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新课标下的古诗词教学
也谈新课标下的古诗词教学
[  古诗词改编的歌曲] 要把学生从味同嚼蜡的古诗词学习中解脱出来,教师就应该在教学时巧设导语,创设情境,把握朗读节奏,透析名句内涵,把学生带入古诗词优美的意境之中,使之增加古诗词知识和提高鉴赏能力。
[关键词] 新课标  古诗词  教学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它那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历来为各个时代的文人所推崇。一直以来,现代语文教材编者对它钟爱有加,认为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古文化熏陶的必备素材,对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人文底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可见,青少年学习古诗词是相当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任务。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多数教者强调“诵读”和“字字落实”的教法,往往只注重讲解和分析,向学生强行灌输所谓的字词句义。学生学时如同嚼蜡,既没有增加知识积淀,也没有提高鉴赏能力,古诗词的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荡然无存。
要把学生从味同嚼蜡的古诗词学习中解脱出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
一、巧设导语,把学生带入古诗词的意境之中
在设计导语时应侧重挖掘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精心设计与诗词的意境相协调的导语,尽快把学生带入作品,融入作者的情绪中。如这样的导语:“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出人生自古多离别;“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的是母子别离,关爱中有深深的期盼;“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写的是朋友情深……
二、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入选课文的古诗词远的距今两千多年,近的也有一百多年,都打着时代的烙印,如同一条天然的鸿沟横亘在今人与古人之间。要透彻理解这些作品,对于十几岁的学生来说确是一大难事。古诗词大多数可以配乐吟唱,由于它独特的韵味,常被改编成广为传唱的歌曲。所以通过音乐设置教学情境,能够渲染气氛,烘托诗境,奏响诗词的主旋律,使学生顺利进入审美心境。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写寺院的闲雅幽静和诗人的忘情脱俗,淡泊宁静,
意境幽深寂静,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可在朗读中配以幽雅、空灵的《空山鸟语》古筝曲,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在弥漫着钟磬之声的赏心悦耳的古曲中展开联想,引入意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扩大了思维空间,感受到了难以名状的音乐美、词句美、意境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