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之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历史之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习历史就要善于总结归纳知识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奉上初中历史之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归纳,赶快拿去。
初中历史之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国古代史部分
初一年《中国历史》第一册
1、元谋人P1~2、北京人P2~3、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p5~6(识记)
(1)元谋人:在云南元谋县,发现了两颗牙齿和一些粗糙的石器。这些远古人类的牙齿、工具,距今约有一百七十万年。考古学家称他们为元谋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已知)的最早人类。
我国境内许多地方发现了远古人类的遗迹。北京人遗址是最为著名的。我国是世界上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中国历史知识(2)北京人: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发现了远古人类的头盖骨,这就是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到约二十万年。
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能够用手使用工具劳动,他们已经是人了。北京人把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他们还把树枝砍成木棒。石器和木棒是人类最早的劳动工具。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火的使用,增强了他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北京人过着居生活,生活很艰苦。这就是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社会。
(3)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距今约七千年到五千年,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和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半坡遗址:①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还种植白菜等,兼有饲养、渔猎等经济活动。②已经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③已经普遍
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代。④制作和使用陶器。⑤半坡遗址反映了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特点。
河姆渡遗址:①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种植水稻,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水稻的国家。②能建筑结构比较复杂,技术要求很高的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③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代。④制作和使用陶器。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⑤河姆渡遗址反映了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特点。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那时候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受到尊敬。这一时期,人们过着平等的生活,没有贵贱贫富和阶级的差别。
2、商鞅变法(理解)P29-30
(1)目的:战国时期,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在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秦国的商鞅变法是其中比较彻底的。
(2)主要内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实行变法)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地方。
(3)历史作用:(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经过商鞅变法,①秦国废除了奴隶制,发展了封建经济,②军队战斗力加强,秦国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③为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文字P31~32、老子、孔子、百家争鸣P36-39、都江堰P27(识记)
(1)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甲骨文是19世纪末在河南安阳发现的。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活,丰富了我国奴隶社会的历史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除甲骨文以外,商周一些青铜器上也铸刻有文字,叫作"金文"(又称"铭文")。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西周晚期,又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大篆"。
(2)思想家老子: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一书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3)孔子:春秋晚期的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提出"仁"的学说。"仁"包括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他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现状。②注意"因材施教",他③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④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晚年还根据鲁国历史材料编成《春秋》。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墨家: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儒家: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①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②还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主张环境保护)③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反对一切战争。
法家: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一书。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反对儒家的仁政。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兵家: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的杰出军事家孙武。他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5)都江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兴修了水利工程。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史最久的水利工程,它代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4、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理解)P41-42
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第一、政治: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制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意义: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第二、经济:
1、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2、统一度量衡。
第三、文化: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意义:巩固了秦的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第四、思想:"焚书坑儒"。危害:钳制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秦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5、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P55-57
第一、政治上:(1)重视人才。汉武帝鼓励推荐人才,建立了地方每年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2)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第二、经济上:(1)统一铸钱。取消地方的铸币权,改由中央统一发行五铢钱。(2)盐铁官营。取消地方的盐铁经营权,改由中央实行专卖。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第三、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排斥其他各家思想。
第四、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郡国学。太学是我国古
代的最高学府。孔子的儒家学说,从汉武帝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时,西汉经济繁荣,国力雄厚,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6、汉通西域(理解)P72-74
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西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西域的葡萄、核桃和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西域,促进了西域的发展。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这是西域各国(即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从此,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东汉
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公元前97年,班超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只到达波斯湾。但他熟悉了沿途情况,为以后中西交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公元166年,大秦安敦王朝(罗马帝国)的使臣来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