㊀2021年第2期㊀总第55期
ʌ课堂聚焦·课堂新探ɔ
叶嘉莹诗教理论与古诗词吟唱教学策略探究
朱㊀玲
[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第二外国语学校,广东深圳㊀518101]
ʌ摘㊀要ɔ在中小学古诗词吟唱教学中,当以传统吟诵为本,引导学生把握古诗词本身的平仄美;同时可融合古典音乐㊁流行曲调㊁民歌㊁戏曲的旋律,挖掘古诗词的现代美,在曲调的辨析㊁改编或自创中,实现叶嘉莹先生所倡导的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的心灵产生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的目的㊂
ʌ关键词ɔ古诗词吟唱教学;平仄美;现代美ʌ作者简介ɔ朱玲,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课堂研究㊂
ʌ基金项目ɔ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课题 中小学古诗文吟唱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 (ybfz18295)
96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仍然执着地将古诗词吟诵的传承作为己任㊂作为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笔者强烈感受到责任二字的分量㊂而统编语文教材对古诗词的高度重视,更加凸显了古诗词吟诵教学的意义㊂如何充分利用古诗词本身的声韵美㊁音乐美以深度挖掘吟诵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开设的‘中华诗教“课程,从古诗词的平仄美㊁现代美以及两者相互平衡的角度出发,就古诗词教学中吟诵这一路径进行探究㊂
一㊁以传统吟诵为本,把握古诗词的平仄美吟诵是指充分利用汉语言本身独特的声音节奏,通过对古诗词平仄交错㊁音节长短高低的吟哦,把握古诗词本身的意蕴㊁感受古诗词抑扬顿挫之美的学诗方法㊂叶嘉莹先生曾说:我以为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诗人的心灵,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一种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㊂古典诗歌中的兴发感动之特质,是与吟诵之传统密切结合在一起的㊂[1]传统吟诵对学习和理解古诗词的优势可见一斑㊂
然而,作为一种代代相传的声音艺术,正宗传统的吟诵目前只在极少数70岁以上的老者以及少数传承者中留存㊂要重振这种几乎中断了几十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属不易㊂时代在变迁,审美也随之产生变化,加之流传至今的吟诵流派众多㊁腔调各异,完全复兴传统吟诵,确有难度㊂那么,初习吟诵者或中小学教师教授吟诵的切入点在哪里呢?
叶嘉莹认为,吟诵首要的是读好诗歌的节奏㊂吟得对不对㊁好不好,首先在于声音的节奏,在于节拍
的快慢高低[2]9㊂而古诗词中最有节奏感的部分莫过于讲究平仄格律的近体诗㊂近体诗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比较严格的规则,有人总结为 一三五字可随意,二四六位须分明,依字行腔气息匀,节奏点上停一停 , 平长仄短入声促,依字行腔音不转㊂韵字拖音音绵长,余音袅袅能绕梁 [3]㊂在初学吟诵时,这些不成文的口诀均可借鉴㊂因此,在古诗词吟诵教学中,建议教师从五绝㊁七绝入手,引导学生熟练把握诗歌中最基本的节奏和平长仄短㊁平低仄高的基本声韵,在吟诵中感受并用声音传达出古诗词的抑扬顿挫之美㊂
以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诗教课程为例㊂学校以‘中华诗教“为课程教材,这套教材在编排设计上很有特,比如在近体诗中,用 / 清晰地标示出每个诗句的音律诵读节奏,用醒目的颜标明每个诗句节奏点位置上汉字的平㊁仄声调和韵脚㊂如,以绿标注节奏点位置上的平声字,以红标注节奏点位置上的仄声字,以蓝标注句尾的韵脚字,而每句中的入声字,则另以下标着重号的方式予以特别标注㊂[4]在吟诵传承调上,我校选取了四大基本调,其中,五言平起诗选取朱子辉先生调(以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五言仄起诗选取王佩行先生调(以王之涣‘登鹳雀楼“为例),七言平起诗和七言仄起诗选取赵元任先生的
温书调(分别以王之涣‘凉州词㊃其一“和王安石‘泊船瓜洲“为例)㊂相较于其他吟诵调,此四大基本调具有节奏分明㊁平仄严整㊁婉转动听㊁简单易学的特点㊂在诗教课堂上,教师引领学生从平声字㊁仄声字㊁入声字的辨析㊁诗词节奏的把握,逐步拓展至在反复吟诵中对诗词意境的体悟㊂经过两年的努力,我校师生对吟诵一点一点熟悉起来,小学部的师生均熟练掌握了四大吟诵调以及经典诗歌的节奏㊂学生诵读古诗时自然而然地依照平仄和节奏进行,对古诗的平仄顿挫之美体味得尤为深刻,婉转的诗词吟诵已成为诗教课上一道靓丽的风景㊂
当然,平长仄短只是吟诵近体诗的基本规则㊂在实际的吟诵中,仄声可以拖长,平声也可以缩短,这要根据诗歌的情感和内容进行调整,特别是在古体诗中㊂比如乐府诗‘北方有佳人“中有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一句, 知 本来是平声字,但整首诗主要是五言诗,所以在读 宁不知 的时候,学生可以轻快地读过去,就如同是曲子里边的衬字,一唱就带过去了[2]15㊂可见,吟诵古诗不能单纯强调平仄韵律,忽视诗歌的情感和内容㊂此外,古诗词是古代诗人根据汉语言平上去入的古音吟咏而成,所以叶嘉莹先生特别强调对现代汉语中消失的入声字进行辨别,并明确提出读出入声字的建议㊂只有这样,才可让诗词的声调更好听㊂如果不会发出正确的入声,师生可以尽量把入声字读成短促的去声调㊂去声虽不是入声,但也属于仄声,基本上保持了原诗在声调上的美感㊂[2]5二㊁融合流行音乐曲调,让古诗词绽放现代美
当今社会古诗词吟诵的氛围不浓,吟诵者在初学时往往无法根据诗歌情感和内容的变化对曲调进行相应的调整,导致格律相同的古诗词在通过同一曲调吟诵出来时,让人产生审美疲劳,难以达到叶嘉莹所说的吟诵者与作品中诗人产生心灵的交流和感应的艺术效果㊂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中华诗教“课程的开展逐渐深入,但也一度陷入了为吟诵而吟诵的误区㊂由于吟诵调相对单一,师生在熟练套调时,往往忽视了曲调与诗词意境的契合度,这就导致学生学习吟诵的兴趣逐渐趋于淡化㊂
对此,我校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充分挖掘当前的流行音乐资源,借鉴邓丽君的宋词专辑‘淡淡幽情“㊁谷建芬的‘新学堂歌“㊁童丽的‘诗词歌“专辑㊁哈辉的 新雅乐 ㊁于文华的‘国学唱歌集“㊁胡婷婷的 婷婷唱古文 婷婷诗教 ㊁音乐人田鹏作曲的‘中国皇家唱诗班系列音乐专辑“等古诗词歌曲,将当前的流行歌曲㊁古典音乐㊁戏曲腔调等融入古诗词吟唱中,填补传统吟诵的不足㊂比如,笔者采用送别名曲‘阳关三叠“琴歌调吟唱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采用仙侠爱情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片尾曲‘凉凉“曲调吟唱‘诗经“中哀怨深情的爱情诗‘子衿“,采用‘刘三“民歌调吟唱张志和的‘渔歌子“㊁刘禹锡的‘竹枝词“,采用江浙一带的越剧调吟唱西湖诗(白居易‘春题湖上“㊁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㊁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㊂当然,精通粤语的教师也可用粤语或粤剧腔调来教授学生吟唱古诗词㊂这种倾向娱乐的学习方式可以规避枯燥死板的背诵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与领悟㊂
在古诗词吟唱的普及方面,我们要在传承传统吟诵调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加易于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的吟唱形式,鼓励学生进行与诗词意境相契合的个性化吟唱㊁舞台化吟唱㊂例如,歌仔调的‘静夜思“‘金缕衣“㊁宜兰酒令调的‘鹿砦“‘长干行“㊁福建流水调的‘鸟鸣涧“‘登乐游原“㊁黄梅戏调的‘登黄鹤楼“等㊂古典诗词与富有民族特或地域特的吟唱奇妙相遇,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现代的气息,让听者直观地体味到诗词的音律之美,直抵诗词的美妙意境㊂这与叶嘉莹诗教理论中对诗歌情感㊁内容以及诗歌本身自然节奏的重视不谋而合㊂
成功的 化诗为歌 为古诗词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小学生轻松学习古诗词㊁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提供了有力的抓手㊂教师可将一些经典作品引入课堂,引导孩子们歌唱,提升学生对古诗词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乐感㊂
三㊁平衡传统吟诵和古诗新唱,在古诗词中 兴发感动
传统的吟唱是轻松学习古诗词的有效方式,其侧重吟诵的同时更注重继承传统,结合流行音乐的吟唱更强调创新㊂前者依照吟诵规则依字行腔再现古诗词的平仄美,后者根据音乐旋律挖掘古诗词的
(下转第52页)
动活泼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儿童诗蕴含的美好意境㊂同时,教师要注意选择具有童真㊁童趣的儿童诗,激发学生内生兴趣与学习热情,强化学习效果㊂在儿童诗‘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笔者首先对这首诗的相关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中少年对盲婆婆的关心㊂这种选材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尊老的道德风尚㊂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朗读,掌握儿童诗的节奏及韵律;接着采取范读㊁引读等方式,将感情注入诵读之中,引领学生感受儿童诗的意境,达到美育的教学目标㊂为了更好地配合学生的诵读,根据‘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诗的内容,笔者课前绘制了相应的图片,将故事的主要情节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将图像与文字形象进行对接,以完成儿童诗的深刻解读,从而达成学生审美情趣的养成㊂经过实践笔者发现,儿童诗中
古诗词改编的歌曲乐呵呵 美滋滋 等词汇的视觉展现,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儿童诗情感的掌握㊂
核心素养理念下儿童诗教学的可视化,对儿童诗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㊂因此要在全面梳理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基本特点与内涵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出发,全面探究核心素养理念与儿童诗教学可视化融合的基本方式,实现儿童诗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㊂当然,这种探究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㊁生活经验㊁社会经验等进行情境创设,通过 言象意 转化的方式进行童化㊁诗化的突破,由学科学习转化为学科体验㊁探究与创造㊂基于学生的亲身实践,实现学科实践与生活实践的双向融合,培养学生言语运用㊁诗性思维㊁文化审美㊁实践创造等核心素养㊂
参考文献:
[1]石鸥.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9-11.
[2]周国霞.例谈儿童诗的 朦胧教学艺术 [J].小学教学参考,2010(34):62.
[3]叶新东.未来课堂环境下的可视化教学研究[D/OL].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2018-10-27].http://www.doc88.com/p-9159147572667.html.
[4]靳庆华.儿童诗习作中联想与现实的关系及运用[J].教育探究,2014(3):48-51.
[5]连忠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教育信息化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福建教育教学学报,2017(9):37-38.
[6]蔡清田.国民核心素养之课程统整设计[J].上海教
育科研,2016(2):5-9.
(责任编辑:蒋素利)
(上接第48页)
现代美㊂那么,如何在古诗词吟唱教学中到一个平衡点呢?
吟诵源于吟诵者对诗歌内涵㊁情感和意境的体会与共鸣,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即千人千声㊂因此,有助于对古诗词做出个性化诠释的声音皆可为我所用㊂结合古诗词 兴发感动 的特质和古诗词吟唱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可先教给学生基本的吟诵规则,让学生了解传统吟诵并掌握经典的吟诵调,初步感受古诗词语言本身的平仄美㊁节奏美㊂然后根据有关规则和古诗的情感内核选择现代音乐人改编的优秀古诗词歌曲,融入传统吟诵㊁古典音乐㊁流行歌曲㊁传统戏曲㊁地方方言的旋律,进行模仿㊁改编或自创曲调吟唱古诗词,引领学生以适当的调子或吟或唱,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乐感㊂
简言之,吟诵是基础,歌唱是拓展,歌唱时要尽量遵循基本的吟诵规律㊂在适应语文课改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古诗词中 兴发感动 ,在学生心中种下诗意的种子,发挥古诗词滋养心灵㊁塑造品格㊁陶冶性情的作用㊂
参考文献:
[1]徐健顺,陈琴.我爱吟诵[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
[2]叶嘉莹.谈中国旧诗之美感特质与吟诵之传统[J].文学与文化,2012(2):4-21
[3]陈琴.吟诵技能培训:我的母语如歌[R/OL].(2014-10-09).https://v youku com/v_show/id_XNzk5OTgxMzQ4 html.[4]朱子辉,李若缘.中华诗教(卷二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蒋素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