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不合理医嘱及药剂师干预效果分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6月第6卷第18期
Analysis of common irrational doctor's orders of antineoplastic drugs in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and intervention effect of pharmacists
DUAN Liping
(No.215Hospital of Shaanxi Nuclear Industry,Xianyang 712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ommon irrational doctor's orders of antineoplastic drugs in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harmacists intervention.Methods A total of 11315doctor's orders of antineoplastic drug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9in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center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The irrational doctor's orders were counted,and the causes of irrational drug use and the department distribution of irrational doctor's orders were analyzed.From January to June 2020,
pharmacist led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was implemented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neoplastic drugs.The
irrational rate of doctor's orders of antineoplastic drug and doctors'awareness score of antineoplastic drug knowledge before intervention (January to December 2019)and after intervention (January to June 2020)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main causes of irrational use of antineoplastic drugs in doctor's orders were unreasonable choice of solvent,unreasonable dosage of solvent,unreasonable speed of administration,unreasonable dosage and unreasonable order of administration,the departments distribution were hepatobiliary surgery,digestive surgery,gynecology,otorhinolaryngology and thoracic surgery.After pharmacists implemented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the doctors'awareness score of antineoplastic drugs
knowledge significantly improved,and the irrational rate of doctor's orders of antineoplastic drug decreased from 0.29%to 0.11%,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Pharmacist led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irrational medical orders of antineoplastic drugs.
KEYWORDS: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antineoplastic drugs;doctor's order;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pharmacy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不合理医嘱及
药剂师干预效果分析
段丽萍
(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陕西咸阳,712000)
药学是干什么的
DOI :10.19347/jki.2096-1413.202员员8034
作者简介:段丽萍(1983-),女,汉族,甘肃兰州人,主管药师,学士。研究方向:临床药学。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不合理医嘱,并探讨药剂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
1月至12月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医嘱11315份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及不合理医嘱的科室分布。于2020年1月至6月针对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实施以药剂师为主导的药学干预,比较干预前(2019年1月至12月)、干预后(2020年1月至6月)的抗肿瘤药物医嘱不合理率、医生对抗肿瘤药物知识的知晓评分。结果抗肿瘤药物医嘱中的不合理用药原因以溶媒选择不合理、溶媒剂量不合理、给药速度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给药顺序不合理为主,科室分布分别为肝胆外科、消化外科、妇科、耳鼻喉科、胸外科。经药剂师实施药学干预后,医生对抗肿瘤药物知识的知晓评分显著提高,抗肿瘤药物医嘱不合理率从0.29%降至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药剂师主导的药学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抗肿瘤药物的不合理医嘱。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医嘱;临床合理用药;药学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413(2021)18-0103-03
抗肿瘤药物是恶性肿瘤的常用药物,可对癌细胞增殖进行抑制,诱导癌细胞凋亡,达到控制肿瘤进展的目的,但抗肿瘤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机体内正常细胞产生杀伤力,如抗肿瘤药物使用不当,易引发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严重时还可能致畸[1-3]。因此,如何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而言十分重要。
抗肿瘤药物的配置需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完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主要是根据抗肿瘤药物医嘱进行药物配
置,医嘱不合理会对后续药物的配置产生影响[4-5],因
此,减少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逐渐引起重视,其在临床用药中实施药学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研究针对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11315份抗肿瘤药物医嘱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统计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不合理医嘱,并于2020年1月至6月实施以药剂师为主导的药学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临床医学
103--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6月第6卷第18期
表1抗肿瘤药物医嘱中的不合理用药原因
原因
数量(份)构成比(%)溶媒选择不合理1133.33溶媒剂量不合理721.21给药速度不合理618.18给药剂量不合理412.12给药顺序不合理412.12其他1  3.03合计
33
100.00
表2
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的科室分布情况分析
科室数量(份)
构成比(%)肝胆外科1030.30消化外科721.21妇科721.21耳鼻喉科515.15胸外科412.12合计
33
100.00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11315份抗肿瘤药物医嘱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来自于不同恶性肿瘤的患者,患者年龄20~87岁,平均(50.82±
14.23)岁;男5987例,女5328例;包括肺癌3270例,胃癌2031例,结直肠癌1542例,甲状腺癌1430例,乳腺癌987例,
肝癌922例,前列腺癌395例,宫颈癌312例,胰腺癌247例,胆管癌120例,膀胱癌59例。另选择2020年1月至6月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5437份抗肿瘤药物医嘱,分别来自于不同恶性肿瘤的患者,患者年龄20~86岁,平均(50.34±14.45)岁;男2874例,女2563例;包括肺癌1576例,胃癌978例,结直肠癌738例,甲状腺癌685例,乳腺癌472例,肝癌449例,前列腺癌187例,宫
颈癌146例,胰腺癌120例,胆管癌56例,膀胱癌30例。两个时间段选取医嘱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类型无显著差异(P >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①经实验室检查、症状观察、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具备抗肿瘤药物用药指征;②由医生开具医嘱,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根据医嘱进行药物配置;③用药资料、基础信息保存完整。
排除标准:①既往对抗肿瘤药物存在过敏反应;②中途中断;③用药资料欠缺。1.2方法
1.2.1调查分析方法。对2019年1月至12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的不合理医嘱进行筛选和统计,分析抗
肿瘤药物医嘱中的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的科室分布,统计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2.2药学干预方法。于2020年1月至6月针对静脉药物
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实施以药剂师为主导的药学干预,具体如下。
(1)
加强抗肿瘤药物医嘱审核。在临床医生开具抗肿瘤药物医嘱后,由药剂师审核,药剂师需根据《中国药典》、《处方管理办法》及药品说明书对临床医生开具的抗肿瘤药物医嘱进行审核,对医嘱中的药物种类、溶媒选择、溶媒剂量、抗肿瘤药物剂量、抗肿瘤药物给药速度、抗肿瘤药物给药顺序等信息进行核对,如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需与临床医生进行商讨,对抗肿瘤药物医嘱进行纠正;同时,药剂师还应对不合理医嘱及时上报,由医院药学部对抗肿瘤药物医嘱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意见或建议,落实到抗肿瘤药物医嘱的开具及审核过程中。
(2)加强培训。定期组织临床医生、药剂师参与抗肿瘤药物药学培训,提高临床医生及药剂师的用药知识掌握度,尤其是临床医生,需重点加强其对抗肿瘤药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务必使临床医生能够充分了解溶媒种类选择技巧、溶媒剂量选择技巧及抗肿瘤药物正确给药方法;在开具抗肿瘤药物医嘱时,需详细写明抗肿瘤药物的给药速度、剂量、顺序、溶媒种类、溶媒剂量等,确保字迹清晰,交由药剂师审核通过后再交给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进行药物配置,有条件时还可采用电子医嘱,在电子医嘱中详细写明抗肿瘤药物配置要求。1.3观察指标
(1)统计2019年1月至12月的抗肿瘤药物医嘱不
合理率、不合理用药原因、不合理医嘱科室分布情况。
(2)比较干预前(2019年1月至12月)、干预后(2020年1月至6月)抗肿瘤药物医嘱不合理率、医
生对抗肿瘤药物知识的知晓评分(采用自制的百分制抗肿瘤药物知识问卷进行调查,信度0.89,效度0.90,分值最高100分,得分越高越好)。干预前、后均为同一组医生(10名)。1.4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数据录入至Microsoft Office Excel 表格中,对
数据进行汇总和整理,再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 ⎺±s 表示,用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情况分析
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11315份
抗肿瘤药物医嘱中,有33份不合理医嘱,抗肿瘤药物医嘱不合理率为0.29%。抗肿瘤药物医嘱中的不合理用药
原因以溶媒选择不合理、溶媒剂量不合理、给药速度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给药顺序不合理为主。见表1。
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的科室分布分别为肝胆外科、消化外科、妇科、耳鼻喉科、胸外科。见表2。
2.2药学干预前、后抗肿瘤药物不合理情况比较
经药剂师实施药学干预后,2020年1月至6月5437
104--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6月第6卷第18期
份抗肿瘤药物医嘱中,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共有6份,不合理率为0.11%,其中,不合理用药原因为溶媒选择不合理3份、溶媒剂量不合理2份、给药速度不合理1份。抗肿瘤药物医嘱不合理率从2019年1月至12月的0.29%下降至2020年1月至6月的0.11%,干预前、后的抗肿瘤药物医嘱不合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7,P<0.05)。
2019年医生对抗肿瘤药物知识的知晓评分为(82.14±6.93)分,2020年为(91.57±6.29)分。2020年医生对抗肿瘤药物知识的知晓评分显著高于2019年(t=3.186,P<0.05)。3讨论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负责为临床静脉药物进行配置的科室,主要是根据临床医生开具的医嘱来配置药物。抗肿瘤药物由于具有毒性作用,需交由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进行集中配置,可减少抗肿瘤药物对医护人员造成的伤害,在抗肿瘤药物配置过程中,部分抗肿瘤药物医嘱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对抗肿瘤药物的配置及临床应用均会造成不良影响,轻则浪费药物资源,重则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情控制较为不利[6-8],因此,做好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合理用药工作十分重要。
了解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医嘱不合理特点是减少不合理医嘱的关键点之一,本研究针对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11315份抗肿瘤药物医嘱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医嘱不合理率为0.29%,抗肿瘤药物医嘱中的不合理用药原因以溶媒选择不合理(33.33%)、溶媒剂量不合理(21.21%)、给药速度不合理(18.18%)、给药剂量不合理(12.12%)、给药顺序不合理(12.12%)为主,其中,溶媒选择不合理主要是指抗肿瘤药物选择溶媒时混淆0.9%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溶液等,如紫杉醇、奥沙利铂的溶媒应选择5%葡萄糖溶液,但医嘱中错用0.9%氯化钠溶液,如吉西他滨应选择0.9%氯化钠溶液作为溶媒,医嘱中却选择了5%葡萄糖溶液;溶媒剂量不合理主要是指医嘱中的溶媒剂量过多或过少;给药剂量不合理主要是指单位面积内抗肿瘤药物的给药剂量不当,如体型偏瘦的患者采用大剂量抗肿瘤药物会导致其出现焦虑、紧张、昏厥等不良反应,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肺水肿、神经毒性作用;给药速度不合理主要是指在抗肿瘤药物经静脉输注时速度过快或过慢,如环磷酰胺、长春瑞滨等药物需快速输注,紫杉醇、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等药物需缓慢输注,紫杉醇静脉滴注时间需超过3h,奥沙利铂静脉滴注时间需超过2h,氟尿嘧啶滴注时间需超过6h;给药顺序不合理是指在化疗方案中,各种化疗药物的给药顺序具有严格要求,如顺铂与吉西他滨联用时需先吉西他滨再顺铂,先给予顺铂会导致吉西他滨的药效受到影响[9]。
药剂师作为专门接受过系统性高等药学教育的药学部专业人才,其对抗肿瘤药物的相关知识更加了解,本研
究中2020年1月至6月对抗肿瘤药物的静脉配置实施
了以药剂师为主导的药学干预,研究发现,经药剂师实
施药学干预后,抗肿瘤药物医嘱不合理率从2019年的0.29%降至2020年1月至6月的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以药剂师为主导的药学干预可
促进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减少不合理医嘱。这主要
是因为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抗肿瘤药物前,药剂师会
运用自身所学的专业药学知识对抗肿瘤药物医嘱进行审
核,及时发现医嘱中的不合理之处并予以纠正,减少不合
格医嘱,同时,药剂师还可通过与临床医生沟通,加强临床
医生对抗肿瘤药物的认识,使其开具医嘱时更加严谨[10-12]。本研究还发现,医生对抗肿瘤药物知识的知晓评分在2020年较2019年显著提高(P<0.05),这主要是因为在以药剂师为主导的药学干预中,组织临床医师参加了药学培训,同时,加强了临床医师与药剂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提高医师对抗肿瘤药物知识的掌握度。
综上所述,针对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实施以药剂
师为主导的药学干预,可有效减少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
嘱,有利于促进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保障肿瘤患
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谢显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嘱审核中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
的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8):197-200.
[2]罗秀,杨小叶,黄美虹,等.我院2017年静脉用抗肿瘤药物配置和
使用分析及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8,15(4): 227-229,235.
[3]高丽军,王璐.282例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分析[J].临床医学研
究与实践,2020,5(18):108-109,123.
[4]吕元庆,杨志叶,邢李斌,等.2016—2018年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11):3456-3460.
[5]刘扬,李雪梅,张关敏,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对抗肿瘤药不
合理医嘱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 (9):1140-1142,1145.
[6]王素琴,蒋锦玉,邹丽霞.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
中药师的作用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55-158. [7]段秀丽,孙言才,汪洋,等.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31086例抗肿
瘤药物用药医嘱审核结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9,17(10): 40-42.
[8]庄丽萍,何欣,刘海,等.某肿瘤专科医院住院化疗静配中心不合
理医嘱分析[J].海峡药学,2020,32(1):217-219.
[9]高婕,王岩岩,齐雷,等.2012—2016年淄博市中心医院静脉用药
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的不合理用药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7,32(12):2500-2504.
[10]温坚坤,黄享贞,甄炬荃.临床药师处方审核对静脉配置中心抗
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 (7):175-177.
[11]王春晖,吴薇,吕迁洲.临床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
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J].上海医药,2017,38(7):65-71. [12]谢瑞杰,曹利娟,莫李立,等.临床药师对静脉配置抗肿瘤药物不
合理医嘱的分析及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20(10):93-96.
10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