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档案管理3/2021总第250期
少林文化集禅、武、医等多元文化于一体,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1]
档案资源作为少林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物古
迹、传统节庆、重大历史事件等文化遗产的保存、保护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并以其独特的资源属性成了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作者认为少林档案作为少林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梳理与整理,为进一步传承、发展和创新少林文化服务。
1 少林档案的组成
少林档案,是指少林寺寺院活动和寺院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少林寺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以石刻档案、少林功夫、绘画建筑、生活方式等为代表的档案资源,这些档案资源不仅记录了少林历史,更是凝聚禅宗弟子的纽带,让世界各地的修禅习武之人能在少林到归属和荣誉。[2]
少林档案包括寺庙管理、寺庙建筑、塔铭碑刻、少林佛教经卷、影视文化、少林医药、少林武术、旅游接待、对外文化交流和少林寺人物等。由于少林寺不只是一个独立寺庙的概念,它有大量国内下院和20
0多个海外文化交流中心,其文化圈遍及全球。因此,少林档案还应该包括数量巨大的少林文化圈档案。[3]
2 少林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参与了少林寺档案整理工作,整理过程中发现少林档案管理存在收集、归档和保管方面的诸多问题。
2.1 档案收集不够齐全。少林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
史,横跨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民国至现代,理应形成大量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的档案资源,但在整理过程中发现,少林档案文本资源只有2万件左右,武术及影像资料更是少之又少。
究其原因,一是年代久远,朝代更迭,档案遗失严重;二是保管不善,档案毁坏严重;三是理念不新,对档案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大量历史资料流落民间,得不到有效地管理和保护,部分少林档案几乎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例如,除了1500年、无遮大会、机锋辩禅等重大活动材料相对齐全外,少林寺举办的重大活动以及方丈个人的重要
活动材料几乎都不完整,有的仅有邀请函,有的仅有活动通知,甚至只有参会人员名单等。
2.2 归档范围不够明确。少林寺是子孙庙,采用的是家族
式的传承方式,代代相沿,众僧有家族式代数之分,少林寺内形成有若干堂门、门头等,各堂门自成一家,有自己的房产土地,自耕自食,是一个独立或半独立的经济生活单位。
少林寺除主寺外,还在各地设有若干下院,[4]因此少林档案归档范围不仅包括少林寺内形成的各种类型档案,还应包括下院形成的各种类型档案。目前,少林档案基本以收集少林寺内形成的档案为主。
2.3 档案保管不够专业。少林档案很多珍贵的档案由于缺
乏专业化管理和保管设施不完善,已经出现褪边、皲裂、破损,甚至霉变的现象。
从少林现有档案整理情况来看,寺院大部分档案形成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保管条件简陋,老化破损现象严重,塔林、佛像、壁画、雕绘、碑刻等文物及古建筑的保护修缮管理文件及其照片、音像、拓片等材料出现老化、霉变、断裂情况。同时存在传真件字迹模糊、照片粘连、不动产产权登记部分重要文件材料残缺破损等严重现象。
3 少林档案规范化管理思考
3.1 制定合理收集方案。建议制定收集方案,制定少林档
案收集工作制度,明确收集范围,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进行收集和征集少林寺有关的档案。同时,
通过网络查阅、远程服务等方式,开展国外重要文献收藏机构所藏少林寺相关档案及资料的调研工作。
3.2 拓宽档案收集渠道。一是重视少林寺内部及下院档案
的收集工作;二是重视少林档案的征集工作,把散存在世界各地的少林寺、少林文化、少林人物、禅宗人物及相关档案和资料,通过复制、交换、收购、馈赠、代管和有偿转让等方式进行征集;三是重视少林口述档案的采集工作。鉴于目前少林档案资源匮乏,对于一些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和活动仅仅只有一些简单的图片或者只言片语,不能很好地还原当时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更不能还原原貌,留下了令人遗憾的历史空白。可采取口述档案方式,通过富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对经历见证少林历史事件的人进行采访,记录和
摘 要:少林档案是传播少林文化和展现少林寺形象的窗口,也是少林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少林寺现存档案管理情况
进行梳理,提出少林档案在管理中存在收集不齐全、归档范围不明确和保管不专业等问题,并提出规范化管理策略。
关键词:少林文化;少林档案;档案管理
Abstract: Shaolin Archives are not only the window to spread Shaolin culture and show the image of Shaolin Temple,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nagement of Shaolin Temple. This paper combs the existing Archives management of Shaolin Temple,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of incomplete collection, unclear scope and unprofessional storage of Shaolin Archives in the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strategies.
Keywords: Shaolin culture; Shaolin archives management; File management
少林档案管理探析*
刘国华,明丽丽
9
档案管理3/2021总第250期
《档案管理》投稿信箱:************
保存他们的录音,成为反映少林寺历史的“活档案”,作为档案内容的补充,丰富少林档案资源。[5]
3.3 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是保证少林档案完
整,提升少林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规范化管理包括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在档案工作实践中形成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工作方式;完善少林档案分类方案,制定包括寺院全宗、下属机构全宗和个人全宗的分类体系,结合寺院活动特点,在尊重少林寺档案原有分类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细化档案分类、科学设置类目,规范少林档案收集、整理工作;改善现有档案文献保存硬件环境,按照专业档案馆建设要求,建立专业化、现代化的少林寺档案馆,根据不同类型档案文献老化、残缺、破损情况,有计划地分批进行及时保护修复。
[6]
3.4 注重档案数字化建设。将少林寺纸质文件、声像文件
等传统介质文件数字化处理,并与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一起进行数据库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最大限度地对库存档案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
4 总结
少林档案是少林寺历史的记录和文化积淀,它真实记载了少林的历史概貌和发展沿革。因此,做好少林档案整理工作,对提升寺院档案管理质量,加强寺院规范化管理,创新和传承少林文化具有积极的
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人民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2021-3-2].politics.people/n1/2017/1117/c1001-29651137.html.
[2]马明达.走向世界的少林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4(01): 15-16.
[3]皮瑞,郑鹏.“网评少林”:少林寺旅游认知、情感、整体形象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04): 201-207.[4]魏真,周伟良.论明清少林武术文献[J].中华武术(研究),2018,7(04): 6-19.
[5]邹相.嵩山少林寺凝聚力量助力抗疫[J].中国宗教,2020(07): 88-89.
[6]少林寺.少林寺佛教艺术专栏[EB/
OL].[2021-3-2]. /templates/ SL_new/
sl_new.aspx?nodeid=189.
嵩山少林寺在哪(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来稿日期:2020-12-20)
*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少林寺档案文献整理与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20-R-23)。
(上接89页)
背景的读者在知识网络中完成资源的利用需求。
4.3 “体智慧”模式的实现。非遗档案资源建设中提
出一种“体智慧”模式,即“构建一个公众可以随时上传、共享自己发现和获取的非遗资源,并对现有资源进行鉴定、评价和分级,档案部门只需对资源进行筛选和汇总”。
[7]
这种集体协作的创作方式拓展了UGC(用户贡献内容)的外延,使用户由贡献者转化为主导者。民国档案可以通过开放利用平台体决策模块的设置,由用户上传民国档案史料信息,经审核后建设用户数据集,进而建立起与馆藏数据间的联系,以双向融合后的形式向用户呈现。
4.4 民国档案著录评估体系的建立。“十三五”期间启
动的民国档案文件级目录著录与采集工作,全方面覆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馆馆藏的民国时期
经济、文化、民俗、商业等民国档案基础信息,将丰富民国档案资源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促进各学科在各阶段发展历史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民国档案在服务社会中的价值。[8]通过对民国档案开放利用平台使用前、中、后反馈报错意见的跟踪研究,可以补足按比例抽检带来的疏漏,了解外包数据资源的实际产出效益,利用档案著录评估体系对平台进行分析研究,在两相对照之中,把控民国档案著录的发展方向,从而进一步优化档案卷宗文件的编目著录工作。[9]
参考文献:
[1]刘小琴,吴建中主编.数字图书馆发展趋势研究报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163.
[2]王雅戈著.古籍计算机自动索引研究 以民国农业文献自动索引为例[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3]李晓明,马宁宁.国家图书馆网络信息采集的实践与发展[J].网络资源采集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15-17.
[4]尉迟文珠.试论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构建[D].天津师范大学,2007:27.
[5]陈宇.应急保障视角下对网络资源“集聚效应”的重新审视[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0(05): 50.
[6]陈丹.数字出版产业创新模式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99.
[7]周耀林等.基于体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设探析[J].中国档案研究:第1辑,2015:112.
[8]许茵.国家重点档案文件级目录题名著录问题探析——以全国民国档案文件级目录著录为例[J].档案学通讯,2018(06): 59-61.
[9]姜钦芳.机关数字档案室建设浅议[J].档案管理,2020(04):78+80.
(作者单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来稿日期:2021-01-2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