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月考反思7篇
物理八年级月考反思7篇
 
  物理八年级月考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
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4)内能和机械能
  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
  首先木块有势能,也有动能棗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木块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木块有内能。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小结
  (1)内能不是单个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所指的动能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的热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着物体整体一起所做的运动。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物理八年级月考反思【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2、通过演示实验、分组讨论等方式,提高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3、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内能的概念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
  【难点】利用内能知识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蒸汽机车工作的视频,请学生与同桌交流分析,尝试说出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并进行补充。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蒸气可以带动火车前进,其能量来自于哪里。进而引出课题《
物体的内能》。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物体的内能
  教师首先提问学生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学生通过回顾之前的知识后可以快速给出结果。
  接着教师多媒体出示运动着的足球和弹簧被拉伸的 图片,提示学生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进而提问学生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动能,分子之间是否也具有势能两个问题。学生根据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的知识,得出分子具有动能。通过类比弹簧的例子在交流探讨后得出分子之间具有势能。从而教师总结得出“分子动能”、“分子势能”以及内能的概念。
  之后展示等质量的热水和冷水、通电前后的灯丝等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且如果体积变化不大,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首先演示燃烧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燃烧原因。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反复弯折一根铁丝数十次后感受弯折处的温度变化。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出是因为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接着请学生结合生活事例思考还有没有其它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教师展示一些事例帮助学生分析。例如烧菜时锅热的烫手、棉被被晒热及暖风机使室温升高等。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热传递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环节三:巩固提高
  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并重新理解课前蒸汽机车的工作原理。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自己来总结。
  布置作业:课后查一查什么是温室效应,思考内能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四、板书设计
  物理八年级月考反思【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内能与什么有关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1米63)
  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1cm。
  2、长度的估测
  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