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复习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复习
一、原始社会
1、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前产生地在非洲;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因发现云南元谋而得名,处于长江流域。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和吃熟食,为人类大脑的发育、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标志着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天然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征服大自然的能力,使用打制石器,过居生活,处于黄河流域。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靠采集、狩猎、捕鱼维生,已会用骨针缝制兽皮,会佩戴装饰品,说明他们已经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具有爱美的观念,会人工取火的方法,过着氏族组织的生活(血缘关系),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平均分配劳动果实,没有贫富贵贱差别,处于黄河流域。
4、人和动物是根本的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5、半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六千年前,发现于陕西西安东郊半坡村)和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一万年前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开始有了农耕生活。
6、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的石器,用木石制成的耒耜耕地,用石镰收割庄稼,种植粟、白菜、荠菜等农作物,饲养猪、狗等家畜,用骨制的箭头、鱼钩、鱼叉狩猎或捕鱼,会制彩陶、纺线、织布、制衣等。
7、河姆渡居民使用磨制的石器,用木石制成的耒耜耕地,主要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已掌握掘井技术会制造陶器,并制造出了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蔬菜(半坡人)、和水稻(河姆渡人)的国家之一。
8、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由于原始农耕的出现都过上了定居生活,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炎热潮湿)住干栏式房子,半坡原始居民(风沙大)住半穴居式房子。
9、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在山东大汶口,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现象。
10、炎帝和黄帝: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海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炎帝的贡献:改进了农具,教人耕田;发明了制陶技术;发明医药,组织集市交易。黄帝的贡献:发明修改房屋;种植谷物,驯养家畜;挖井汲水,制造车、船、兵器、衣裳(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发明文字(仓颉)、历法、算术和音乐(伶伦)等;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方法,黄帝被后世尊称为人文初祖。
11、阪泉之战:炎帝和黄帝在阪泉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入黄帝部经过长期发展构成了华夏族(汉族的前身)的主体;涿鹿之战:黄帝在涿鹿战胜蚩尤(长江和淮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黄战蚩尤,为华夏组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2、尧、舜、禹实行禅让制,第一个通过禅让制传位的是尧(生活俭朴,克己爱人),第一个通过禅让制当上首领的是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13、我们的祖先与自然灾害抗争的故事大禹治水(黄河),治水的方法:筑提堵水和疏通河道将结合的方法(顺势疏导),影响意义:变水害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禹的品格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
入。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王朝,建都于阳城。夏朝的疆域大致包括今天河南西部的伊水、洛水流域,及山西南部地区。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从此夏传子家天下时代开始。夏朝最后一位国君是桀(人民把他比作“太阳”的暴君)夏朝于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灭。
2、商:约公元前1600年,由汤(任用伊尹等)建立,定都亳;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商朝也称殷朝。商朝的疆域东到今山东西部,北到河北中部,南至长江流域,商的最后一位国君是纣王(暴君),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众多诸侯在牧野打败商纣王,商朝灭(牧野之战蕴含的成语故事“阵前倒戈”),也是有名的“武王伐纣”的故事,公元前1046年由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3、在商朝时期出现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汉字,对甲骨文的评价: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在我国汉字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作用:(1)商朝的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一些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风俗等情况,是今天研究商朝历史极为珍贵的资料,(2)他对研究汉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也有重要价值。
4、青铜器(铜锡合金铸成):原始社会的末期出现,商朝是鼎盛时期,著名的有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代表)、四羊方尊。其他的还有象尊、毛公鼎等,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钟鼎文或铭文),与商、周同时期,成都平原的三星堆(今四川广汉)文化: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面具。夏、商、西周形成我国的青铜文明时期。
5、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是西周,;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目的),西周实行分封制,内容是周天子将
土地和城民分给子弟、亲戚和功臣,让他们到封区内去做诸侯(义务:分封制规定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向周天子朝见纳贡,平时治理封国,守卫疆土,战时要为周天子出兵作战),作用:巩固和扩大了周朝的统治,开发了边疆地区,使西周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西周时期使用铜制的农具。
6、公元前841年爆发了平民联合赶走周厉王(暴君),这个事件叫做“国人”,公元前771年,犬戎杀死周幽王(西周最后一位暴君),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建立东周(春秋和战国),都成洛阳。
7、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春秋(公元前770至公元前476)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8、春秋争霸原因:周天子势力衰微,各诸侯国强大,强大的诸侯国打着周天子的旗号,迫使其他诸侯国承认他的霸主地位,先后出现的五位霸主是:齐桓公(春秋第一霸,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积极扩充军队,国力迅速强大起来,公元前651年,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喊出了“尊王襄夷”的口号,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宋襄公、晋文公(公元前632年楚军北上,晋文公在城濮大败楚军——城濮大战蕴含的成语“退避三舍”奠定他成为中原霸主)、楚庄王(中原霸主)、秦穆公(西部地区的霸主)。
9、争霸战争的影响: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使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10、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铁铲、铁锄、铁口犁V)和牛耕(两牛牵引耕作,我国最迟在春秋末年使用牛耕)技术;战国时进一步推广。牛耕技术的出现,是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11、春秋战国之所以称为大变革时期是因为这一时期社会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封建社会
(一)形成时期(战国)
1、战国七雄:,齐、楚、秦、燕、韩、赵、魏(韩、赵、魏三家分晋),东南西北在中央。
2、战国时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都是魏齐两国之间的战争、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其中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中国历史知识
3、战国时期,秦国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作用),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影响)。
4、在各国变法中秦国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得到秦孝公支持取得成功,最根本因素在于: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原因(目的):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内容:(1)废除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员治理,削弱贵族分封制。
(4)惩罚囤积居奇、投机倒把的商人和因懒惰而贫穷的人。
(5)统一度、量、衡(推动商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6)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
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用影响)。
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甲骨文)开始的,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铭文。最晚在战国出现了毛笔。
6、百家争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急待解决;
春秋文化:(1)道家创始人是老子,春秋末年,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会相互转化,相互联系(弱可以变强,小可以变大,好可以变坏)。政治上主张无为,提倡损有余而补不足。《道德经》;
(2)儒家创始人是孔子,春秋末年,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提出“仁”、“礼”的学说。在教学上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论语》;
(3)兵家创始人是孙武,《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主要论断有“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
战国:(1)法家代表是韩非,提倡法治,反对空谈仁义,主张改革,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最受秦国赏识);
(2)儒家代表是孟子,提出“仁政”,反对兼并战争,认为“民贵君轻”,宣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道德观念。要保护自然资源;(3)道家代表是庄子,提倡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兵家代表是孙膑,靠武力来打天下;
(5)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
7、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评价)。
其儒家思想为:
(1)他的思想主要由“仁”、“礼”组成。“仁”包含做人的一切美德,主张“爱人”。“礼”就是要求人们时刻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努力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
(2)政治上他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教化百姓。要求统治者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任意刑杀和横征暴敛。
其教育成就有:
(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
(2)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坚持正确的观点;
(3)教育学生要树立诚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孔子思想的影响:孔子在中国封
建时代被尊为圣人,他的学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东亚许多国家的政治、文化都有巨大的影响。
8、战国时的屈原,创造了一种新体诗歌形式叫“楚辞”。代表作是《离骚》。其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意思是:我长叹一声禁不住流下眼泪,哀怜人民的生活这样多灾多难!反映了同情人民生活的艰难。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他。
9、春秋时期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10、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中医疗法,称为“四诊法”。
(二)大统一时期(秦汉)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由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的秦朝,定都咸阳。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大权;(皇帝制)
(2)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是丞相(主管政务)、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主管监察),三公下设九卿,分管行政、司法、财政等。
(3)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中央及郡县的主要官吏均有皇帝直接任免)。
2、秦始皇统一后巩固政权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秦半两>),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6尺)
(3)文化上:统一文字(统一使用小篆,后来又推广隶书);(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的作用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发展)(4)思想上:焚书坑儒(李斯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危害是给中国古代的文化造成了严重破坏,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5)军事上:北筑长城防御匈奴(秦始皇命蒙恬征讨匈奴,收取了河套地区;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今河南甘肃),东到辽东(近辽东)。,统一岭南,修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
5、秦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今甘肃西南部和云南北部,南达南海和越南北部,北至长城一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