新载体。通过红文化教育,大学生逐渐学会从价值标准、政治态度、行为规范等方面用党的政治标准来衡量、约束自己,内化为自己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外化为政治行为,扮演政治角,使自己成为政治体系的支持者、维护者。
第三,为大学生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丰富素材。广东红文化资源充分体现了广东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和主权、支持革命战争、勇于创新创造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更真切地培养爱国之
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三、广东红文化资源与大学生骨干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路径
(一)合理选择红文化资源
1.价值标准符合先进性、时代性、民族性
要将先进性作为主要标准,善于运用革命榜样的先进事迹、崇高理想和优良品德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广东红文化资源体现了革命年代的伟大成就和丰功伟绩,如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沙基惨案等,永远不会过时;同时也要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体现时代性,与当代的艺术、教育、宣传等现代化传播手段结合。要深入挖掘红教育中富有民族性的内容,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伟大民族精神,真正打动人、感染人。
2.内容标准符合多样化、生活化、真实化
要根据大学生不同年龄、性别、兴趣、需求,推出不同层次、类型、特点的教育内容,提升教育的多样化。不但要选择先进榜样理想信念、英勇顽强的内容,还要选择生活化的内容,如陈铁军与周文雍刑场上的婚礼、叶剑英元帅在关键的历史时刻做出的抉择、彭湃自烧田契干革命等故事,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成功与失败的关系等。
真实化是指所选择的红人物及事迹必须是真实可信的,艺术化的创作要有生活原型,要与当时的革命事实本质上相符合,杜绝不尊重历史、过度娱乐化的现象,更要避免出现“手撕鬼子”“包子”等与革命斗争情景完全不符、严重违背常识的情景。(二)深入挖掘红文化价值
1.深度挖掘,形成品牌价值
广东文化
深度挖掘不仅对资源地域的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准确分析,更应对资源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人文特征进行准确分析。比如黄埔军校,被誉为“国共将帅的摇篮”,又是“世界四大军校”之一,可深度挖掘其在培养青年将帅上的价值,形成“从黄埔军校看青年将帅的培养”等
型红资源通过横向整合和路线组合的方式,提高整体价值。以近代风云人物旧迹为例,在广州就可以形成一条独特的现场教学路线,把全市大部分的红景点进行了整合。广东的粤东粤北,有11个中央苏区县(区),可以以中央苏区旧址为主体,形成集瞻仰、缅怀、教育为一体的教育路线,提高整
体价值。
(三)创新红文化教育方式
1.潜移默化法
红文化教育要将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开展隐性的红文化教育。应尽可能创作出更多的适合大学生欣赏的红文化作品,并在大学生中开展广泛的红文化评赏活动,将红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在艺术专题讲座、音乐会、文艺演出、美术作品展等活动中。做好红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社团、进公寓、进社区等工作,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感染、熏陶和影响。
2.比较学习法
引导大学生深入剖析榜样,运用“比较学习法”,结合自身实际,在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对照比较,寻自身与榜样之间的契合点和差距,从而不断激励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更加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运用好反面典型,引导大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做到自警、自省和自重。
3.情景体验法
可结合建党、国庆、长征胜利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游红景区、读红经典、看红影视、唱红歌曲、办红赛事等体验活动。由过去红旧址参观的单一模式向融瞻仰教育、缅怀活动、参观考察、角体验等于一体的复合模式转变。如先组织大学生学习折纸花制作花圈,再向烈士墓敬献花圈;在广州开展城市红定向寻标活动,寻广东近代风云人物足迹;组织大学生在寒暑假到贫困的革命老区去、到艰苦的基层去参加实践劳动,增进与广大人民众的感情。4.现代传播法
开发和建设好红文化网站、微博、等常用互联网宣传阵地,用好知乎、抖音、快手等新兴互联网阵地,探索在直播平台开展红文化宣传。如设计广东红文化App,插入有革命代表性的历史故事及案例探讨,还可以设置成各种关卡,由玩家自行闯关或者组队完成挑战。如东莞虎门的海战博物馆的“虎门海战”半景画,以写实的绘画与逼真的地面塑形,与现代声光巧妙结合,生动地再现虎门海战的悲壮场面。
(四)培养红文化传播队伍
1.培养复合型专业队伍教育教学经验和现场讲解演绎技能的教师、讲解员、导游等人员组成,主要承担讲解、演绎、传播、教学等职责。三是保障队伍,由相关职能部门及红文化场所的工作人员组成,主要承担领导、协调、组织、沟通、实施、保障等职责。
2.培养文化志愿者队伍
通过社会动员等方式培养红文化志愿者队伍,担任现场讲解员、导赏员、授课者、情景剧表演者等角。一是党团员志愿者,做好先进性的表率,在红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弘扬方面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二是学生志愿者,利用寒暑假时间以“三下乡”的形式到各个红教育基地提供讲解服务。三是专业志愿者,聘请参加过革命战争的老同志、在职或离退休的干部、专业教师、史学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等担任兼职讲解员。四是社会志愿者,公开向社会招募对史学教育、军事教育、红教育感兴趣的社会人士,利用他们的空余时间进行文化宣传及讲解工作。
(五)完善红文化教育保障机制
1.加强顶层设计
省级层面按照相关要求和法律法规,对广东红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给予政策上、财力上的支持,为其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党政部门、团组织等相关职能部门可建立广东红文化保护利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2.加强实践保障
学校应重视对大学生骨干理想信念的教育,落实在实践过程中的制度、经费、人员、时间等方面的保障。高校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规定每学年的红研习活动时数,并将其以传承的形式确定下来,以此发挥红文化资源教育的功能,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涛.广东红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J].红广角,
2015(2):48-51.
[2]谭吉华,唐顺利,谭文翰.论红资源与大学生政治信仰
教育的融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65-68.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立项项目(项目编号:pdjhb0814)、2018—2019年度广东省青少年研究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8WT033)、“2018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18GZMZYB34)、广东青年职业学院2018—2020年度学院科研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YB201808)研究成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