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寒假衔接知识点讲练测专题专题06修辞手法(原卷版...
专题06 修辞手法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春之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三个构成要素:
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比喻词:
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比喻的类别: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
①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
②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③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①弟弟成了泥了。
②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③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①一轮弯刀挂在夜空上。
②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
辨析比喻句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性质的两种事物。
他长得像他爸爸。这句就不是比喻句。
2.本体和喻体有相似点。
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点,在造句和仿句时一定要抓住相似点,这样比喻才更加生动形象。
3.并不是所有带有“像”“好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
他像他爸爸一样瘦。                                ——表示比较
她把枣核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表示猜测
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 米易溶洞。——表示列举
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表示想象
二、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1.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描写。
①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人直接同事物说话。
①亲爱的花朵啊,你的舞姿是多么的优美啊!
②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里,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
辨析比喻与拟人
比喻是“打比方”,重在突出相似点。
拟人是直接把物当作人来写,给物加上人的神态、动作、情感。“人”不会在句中出现。
三、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①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①他呀,心眼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②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3.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①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馒头的香味来了。
②她一点胃口也没有,饭没入口,人就饱了。
四、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①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②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五、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①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③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④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六、设问
设问也叫设疑、提问。是为了突出强调、启发引导或反悔感情而有意提问的一种修辞方法。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①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④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七、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八、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东三省是哪三省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九、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明引(直接引用)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2.暗引(间接引用)
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修辞手法的赏析:
1.修辞作用:拟人和比喻(生动形象),夸张(突出特征),夸张(突出特点),排比(增强气势),对偶(整齐凝练),反复(突出强调),设问(引起注意),反问(加强语气)。
2.赏析步骤:①点明修辞;②分析用法; ③点明效果;④分析情感。
3.答题格式:运用了……修辞手法,……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B.最后一粒豌豆是最了不起的一粒吗?当然是。
C.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D.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2.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哪一项?(     
A.难道这样做不行吗?
B.月光使屋子笼上了一层薄纱。
C.小草迫不及待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D.看到妈妈的背影,我仿佛懂得了很多。
3.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
B.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C.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
D.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4.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B.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
C.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D.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5.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①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②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③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A.反问 拟人 比喻    B.设问 拟人 比喻
C.反问 比喻 拟人    D.设问 比喻 拟人
6.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