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g 坊
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
第46卷第8期2020年8月
Vol.46, No. 8August, 2020
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现状及特研究
----以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建筑设计为例
李维佳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510900)
摘 要:岭南传统建筑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独有的建 筑设计手法体现了岭南文化特。在当前城市化逐渐加快
的过程中地域文化日渐衰微,传统建筑文化的消失促使建筑
设计从注重经济发展和空间扩展转变为文化特和内涵的
提升。本文以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传统建筑为例,通过文献
整理和实地调研,从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元素组合、风格造 型和细部处理等建筑技术层面对该区域传统建筑的文化特
和内涵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分析其在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 创新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可通过艺术化的设计手法在 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上进行改造和创新的设计方法,以便更好
地传承岭南建筑及其文化特。
关键词: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特;荔枝湾;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 - 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 4011( 2020)08 - 0027 - 03
DOI :10. 3969/j. issn. 1672 - 4011. 2020. 08. 014
1研究背景
岭南传统建筑文化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给地方民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感知记忆,情绪认知和 思维方式。然而,随着当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域文化的
多样性和特逐渐衰微、消失……建筑特逐渐隐退,建筑 文化和城市文化出现趋同现象和特危机”⑴。广州荔枝
湾作为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国 家的高度重视和发展。该区域的更新改造也让人们重新认
识和感受到了传统建筑文化的艺术魅力,曾经“一湾江水绿,
两岸荔枝红”的建筑景象似乎依稀可见。有学者称:“在当今
广州城市快速发展中,或许只有西关地区才能看到广州千年
的历史脉络,历史的姻缘际会在此构成独特的景观。”⑵然 而,这样的景象在传统建筑设计中究竟如何体现?传统建筑
文化如何在当代建筑中运用?这些问题仍有待深入探究。 于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传统建筑的地域文化特,
以便更好地为城市建设和文化传承与创新服务。
岭南文化聚荔湾,西关风情最广州。广州荔枝湾是体现
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特的典型区域,特有的地域文化历来为 建筑学界所论道。荔枝湾,又叫荔枝湾涌,它并不是一条孤
立的河流,而是原广州城西,现今荔湾路、中山八路、黄沙大
道(北段)、多宝路(西段)、龙津西路一带的江畔湿地中纵横
交错水系的总称。该区域岭南传统建筑众多,包括梁家祠、
文津古玩城、文塔、西关民居、陈廉伯公馆、小画舫斋、粤剧戏
收稿日期:2020-02-11
作者简介:李维佳(1989 -),女,湖北洪湖人,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 向:岭南建筑与文化。
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课题“文化自信语 境下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以广州市 荔湾区为例"(2019GZGJ228);广东省教育厅2017年科研项目省级课 题“岭南传统元素再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2017GkQNCX125)
台、蒋光鼐故居、海上仙馆等。从建筑发展的历史时期来看,
岭南传统建筑主要有早期干阑式建筑,中期的有潮汕、客家
和广府建筑以及近现代融合创新性建筑⑶。鉴于该区岭南 传统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本文拟以岭南传统建筑为
研究对象,从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元素组合、风格造型和细
部处理等建筑技术层面探索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特和内涵O
2经世致用、求真务实的设计理念
2.1 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荔枝湾畔最具岭南传统文化特的是广府名居和西关
大屋。广府名居是岭南传统建筑中比较突出的建筑艺术,最
典型的有官家宅院、庭院。最为常见空间布局形式是竹筒屋
和并联式住宅(见图1)。这种建筑多以“庭院”空间来组织
住宅布局。不同于以往住宅独立布置,花园四周围绕的布局
广东文化方式,岭南独立住宅以“庭院”作为住宅的核心空间,功能房
间围绕庭院布置,由此形成互为融合的布局方式。这种方式
既改善了住宅的采光、通风,又能借庭院之景融入到生活环 境之中,别具岭南韵味,与中国“阴阳互合”哲理思想不谋而
合,把岭南文化的内涵与现代建筑手法巧妙结合。庭院的布
置处理原则在于做好“相地”、“立基”,要求“相地合宜,构园
得体”和“凡园圃之基,定厅堂为主”⑷。具体做法关键在于 叠山理水而营造与建筑功能相适应的园林意境。对于体 建筑式庭院而言,多栋建筑围合而成庭院广场。单体建筑而
言,其特点却成了外向和公众的(见图2)。
图1荔枝湾区域内的并联式住宅图2内部庭院式空间布局
荔枝湾区西关大屋采用传统岭南梳式布局,其对外相对
封闭而内部通透敞亮,通过趟榄、敞厅、天窗、冷巷、天井小院
等构件的运用,将热气隔在外面,而内部又形成了完整的自
然通风系统,有效地组织穿堂风,这种建筑的模式适应于湿
热多雨的气候特点。其中冷巷、天井、中庭等的处理,都是现 代建筑设计可以借鉴的。西关大屋继承了我国传统建筑的
优良风格,采用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布局。大屋厅堂内依中轴
线建造,每厅一进,建有三进。进与进之间是小天井,天井建
有上盖,靠天窗采光通风。进的两侧为偏厅、偏房,较大庭院
偏房的两侧还建有巷,岭南人称之为“火巷”、“水巷”、“青云
巷”、“冷巷”等,用作交通、通风、采光等。2.2建筑结构的实用性
自古以来,岭南地区因为自然地势原因,与中原交流沟
通困难,中原地带的政治风波对岭南地区影响较少,商业文
・27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