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关雎》的创作手法与演唱特点分析
歌曲《关雎》的创作手法与演唱特点分析
作者:杨扬
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18古诗词改编的歌曲
        【摘 要】《关雎》是古诗词歌曲中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有不少作曲名家为之谱曲,从不同版本《关雎》的旋律、与诗词结合的特点等着手,对比分析了不同版本《关雎》的创作手法与演唱特点,希望通过研究,能为我国古诗词歌曲的创新、创作与发展提供展望与畅想。
        【关键词】《关雎》;创作手法:演唱特点;古诗词歌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8-0008-03
        一、作品的创作手法
        (一)旋律特点
        作为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典型代表,《风雅十二谱》中的《关雎》充满了古典主义的浪
漫气息和沁人心脾的韵味。作品采用了古典雅乐艺术曲风,音律亦富有中国古典特,是中国古诗词歌曲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艺术珍品。
        《关雎》灵活运用阳平、阴平、上声、去声等四个声调,将中国古诗词歌曲本身的特点展露无遗,在歌曲旋律走向上,借鉴了汉字声调变化的特征,这种旋律创作方式也是我国古代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作品前奏部分为了给听众带来流水波动的感受,将和弦进行流动分解,首段以舒缓平正的音调开始,整个曲子词曲分明,以四拍作为每个音的时值,其中不掺杂任何节拍和节奏记号,曲中大量运用级进模进的手法,后面四段表现方式均以第一段为基础,稍作修改,但却给人以悠然自得的美好享受。
        在《关雎》中,赵季平借鉴了西方音乐的表达技巧,他把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精髓融入到歌曲中。采用了结构工整的曲式结构,以再现三段式(A+B+A)的形式为主,4/4拍的旋律更加灵动,韵味更加浓厚。整首乐曲以五声音阶的长引子开始,高音与低音交相辉映,还在第四五小节连续采用了两个八度的大跳,体现出创作者澎湃的心潮。
        赵季平《关雎》引子部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