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少林寺
泉州少林寺
泉州少林寺,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也称南少林寺,位于泉州清源山余脉东岳山下。泉州南少林寺原是一个庞大建筑体,东至东岳山麓,西至东门护城河,南至东湖,北至伊斯兰墓地。现存的东禅少林寺仅是泉州南少林寺的一小部分。
南少林有着多个大门,停车场也有个大门,是石牌坊,看似古老,并没有注意年代,但并不是路人的入山大门。
山门又叫三门,它代表佛教的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正门上方横悬长方形红底金字匾额,上书“少林寺”三字。大红的复古建筑于眼前,在蓝天白云下特别的亮眼。
由大门步入可以看出台阶还是很古老的,不远处就标有南少林遗址的石雕
顺着台阶一直前往,有个分叉口,左边是往主线大殿,右边是往演武场。
顺着台阶先去演武场再走主线,演武厅由石块推成,日期是甲戌春,应该是新修建的。
在演武场旁边的绿荫下,巧遇有人在此练武,虽然看不懂,但也不虚此行啦,不管是否武林大师,咱都当他们是吧。
少林寺果然非常幽静,在许多茂密的大树下,感觉到一丝丝清凉,坐在山中的小和尚,笑容可掬的对着来客,好似在欢迎。
林间小道,绿树成荫,佛塔与景融合在一体,好似坐在此回忆当时的风华。
目前少林寺还在维修中,有些还未完全开放。主要建筑物为钟楼,天王殿、大雄宝殿、长廊、观音阁、藏经阁……两侧为钟楼,中间是天王殿,因尊敬佛,在寺外拍了建筑,未走进拍摄,庄严清静的天王殿一般做为寺庙的首殿,主要供奉四大天王、弥勒及韦驮天尊。
大雄宝殿在两个巨榕的包围下,更显得历史悠远,大殿雄伟壮观,堪称建筑精品。正面四个金碧辉煌的大字“少林禅寺”乃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字迹苍劲有力。
由两边的长廊转出就是观音阁,三层楼高约22米,它是按照闽南传统古建筑风格整合建造。观音塑像采用两块非洲菠萝格红木材料雕成,高12米,其中观音身高9米,底座高3米,宽2米。观音脚踩荷花,手持,“荷”“瓶”与“和平“谐音,因此这尊观音命名为“和平观音”。和平观音,不仅寓意祈祷世界和平,国泰民安。
由观音阁楼梯继续往上就是普贤阁和文殊阁。
隐藏在最深处的是藏经阁,也是在最高处,由古老的台阶走进日辉门或月德门,才可以到达藏经阁,目前未开放,外观已经修缮的差不多了。
蓝天白云下的少林寺,散发出耀眼的光芒,红的建筑物,在绿荫的下格外的美丽,庄严,这样的少林寺,静谧中带着神秘之感。
嵩山少林寺在哪
当今至少有三处南少林,而且还都在福建省内。一处在莆田,一处在泉州,还有一处在福清。三个南少林绝不是空穴来风,人家都能拿得出一些考古出土文物证明自己,也分别都了一些大咖给自己证明。泉州请古典小说家金庸大师,莆田请中国佛教会理事、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禅大师,福清请嵩山少林寺三十三代法师、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嵩山少林寺武术学校校长释永寿。那么如何去看待这件事情呢?我个人认为南少林的确存在,而且这三座寺院也都可以称得上是南少林,遗址都是真的,庙都是后修的。我个人觉得南少林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这三个地方其实可以看成是一条路径,由北向南分别是:登封——福清—莆田—泉州,(可能在在这一条链上还有某个地方也有南少林遗迹也说不定)可能最开始大部分僧人都到了福清了,后来一部分向南传播来到了莆田,在向南传播来到了泉州,而起庙名的时候都记得自己来自于少林寺,所以都叫南少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