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国造船能力比较
中日韩三国造船能力浅析
中日韩三国造船能力浅析
====海军是高科技兵种,其所编成舰艇的数量和质量决定
了一个国家海军的强弱。排除政治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往往是综合国力和国家战略决定了海军的规模,而舰艇建造能力则决定了海军的装备技术水平。
(一)  船舶/舰艇总体制造能力
====(1)日本中、日、韩同为世界造船大国,其中又以日本实力最为雄厚。日本发展资本主义较早,在一战前就拥有了良好的工业基础,至 1919 年,其造船工业总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当时的英国和美国;至二战爆发时,日本已拥有大中型船厂 60 家,船台 140 余座,从业人员 40万人,具有建造包括航空母舰、战列舰和大型远洋潜艇在内的各类军用舰艇的能力,年产舰艇可达 300 余艘。二战使日本遭受重创,加上政治和经济上的限制,战后的日本造船工业规模极度萎缩,产量低下,军用舰艇的建造也一度停滞;但由于美国的扶植,加之以前坚实的工业基础,日本造船工业又迅速发展起来,到五十年代中期,商船下水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六十年代,其造船能力更是在短短 10 年间扩大 3~4 倍——1971年日本的
商船下水量竟达 1199.2万总吨位,约占世界总下水量的 50\% 之多。日本造船工业产量长期稳居世界首位近半个世纪,直至近年来才被韩国超越。
====由于美国的技术支持和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日本战
后的军用舰艇建造能力恢复迅速,研制起点较高,一些舰艇也多带有浓重的美式风格。五十年代初,日本还仅能建造一些轻型舰艇和军辅船,但五十年代末就已经可以自行设计建造 2500 吨级的驱逐舰。时至今日,日本已能设计建造除航空母舰和核潜艇以外的所有种类的作战舰艇,而其性能之先进为世界所公认。其中典型代表是“亲潮”级常规潜艇和“金刚”级驱逐舰,后者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驱逐舰(满载排水量达9485 吨)。日本的造船速度相当快,实际上,日本海上自慰队平均每五年就有一个新级别的主力作战舰艇入役。在大量新建舰艇的支持下,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九 .十”舰队的舰艇是平均舰龄最短的。据统计,1982 年~1991 年的短短 9年间,日本建成服役的舰艇中仅驱逐舰就有 4 级 23 艘!而且,这些驱逐舰的建造周期平均不足 3 年,其中最短的仅 27 个月(DD 158“海雾”号驱逐舰,“朝雾”级,石川岛播磨重工承建)。这样的造舰速度令人咋舌,即使美国也不过如此。能具有如此之高的造舰效率,除得益于雄厚的造船工业基础外,与采用成熟的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管理体制也是密不可分的。另外,在建造现代水面舰艇必备的先进机械加工设备方面,日本的技术力量也
相当雄厚,有些大型精密机床设备甚至比美国的还好。
====(2)韩国韩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从七十年代以来,经济就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韩国的工业结构比较合理,但重工业基础不如日本,造船工业的历史也短得多。韩国的钢铁产量居世界第六位,机械工业发达,使造船工业具有高度的自给能力,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再凭借政府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其造船工业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1999 年,韩国造船企业共收到订单 1271 万吨,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并以持续的高速增长保持着这一称号。欧盟曾指责韩国造船工业利用政府补贴以倾销的价格接受造船订单,但实际上吸引船东的不仅仅是韩国的造船价格,一些类型的高技术附加值船舶(如LNG 船)也是韩国造船的优势项目之一。
====韩国的军事工业基础比较薄弱,虽然自七十年代以来,在美国的军事援助和自身经济发展的双重推动下有了长
足的发展,但整体水平仍不是很高,对外依赖性强,基本上处在许可证生产、合作生产的自行研制生产过渡的阶段。为韩国海军建造舰艇的主要有:大宇重工、现代重工、韩国造船工程公司和韩国塔科马造船厂等造船企业,其中现代重工的蔚山造船厂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曾建造了世界上约15\% 的集装箱船)。该厂主要生产护卫舰等轻型水面舰艇,近年来也开始建造驱逐舰,在此之前,驱逐舰的建造工作一直被大宇重工的玉浦造船厂包揽,同时大宇重工还是唯一建造过潜艇的韩国造船企业。目前,韩国可以自行设计建造驱逐舰、护卫舰、常规潜艇和一些种类的大型军辅船及轻型舰艇,但国产化率很低,其中潜艇(“张保皋(gao音)”级,209/1200型)为技术转让建造,两型驱逐舰(KDX-1,
KDX-2)的舰载武备和传感器几乎全为舶来品。韩国海军还制订了 KDX-3 级大型驱逐舰和两栖攻击航母的建造计划,这对于韩国的舰艇制造业来说,不能不说是巨大的考验。
====(3)中国中国造船的历史虽悠久但现代造船工业起步却要晚得多,而且近代中国得产业结构是以农业为主,重工业基础一直比较薄弱。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才建成了上海、大连造船基地,开始了迈向世界造船大国的艰难创业。由于劳动力价格低廉,而且钢铁等原材料可以立足国内,中国的造船工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力。这些有利因素促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1 9 9 6 年,中国成为仅次于日、韩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目前的年生产能力约 500万吨,虽然距日、韩还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和造船企业规模的扩大,发展潜力无疑十分中国海军舰艇
巨大。据专家分析,中国有望在 2015 年左右取代日、韩,成为世
界第一造船大国。
====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独立自主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了种种封锁和挟制政策,使中国的军事工业举步艰难,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舰艇工业。相比之下,中国舰艇工业虽不具备日、韩那样优越的发展环境,但经过长期努力,已经由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拥有能自行研制建造除航空母舰外的包括大型驱逐舰、护卫舰、常规潜艇和核潜艇以及大型两栖舰艇、大型军辅船等几乎所有类别的军用舰艇的能力。尤其是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独立设计建造了第一代核潜艇,使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此类海军装备的国家,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造船企业向海军输送了数量庞大的作战舰艇,但总体性能不高;近年来,一批性能先进的新型舰艇陆续建成服役,不仅标志着我国海军的装备方针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舰艇工业的崭新风貌。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二)舰艇动力配套能力,将讲述中、日、韩三国舰艇的动力配套及生产能力情况,欢迎明天同一时间继续收看。更多精彩,尽在此贴,舰船强档,不容错过!
打字很辛苦,请朋友们支持一下
非法字符真是可恶!
(二)  舰艇动力配套能力
====(1)日本二战前的日本就拥有了完善的舰艇动力配套体系,在舰艇动力研发上具有雄厚的基础。目前,日本舰艇的主机大多是本土制造,其中,能独立研制开发的品种包括舰用锅炉、气轮机,舰用柴油机和潜用柴油机等,主要由三菱重工、石川岛播磨重工、川崎重工和日立造船等几家大公司生产。虽然日本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独立研制燃气轮机能力的国家之一,但在大功率舰用燃气轮
机方面的能力尚有欠缺,目前此类燃气轮机主要依靠技术转让,由川崎重工和石川岛播磨重工两家公司进行生产。产品包括“奥林普斯”、“斯贝”、LM2500等一些西方国家开发的系列成熟产品,国产化率较高,产量也有保证。实际上八十年代以后日本建造的驱逐舰已经全部采用了全燃动力的推进形式(COGOG或者COGAG)。日本还具有生产舰用核动力装臵的能力——八十年代,由川崎重工研制的核反应堆成功装备了核动力商船“陆奥”号,这表明,若不是一些政治因素的限制,日本可能早已建造出核潜艇。除此之外,日本还在研制开发一些新型动
力技术,如磁流体推进技术,并成功建造了“大和”号磁流体推进实验船。
=====(2)韩国由于起步较晚,韩国的舰艇动力工业尚在发展阶段,在舰用主机方面,目前基本不具备自研能力。韩国海军的驱逐舰、护卫舰大多采用柴燃交替(CODOG)动力形式,主机通常选用LM2500燃气轮机和 MTU956TB82系列柴油机,这两种主机,前者依赖美国进口,后者可以由双龙公司与德国公司合作经营的方式在国内生产。与燃气轮机动力配套的舰用调距螺旋桨,韩国也是与英国德维克斯公司和罗尔斯 .罗伊
斯公司合作,采用技术转让的方式进行生产。
====(3)中国中国舰艇动力工业没有日本那样雄厚的基础,但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建国初期,在舰用主机方面,国内连配件都要进口,根本谈不上整机制造。自五十年代起,通过引进仿制和自行研制
并举,中国逐步发展和完善了自己的舰艇动力工业,目前已可以自行研制生产舰用锅炉、气轮机、舰潜用柴油机和潜用核动力装臵等多种舰艇动力装臵,使海军舰艇的动力配套基本立足国内。从产品性能来看,沪东造船厂和陕西柴油机厂等企业采用技术转让生产的一些型号的柴油机具有国际水平。中国也具有独立研制燃气轮机的能力,也曾发展过数个产品型号,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均未能装备。目前我国海军的主力作战舰艇仍是以使用柴油机和燃气轮机为主。近年来,随着一些新产品的开发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功率舰用燃气轮机的引进生产,这种局面将得到改观。
(三)  舰载武器配套能力
====(1)日本长期以来,日本的舰载武器主要依赖进口,自身研发能力有限。日本主力作战舰艇的舰载武器虽然先进,但绝大部分均来自国外——如“鱼叉”、“标准”等导弹武器主要来自美国;舰炮主要来自美国和意大利,部分为合作生产;而国产武器——如SSM-1B反舰导弹和 6 8 式反潜等仅占在役舰载装备的很小部分。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日本作为一个经济大国,为谋求军事大国地位不惜在军备采购上投入重金;其次,美国所奉行的战略又往往使日本能比美国的其他盟国优先获得更加先进的武器——“宙斯盾”舰载
防空系列和“标准”SM-3反导导弹都是明显的例子。
====(2)韩国韩国的舰载武器也主要依赖进口,其海军装备的舰载导弹武器主要来自美国和法国,
主要来自美国和德国,舰炮则主要来自意大利、美国、荷兰、瑞士等国。之所以如此,排除韩国自身军事工业基础薄弱、自制能力低下等硬性因素外,装备量小而导致自研武器成本高昂应该也是
个中原因之一。但无论如何,过度依赖国外则未免被动,实际上,韩国也正努力试图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前不久,韩国海军成功试射了首枚自行研制的反舰导弹,该型导弹射程达150千米,将用于装备韩国新一代驱护舰艇。
====(3)中国与日、韩不同,中国具备完善的舰载武器配套体系和强大的自研能力,现役舰载武器绝大多数国内自行研制生产,包括各种类型的舰炮、和舰载导弹等。一些类别的舰载武器甚至已经发展了几代,还有一些型号的舰载武器(如C-801/C-802反舰导弹,LY-60N舰空导弹等)则成功出口国外,并以其先进可靠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赢得了用户的赞誉。而且,世界上有能力独立研制潜地导弹、超音速反舰导弹、远程舰空导弹和舰炮武器系统的国家寥寥无几,中国就是其中之一。这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是足以令人自豪的。目前,国内舰载武器配套能力已基本可以满足需要,同时,国家也会少量引进一些先进产品,作为国产武器的补充。总的来看,中国舰载武器工业结构合理、配套齐全、产量覆盖面广,虽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些差距,目前的产品也以仿制或仿制改进居多,这种差距正在缩小,一些全新研制的高性能舰载武器也开始崭露头脚。
(四)舰载电子设备配套能力
====(1)日本日本的电子工业十分发达,研发能力较强,舰载电子装备发展一直是自行研制和引进并举。几十年来,以日本电器公司、冲电气公司和三菱机电公司为首的日本厂商,研制了大批舰载电子设备并广泛装备了海上自慰队
的多型主力舰艇,品种包括各类舰载雷达、声纳、火控系统和通讯/数据设备等。其中很多产品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如三菱电机公司研制生产的OPS-24 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OQS 系列舰壳声纳和 OQR-1 拖曳(ye音)线列阵声纳,前者用于装备“村雨”级、“高波”级和部分“潮雾”级驱逐舰,后两者则几乎装备了所有级别的新型驱逐舰。在尖端的舰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
方面,虽然可以方便地获得美国先进的SPY-1D相控阵雷达,但日本显然已不满足于此,又自行研制了采用有源相控阵体制的 FCS-3雷达。目前该型雷达已经在“飞鸟”号实验舰上完成测试,将用于装备计划中的航母型驱逐舰(16DDH)。
====(2)韩国与日本相比,韩国的舰载电子设备配套能力几乎是一片空白。在韩国海军舰艇上,很难看到韩国自己研制的电子设备——雷达、声纳、火控系统、电子战系统以及舰载指挥系统等,而这些系统几乎全是美国、荷兰、意大利等国的产品。实际上,韩国是世界十大电子工业国之一,而且其电子工业是以高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与日本相比,在一些领域如
民用通讯等方面的水平并不逊,甚至还略强于后者。同时韩国也拥有世界知名的大型电子工业企业—
—如三星公司和 LG 公司。这两家公司曾参与海军导弹研制计划和一些其他的配套项目,却至今未见其向海军提供过一型舰载雷达。这种局面对于一个电子工业大国来说,多少显得有些尴尬。近年来,韩国开始在国防经费中逐年增加研发经费的比例,对自研项目采用鼓励政策;一些韩国公司也致力于吸引国外先进技术,提高自身能力;尤其是韩国集成电路和半导体技术发展迅速,也为军用电子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便利。应该说,韩国在舰载电子设备方面还是很有潜力的。
====(3)中国相比之下,中国并非电子工业强国,但军用电子产品的研发能力却不弱。除了装备发展方针的影响外,还有便是由于受大国遏(e音)制,使中国在国际局势中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军用电子产品尤其是尖端技术引进困难,多数时候,除了自行研制外别无他法(其实,在其他军品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但有失必有得,受这些因素影响,中国军用电子工业在种种压力下顽强发展,由最初的仅能生产电子部件到仿制和自行研制相结合,走过了漫长的发展之路,目前已可以自行研制生产包括舰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在内的各
类雷达、声纳、电子战、火控、通讯/数据链及战斗指挥系统,拥有了较完备的舰载电子设备配套能力,而且部分产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中国电子工业的崛起对军用电子工业也具有整体推动能力,未来中国的舰载电子设备配套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