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有兴趣的学习文言文
如何让学生有兴趣的学习文言文
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总结出这样几点方法,起始课“导出兴趣,让学生想学”,教学中“授之技法,让学生会学”,复习时“品评意韵,让学生乐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导出兴趣,让学生想学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的确不错。文言文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一个新话题,其学习的兴趣对学好文言文显得尤为重要。而要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第一关就是引入新课,要导出兴趣,让学生想学、愿学。
1、故事导入法。
在初中文言文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很强,对这类文言文的教学,可采用故事导入法。故事本身富有情节,趣味盎然,学生听老师绘声绘地讲故事,学习兴趣自然倍增;同时,学生也可以借助听来的故事,加深对文言文字词和内容的理解。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其自学能力会大大提高。例如我在教《愚公移山》一课时,就先讲了古代一个年且九十的愚公靠几个人搬走两座大山的故事,然后借机引导学生:
这个故事在课文里是怎么讲的?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就能主动地去研读课文了。其它的如《伤仲永》、《扁鹊见蔡桓公》、《口技》、等都可采用此法。
2、成语导入法。
成语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就出在初中文言文中,对这类文章,若采用相应的成语来导入,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何引入呢?在教《曹刿论战》一文时,我先要学生说出或查出“一鼓作气”这个成语的本义和引申义,然后告诉学生:“这个成语就出自我们今天要学的《曹刿论战》中”。接着,我就范读课文,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学生结合注释熟悉课文,其成语的来龙去脉就会很清楚了。初中语文教材中还有不少的篇目可采用这一方法,如《岳阳楼记》可用成语“先忧后乐”导入,《醉翁亭记》用“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用“世外桃源”引入《桃花原源记》,用“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引入《六则》等。
3、实物演示法。
这种方法就是教师通过展示、演示实物,来导入与之相关的文言文教学。《口技》一文,采用摹拟语声导入,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原文,教学效果十分良好。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
就在于它可以增强文言文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并掌握文言字词及内容。
4、讨论导入法。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如《马说》、《爱莲说》、《陋室铭》、《出师表》等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可以采用讨论导入法。例如,在学《爱莲说》一文时,我先引导学生讨论:你对莲花有哪些了解?2、你喜爱莲花吗?你喜爱莲花的原因是什么?……大部分学生讨论的结果,实质上已触及到了文章的中心。针对学生形形的答案,我并不急于下结论,只是顺势引入课文:“大家的分析都有一定道理,那么宋朝文学家周敦颐又是怎样评价莲花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爱莲说》”。
导入新课方法 恰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文言文学习,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二、授之技法,让学生会学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一篇文章不如让学生掌握怎样学会更重要。初中文言文,多是一些短小精焊、浅显易懂的文章,加之注释又十分详细,学生自己完全可
以读懂课文,了解大意,过去那种“字字落实”、“句句推敲”的讲读课就没必要了。
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调诵读的重要性,按照“读—释—说—背”程序进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言文,第一桩要事就是读。这里的难点在于怎样使学生爱读、多读,读出效果来。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想方设法加以引导。可以有教师的范读、领读、评读(在读中插入精要的评点,以揭示文章的精妙处),可以有学生的朗读、默读、齐读等。总之,读的形式要多样,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行,最后达到能背诵的程度。
(二)释。读了以后,学生产生了研究课文的兴趣。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一是允许学生讨论商量,二要求学生将疑难问题请教老师。完成这一步骤后,再选几名学生,对照课文,复述文章大意,其它同学认真听,听后将与自己理解不同的地方,或译错了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再讨论,然后教师明确。跟串讲相比,这样的疏导释义,既省时省力,又较好地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三)说。疏通词句之后,就是研究文章的内容了。由于学生对课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领会,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了。可以说课文写什么,可以说某一段写得怎样精彩,可以说某一句说得如何精妙,也可以说课文给自己的启迪,甚至可以分析课文的不足。总之,教师要敢于把发表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观点。
嗜好的近义词(四)背。文言文,一定要背。短文章全篇背,长文章选精彩段落背。在背的过程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背诵的,一是要把握文章思路,要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头脑中有整体,也要分清层次;二是寻支撑点,在把握脉路的基础上,首先出关键的词语、句子、段落层次的起止衔接句等,这样背起来就会快许多。
读—释—说—背,强调诵读,其好处就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既符合文言文学习规律,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品评意韵,让学生乐学
孔子曰:“学习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见复习的重要性。文
言文的复习,也要重视读的功能,要注意知识归纳,注意方法指导,重视课内外联系,树立“大语文”的观念,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以读代译,加深理解。因为学生已细学了课文,大部分语句,完全可以以读代译。这样做有两点作用,一是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与课文内容的联系,加深对课文整体的把握与理解;二是省去把文言变成白话的思维转换过程,从而节省复习时间。
2、探求规律,提高效率。在文言文中,规律性的东西很多,如果教师把这些知识教给学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文言文中,同义词近义词连用现象很突出,阅读复习时,据相邻的某词可推求另一个词的意义;如在文言中单音词居多,而白话中双音词居多,由单音词到双音词的规律之一,就是在单音词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意义相近或相同的字,从而构成双音词。此外,如前后比较,归纳分类等办法,都可提高复习效率。
总之,作为语文教学重要一部分的文言文教学,无论是在教法上还是在学法上,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应不断探索、研究,拓展语文教学空间,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