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艺术歌曲的差异
艺术研究
浅谈中西方艺术歌曲的差异
张欣纯
(上海大学 音乐学院,上海 200000)
摘要:“艺术无国界”,但在中国与西方差异较大的审美影响下,相同的艺术体裁必定会存在不同。本文对中西方艺术歌曲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西方;艺术歌曲;差异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4-0116-02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中对“艺术歌曲”这一词条的解释是“由专业作曲家创作的和民歌区别开的
具有严肃艺术意味的歌曲体裁”。通常认为艺术歌曲即以精美的诗歌作为歌词,将音乐与诗词结合的声乐作品。钱亦平老师在“西方艺术歌曲的历史发展”一文中提到“艺术歌曲即浪漫曲,指歌词精美、运用器乐(主要为钢琴)伴奏、结构精练的声乐作品。后来,一些歌唱性的器乐曲也称作浪漫曲”[1]。
1 历史背景不同
“艺术歌曲”最初是指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歌词一般选用精致的、有很强文学性的诗词,音乐旋律重在描绘诗词所蕴含的情感;通常采用钢琴伴奏渲染气氛,补充音乐形象,并且与旋律进行交流对话。“艺术歌曲”这种歌曲体裁以其诗歌艺术与歌唱艺术的完美结合形式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德语艺术歌曲、法语艺术歌曲都是欧洲历史上非常重要的艺术歌曲门类。出现了如莫扎特、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门德尔松、圣-桑、格林卡、穆索尔斯基、柴可夫斯基等重要的作曲家。
西方艺术歌曲产生于浪漫主义初期,即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个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在艺术领域都作出了贡献。诗歌、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得到了推动,德国在艺术歌曲方面更是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批优秀的作曲家推动了艺术歌曲的发展。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的舒伯特一生中写了600多首艺术歌曲,其中著名的代表作有《魔王》《鳟鱼》等,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现实性,突破了以往歌曲较为注重演唱的形式,使歌曲变得更加细腻动听,富有意境。
艺术歌曲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算得上是最重要的创作体裁,这种创作形式广义上来说可以追溯到先秦的《诗经》,在古代就有乐府机构谱写琴歌,也有很多文人墨客吟唱诗词。狭义上来说,中国艺术歌曲的萌芽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学堂乐歌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西方音乐以各种方式逐渐渗透到中国音乐文化中,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开始学习西方文化。此时,西方音乐文化逐渐被国人掌握,学堂乐歌的出现为中国艺术歌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是中国艺术歌曲的萌芽。1919年的五四运动爆发,更是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1927年专业音乐院校的出现为中国艺术歌曲提供了平台,赵元任、青主、萧友梅等在西方留学的知识分子回国后,将从西方学到的艺术歌曲创作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最初的中国艺术歌曲。中国艺术歌曲是指具有高审美价值,适合个人演唱的艺术性独唱歌曲和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的合唱歌曲。
西方艺术歌曲经历了几百年的艺术文化沉淀,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中国艺术歌曲最初是由西方引入,受到了西方作曲技法和音乐文化的影响,因此中西方艺术歌曲在各方面都有很多相似点。例如,都会在创作时运用曲式构思,如前面提到的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就运用到了一些西方作曲技法,有调式调性的转变,弥补了中国作品创作中的一些不足。
由于中西方艺术歌曲是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发展的,中国和西方的民族历史也大不相同,这就导致了中西方审美观念的不同。西方艺术歌曲的鼎盛时期是在19世纪,当时西方正处于浪漫主义时期,而且西方音乐艺术经历了几百年的文化沉淀,经过艺术革命的洗礼,音乐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给艺术歌
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中国艺术歌曲是在西方音乐文化的深刻影响下,再由留学西方的中国作曲家们融合了本民族文化所产生的。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经历了“学堂乐歌”、五四运动,再经过作曲家们的不断改进,才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的艺术歌曲体系。
2 取材和表达方式不同
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大多取材于欧洲流传的经典诗篇。西方音乐的表达方式非常直接,如在著名叙事歌曲《魔王》中,舒伯特用钢琴声来模仿音乐情境中的风声和马蹄声,给听者最直观的感受。而中国艺术歌曲大多采用富含韵味的古诗词作为歌词,音乐创作上会更加注重歌曲蕴含的意境。例如,有“中国艺术歌曲开山之作”之称的《大江东去》,这首歌曲的歌词取自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曲调可以看出,青主在作曲时并没有完全依照诗词的声韵,而是更倾向于注重诗词意境的表达。因此,《大江东去》整体曲调宽广,富有舒展潇洒的格调。
即便是素材相同,西方和中国艺术歌曲在表达方式上也大有不同。以下4位作曲家在艺术歌曲方面都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并且他们在作品创作方面也有相似之处,因此在这里举例进行比较。
有“艺术歌曲之王”之称的著名作曲家舒伯特,在短暂的生命中一共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其他体裁的作品也有很多,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虽然舒伯特的成长环境并不优越,但他并没有放弃音乐梦想。舒伯特无疑是非常具有音乐天赋的,他曾经在短短一年之内完成了100多首艺术歌曲。大量创作并
没有拉低他的艺术歌曲作品水平,我们耳熟能详的如《野玫瑰》《魔王》等歌曲都是在这短短一年之内完成的。他很巧妙地将生活中的感悟融入歌曲创作中。《冬之旅》声乐套曲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他将自身的渴望全部融入他塑造的“流浪汉”这一人物中去。他的作品一直以来广为传唱,至今仍然被作为各大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以及演唱的首选。
黄自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他不仅培育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还留下了大量杰出的音乐作品。他创作的艺术歌曲总是能将歌词与音乐的结合发挥到极致。他运用准确的音乐语言来充分表现诗词的情感,使歌曲富有艺术性的同时又非常完美地保留了诗词原有的意境。黄自在回国后创作了74首声乐作品,这些作品至今仍广为传唱,经常在各大专业声乐比赛中被选手
116
第33卷第24期 2020年12月
Vol.33 No.24
December  2020艺术科技
选作参赛曲目。他的艺术歌曲创作大多和时代紧密相关,他的作品也会反映一些社会现状,表达出最真实的情感,如《玫瑰三愿》《思乡》《花非花》等作品。
舒伯特创作的《野玫瑰》和黄自创作的《玫瑰三愿》都是以“玫瑰”为素材的艺术歌曲,但两首素材相同的曲子风格却大不相同。《野玫瑰》的创作比《玫瑰三愿》早了100多年,两首曲子的创作背景不同,导致风格也不同。《野玫瑰》旋律改编自德国作家歌德诗集,讲述了少年在荒野中看到一朵清早盛开的野玫瑰,不顾会被玫瑰刺到也要摘下这朵娇艳野玫瑰的故事。歌曲整体极具浪漫主义情怀,情感欢快活泼。《玫瑰三愿》创作于战争年代,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战乱时期,社会动荡,矛盾十分尖锐。在当时的背景下,曲子表达的情感多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淞沪之战结束后,国立音专教师龙榆生到校园上课,看到校园内满地凋零的玫瑰,心中不免感伤,触景生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黄自先生随后将其谱成了曲。这首歌曲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柔弱但不甘于命运安排的女子憧憬美好未来,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乐曲情景交融,以赞美和感叹的音调,曲折地表达知识分子对国破家亡的忧愤之情。
被誉为“歌唱的诗人”的舒曼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也是非常得心应手,他有一半的艺术歌曲是于1840年创作的,1840年也被称作舒曼的“艺术歌曲年”。舒曼自身的文学修养非常高,因此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富有内涵。创作《诗人之恋》这一年正是他与深爱之人克拉拉结婚那年,因此《诗人之恋》也被人们认为是“舒曼的爱情日记”,是舒曼所作艺术歌曲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被誉为“中国现代音乐学之先驱”的赵元任不仅在音乐方面造诣极高,还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他对汉语的研究非常透彻,这对他的声乐创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他在处理歌词与旋律时会非常注意汉语的声调和音韵的特点,用这样的方法创作出的作品,歌词和曲调完美结合,歌曲更加口语化,同
时又不乏韵味。他的代表作品《教我如何不想她》改编自刘半农的同名新诗《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歌唱性,是一首融入了民歌风的现代白话诗。赵元任为这首诗所谱的旋律优美深情,富有浓郁的中国韵味,巧妙地融入了一些西方作曲技法。《教我如何不想她》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艺术歌曲,同样被作为各大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以及演唱的首选曲目。
舒曼的《诗人之恋》和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都是以美好爱情为主题。《诗人之恋》篇幅较大,属于声乐套曲,包括声乐曲16首,歌词来自海涅的《抒情的间奏》的65首诗。《诗人之恋》的音乐具有不同的曲调,有婉转的城市流行歌曲性质的《灿烂鲜艳的五月里》,有民歌性质的《小玫瑰,小百合》《那小的花儿们如果知道》等,也有史诗性的《莱茵河》等,这些都是世界著名的声乐作品。《诗人之恋》中包含不同的曲调,表达情感的方式也较为直接,包含着作曲家强烈的情感。《教我如何不想她》是一首改编自刘半农白话诗的独唱曲,这首诗语言流畅、音韵和谐,并且在这首诗中,刘半农首创了“她”字。《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曲子表达情感的方式更为含蓄,通过民族化的曲调处理,再加上西洋作曲技法的运用以及音诗交融,对原诗的情感内容进行了深化表达,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这首作品值得听者细细品味。
3 钢琴的作用不同
中西方艺术歌曲都离不开钢琴这一重要因素,但钢琴在两种艺术歌曲之间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西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比较注重诠释演唱本身,追求写实;中国艺术歌曲
古诗词改编的歌曲的钢琴伴奏侧重于对演唱部分的意境烘托,追求写意。”[2]西方艺术歌曲的钢琴部分更多是用来刻画人物、模仿故事情境等,在作品中有极大的作用。例如,舒伯特的著名艺术歌曲《鳟鱼》,为了表现出鳟鱼在小溪中游动的形象,钢琴伴奏右手运用六连音来展现出河水均匀的波纹,充分体现出河水的清澈,左手则运用分解和弦加跳音来表现鳟鱼在水中游动的灵活。听到钢琴伴奏,人们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灵活的鱼儿在清澈的河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生动画面。除此之外,钢琴有时会和演唱声部形成对比复调,还常常作为旋律声部存在。因此,在西方艺术歌曲中,钢琴部分和诗歌旋律占有同样的比重,钢琴与诗歌旋律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中国艺术歌曲中的钢琴则多是作为伴奏角出现,钢琴伴奏多用来烘托气氛,完善曲子的和声设计织体结构和情感氛围,用钢琴来弥补演唱声部中对原诗词表达的缺失,增强曲子的艺术表现力。例如,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大江东去》,青主在创作这首歌曲时,并不是利用钢琴部分来突出人物性格,而是通过钢琴旋律来刻画诗的意境,摆脱诗词声韵的束缚,用钢琴伴奏营造出淳朴宽广的气息,如实地传达了原诗词借咏古迹抒发怀古之幽思的精神,准确地把握了苏东坡的豪放气息。
4 中国艺术歌曲的创新性发展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艺术歌曲想要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就必须随着时代发展而进步,既不能失去其本质特征,又要与我国音乐文化有效融合,在创作和演唱艺术歌曲的过程中开始突破传统的禁锢。
笔者认为现阶段中国艺术歌曲是指创作手法比较考究,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作曲手法比较严谨,歌词格调高雅,能够清晰地表达情感的歌曲,如徐沛东的《梅花引》、赵季平的《知己红颜》、赵季平的《关雎》、周雪石的《一首桃花》、刘聪的《千古绝唱》等。
我国的影视推动了影视歌曲的迅速发展,许多影视歌曲同样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也可以归类于艺术歌曲,如红楼梦系列歌曲《枉凝眉》《葬花吟》《红豆词》《题帕叁绝》《秋窗风雨兮》等。
汪毓和老师在《关于艺术歌曲之我见》中说:“对于艺术歌曲的理解,不必完全拘泥于过去对这一体裁的比较狭义的界定,可以根据历史的发展和中国特殊国情给予适当的理解,要适当地考虑已经为世人所约定俗成的理解和国际的‘共识’。”[3]
5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艺术歌曲虽然存在一定的联系,但由于中西方审美的差异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艺术歌曲必定存在差异。我们在借鉴西方文化时不可盲目,要保留本土的文化特征,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好音乐家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音乐财富。
参考文献:
[1] 钱亦平.西方艺术歌曲的历史发展[J].当代音乐,2016(06):69-71.
[2] 俄珠,贡桑.中西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对比分析[J].
黄河之声,2015(05):70-71.
[3] 汪毓和.关于艺术歌曲之我见[J].人民音乐,1999(09):11-13.
作者简介:张欣纯(1996—),女,河南周口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声乐演唱理论。
11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