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99_真题-无答案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99
(总分60,考试时间90分钟)
1. 刑法学
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某甲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2009年1月1日,某甲主刑执行完毕。2009年7月1日,某甲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某甲政治权利还应被剥夺多长时间?(    )
A. 2年半        B. 5年
C. 8年        D. 7年半
2. 行为人欲杀甲而向甲开,结果既杀死甲又伤害了乙,这属于(    )。
A. 继续犯        B. 想象竞合犯
C. 牵连犯        D. 连续犯
3. 甲给乙5万元请乙“教训”丙一顿,乙给丁2万元让丁打丙,并带丁辨认了丙。之后,甲感到害怕,又打电话给乙说不打了,并说愿意承担“违约”责任,只需乙退回2.5万元。乙当即说“听你的”,但未向丁转达。丁还是带人将丙打成重伤。甲的行为属于(    )。
A. 犯罪预备        B. 犯罪未遂
C. 犯罪中止        D. 犯罪既遂
4. 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哪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    )
A. 任何法院        B. 中级以上人民法院
C. 高级以上人民法院        D.
5. 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条件的,(    )。
A. 构成提供虚明文件罪        B. 以保险罪的共犯论处
C. 构成伪证罪        D. 构成提供虚明文件罪和保险罪两罪
6. 关于死刑缓期执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有故意犯罪,且犯罪情节恶劣的,执行死刑
B.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有故意犯罪,但不属于情节恶劣的,可以不执行死刑,新判处的刑罚与原来的死缓刑数罪并罚,继续执行死缓刑,原有的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继续有效。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
C.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D.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且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
7. 在组织他人的过程中,通过迫使其的,应当(    )。
A. 以组织罪定罪处罚        B. 以罪定罪处罚
C. 按组织罪和罪实行数罪并罚        D. 定组织罪但是适用罪的法定刑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 偷开机动车,导致车辆丢失的,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B. 为盗窃其他财物,偷开机动车作为犯罪工具,使用后非法占有车辆,被盗车辆的价值计入盗窃数额
C. 为实施其他犯罪,偷开机动车作为犯罪工具,使用后非法占有车辆,以盗窃罪和其他犯罪按照牵连犯处断原则从一重处罚
D. 为实施其他犯罪,偷开机动车作为犯罪工具,使用后将车辆送回未造成丢失的,按照其所实施的其他犯罪从重处罚
9. 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刑法》第263条规定的对抢劫罪加重法定刑的情形是(    )。
A.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B.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C. 在办公大楼抢劫的        D. 入户抢劫的
10. 贾某在商场金店发现柜台内放有一条重12克、价值1 600元的纯金项链,与自己所戴的镀金项链样式相同。贾某以挑选金项链为名,趁售货员不注意,用自己的镀金项链调换了上述纯金项链。贾某的行为构成(    )。
A. 盗窃罪        B. 罪
C. 罪与盗窃罪的想象竞合犯        D. 罪与盗窃罪二罪
11. 王某利用计算机知识获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后,以每3个月100元的价格出售上网账号和密码,从中获利5 000元,给该公司造成4万元的损失。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5 000元
B. 王某的行为构成罪,数额为5 000元
C. 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4万元
D. 王某的行为构成罪,数额为4万元
缓期执行
12. 下列关于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B. 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不能由单位构成
C. 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对矿山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
D. 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是过失犯罪
13. 关于共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策划分裂国家,由他人实施分裂国家的行为,策划者不是分裂国家的实行犯
B. 以出卖为目的,为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接送、中转被拐卖的妇女的,以拐卖妇女罪的帮助犯论处
C. 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资金、账号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
D. 明知是贪污所得,而协助将资金汇往的,以贪污罪的帮助犯论处
14. 对累犯从重处罚的刑罚制度,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
A. 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B. 罪刑法定原则
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 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多项选择题第21-2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某甲虽然携带管制刀具进行抢夺,但没有向被害人显示刀具,某甲构成抢夺罪
B. 某乙在夺取他人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进而强行夺取的,某乙构成抢夺罪
C. 某丙趁被害人不备将被害人耳环夺走,并造成被害人耳垂撕裂,某丙构成抢劫罪
D. 某丁驾驶摩托车将被害人强行逼倒后夺取财物,某丁构成抢劫罪
16. 战时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    )。
A. 适用的时间是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或者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
B. 犯罪军人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C. 在战争条件下宣告缓刑没有现实危险
D. 犯罪军人不是累犯
17. 下列关于拐卖儿童罪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以出卖为目的儿童后予以出卖的,构成拐卖儿童罪
B. 以出卖为目的捡拾儿童后予以出卖的,构成拐卖儿童罪
C. 以非法获利为目的,出卖亲生子女的,构成拐卖儿童罪
D. 以抚养为目的偷盗婴幼儿,之后予以出卖的,以拐卖儿童罪论处
18. 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未遂的是(    )。
A. 甲欲杀害乙,自感人单力薄,遂极力请求朋友丙一道前去。丙则劝阻甲不要杀害乙,但未成,遂打电话报案。公安干警火速赶到,将正在赶赴乙家的甲抓获
B. 周某用猎瞄准正在骑马的李某,欲将其打死,响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李某负轻伤
C. 黄某向检察机关投寄诬告信,捏造马某贪污国家财产5万元的事实,检察院对马某立案侦查
D. 刘某夜间潜入某妇女房内企图实施,他摸索到妇女床前将妇女惊醒,妇女大呼有贼,刘某害怕,迅速逃离
19. 下列哪些共同犯罪人可以认定为自首?(    )
A. 胁从犯供述自己被胁迫情况下实施的犯罪,但未供述所知道的胁迫自己犯罪的胁迫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
B. 次要的实行犯供述自己实施的犯罪,以及与自己共同实施犯罪的主犯和胁从犯的犯罪行为
C. 帮助犯供述自己实施的犯罪帮助行为,以及自己所帮助的实行犯的犯罪行为
D. 教唆犯供述自己的教唆行为,以及所了解的被教唆人产生犯罪意图后实施的犯罪行为
20. 下列选项所列情形,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是(    )。
A. 甲指使未满16周岁但已满14周岁的刘某使用麻醉方法某私营企业主10岁的儿子,以该私营企业主的钱财
B. 事先无通谋的两抢劫犯在抢劫过程中因单个人力量薄弱而互相配合抢劫
C. 甲在一隐蔽处向丙开,乙同时也向丙开了,据查,甲、乙并无通谋
D. 甲在购买了,乙在购买了大量彩电,都想将各自的上述物品运往境内。二人共同雇请一艘走私船将这些物品运往境内
2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 某甲系艾滋病人,其用针筒抽取自己的血液后到公共场所扎过往行人张某,某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B. 某乙打电话给航空公司谎称正在飞行的某航班上有爆炸物,造成飞机迫降,某乙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
C. 某丙在互联网上编造并传播帖子称收到内幕消息股市将暴跌,导致股票市场混乱,某丙构成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D. 某丁参加了后,因为被他人欺骗买了假的,某丁背着假的到火车站,点燃包并高呼口号,导致车站秩序严重混乱,对某丁要按照参加罪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数罪并罚
简答题第26-27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2. 简述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和体现。
23. 简述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
辨析题第28小题。要求对命题进行判断并着重阐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4. 犯罪分子在犯罪后又犯罪的是一般累犯。
法条分析题第29小题。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5. 《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试说明:    (1)根据犯罪构成理论确认挪用公款罪的犯罪构成。    (2)本条规定中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含义是什么?    (3)本条规定中的“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含义是什么?    (4)甲将公款挪用一段时间后,又携款潜逃,如果你是法官,应当如何处理该案?
26. 《刑法》第236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有期徒刑。    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论,从重处罚。    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    (二)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    (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妇女的;    (四)二人以上的;    (五)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试说明:    (1)依犯罪构成理论确认罪的犯罪构成。    (2)本条规定中的“其他手段”的含义是什么?    (3)本条规定中的“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含义是什么?    (4)什么是“”?    (5)本条规定中的“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含义是什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