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 宋聪慧
论《后宫・甄嬛传》中的召唤结构
摘要:根据流潋紫同名小说改编的大型宫廷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一经播出便大受欢迎,曾一度被翻拍成英文电视剧传到了国外。该剧的流行之甚与原小说的结构人物情节等描写分不开。尤其是其中情景与意境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接受美学代表人之一伊瑟尔在创立该理论之初提出“本文的召唤结构”。本文就基于此理论来分析一下《甄嬛传》中意象意境层面存在的召唤结构。
关键词:《后宫・甄嬛传》;召唤结构;意象;意境
1意境意象方面的召唤结构
伊瑟尔按照现象学的思路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认为,文学本文由读者的参与阅读才成为文学作品的。而文学本文则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这便是伊瑟尔在继承吸收英伽登观点基础上首先提出和重视了文学本文的“召唤结构”,后来各门各派的学者对此进行了继承与完善,发现文学作品有其内在地语言结构。召唤结构存在语言结构的各个层面。文学作品内在语言结构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语音语调形层、语义建构层、修辞格层、意象意境层、思想感情层。前三个是语言学层次,后两个是心理学层次。
在意象意境这一层,从语言学转向心理学层次。文学作品并不直接给予读者意象意境,而是前三个语言学层次构成的本文。电视剧《后宫・甄嬛传》改编自流潋紫的同名小说,讲的是甄嬛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经历了人生的得到和失去,盛宠和背叛后,如何一步步变成深谋算计的皇贵妃的故事。小说语言细腻精湛,人物鲜明生动,情节曲折迂回,意境隽永深长。在写景方面尤为引人入胜。这些意境意象反衬出人物心理,或喜或悲,或忧或怨,使得整部小说丰满多彩而又充满诗意。该论文就以此理论来浅析《后宫・甄嬛传》中意境意向层面的召唤结构。
2具有积极肯定含义的意境意象
小说中具有积极肯定含义的意境意象首先是甄嬛与玄凌两次见面。在随后一章,第七章中,甄嬛、沈眉庄还有安陵容三人在抽花签时,甄嬛抽到的花签是“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云倚栽。”花签也是杏花图样。前面场景中对杏花着重进行了描写,后面又有杏花签出现。作者借安陵容的口说出来了“恭喜恭喜!杏者,幸也,又主贵婿。杏花可是承宠之兆呢。”。二人见面的场景春暖花开,早长莺飞,寓意“开始”。不过甄嬛又说:“杏花虽美好……无花无果也就罢了。”这句话虽是甄嬛个人见解,没想到一语成谶。二人最终貌合神离,不得善终。
第二个肯定积极的意境意象便是海棠初绽来报喜,玄凌赐浴泉露池。初次侍寝情羞怯,深宫纱幔意迷离。甄嬛所住的地方叫棠梨宫,多年未开的海棠忽然开花,也暗示着有喜事来临。新月,花香,纱幔,
香气,营造出了一个春恩隆重,情羞意切的世界。嫔妃们初承龙恩的浩大而缠绵的场景,甄嬛一颗即期盼憧憬又害羞情切的矛盾的少女心理,以及玄凌对甄嬛的不同于他人的宠爱都在这之中充分表达出来了。
第三个场景便是甄嬛遭陷害后心灰意冷,请愿去甘露寺带发修行。恰好玄清的行宫清凉台在离此不远的地方。故人相见,几经辗转波折,在瑾汐看似不经意说的一句话“火烧眉毛,且顾眼下”中茅塞顿开。与之前两个肯定积极的情景截然不同,当初甄嬛还是久处深闺,不谙宫闱斗争的少女,看到的事物都是轻松欢快,明朗清丽的,因此是以喜景来写欢喜的心情。而在甘露寺已经是经历过大起大落,深宫残酷斗阵的妇人。多了顾忌,少了纯真。得遇真心相待视自己若珍宝的人,便如经历过狂风暴雨后的彩虹横跨人间。因此这里的情景多是大雨雷电深夜比较摄人心魂令人震撼的事物,更能体现出甄嬛与玄清之间经历苦难之后难得的感情,更能衬托出二人要在一起的决心。
3具有否定消极含义的意境意象
第一个否定消极意义的意境意象便是甄嬛被设计陷害,得知自己多年来只是已故纯元皇后的替身时,心如死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在这个情景里,原本具有诗情画意的月光在甄嬛眼里是惨白而无生气的,弦月如刀,一刀一刀割着她的心。银炭燃尽后的灰烬也是冰冷而死寂的。人心的善变如月亮的圆缺,炙热燃烧后只剩下一滩死寂冰冷的灰正是君恩薄情短暂的最好写照。
第二种情景便是眉庄、玄清死去的场景。眉庄是甄嬛从小玩到大的伙伴,这里将眉庄比作“一尾上岸太久的脱水的游鱼”和“一朵被秋雨浇得发乌的菊花”,无不暗示着眉庄难逃此劫,命不久矣。眉庄在这部小说里是以端庄贤淑的形象出现的,品格高贵,不会曲意逢迎。眉庄酷爱菊花,她所居住的地方也叫做存菊堂。在被玄凌禁足后,便再也没有回头。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垂落北风中。不得不说,作者很好地利用了菊花这个意象来衬托眉庄这个人物。与玄清有紧密联系的三个意象,夕颜,杜若,萤火虫。夕颜,葫芦或者瓠子的花,多在墙边角落,夕开朝谢,传说薄命花。二人在先帝在太行宫为舒贵妃所筑桐花台相遇时,也出现过这种花。萤火虫,出现在甄嬛在甘露寺带发修行时与玄清情投意合时出现的。萤火虫与夕颜皆为不长久的事物,此处可堪比《红楼梦》里形容晴雯的那句话:霁月难逢,彩云易散。暗示着两人的美好姻缘难以长久,而后果然玄清被误传死亡,甄嬛暗怀珠胎。屈原的《山鬼》里有一句,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玄清的衿缨中有杜若,以及甄嬛雪夜在倚梅园的祈福小象。杜若——山鬼——小象。这三者联系起来,读者不难想像出来玄清对甄嬛早就暗生情愫。在太湖夜游时玄清是不是故意掉下衿缨,让甄嬛明白他的心意。
4结语
文学作品是一种具有物理基础的精神存在(意向性客体)。它有意向性,同时不得不依附于某种物质外壳:在口头文学中,依存于声音、声调等物质基础;在书面文学中,依存于墨水(书写)、油墨(印刷)和纸张等物质基础。文学本文的内在结构层次的召唤结构是其区分于其他本文的重要标志。
而意象意境这一层存在的召唤结构是最多的,前三层结构层次皆为这一层服务。可以说,在《后宫・甄嬛传》这部小说里面,大量的意境意象描写使读者写景则如临其境,写情在人耳目,写人则面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作者不厌其烦,细致入微的描写,一方面给读者以想象的基础,一方面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予大量的想象空间。《后宫・甄嬛传》小说与同名电视剧的流行之盛达到了后宫古典小说的巅峰,不得不说召唤结构在其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再次验证了伊瑟尔这位大师的多年前极其前瞻和深邃的思想视野。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流潋紫.后宫・甄嬛传①[M].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
[2]流潋紫.后宫・甄嬛传②[M].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
[3]流潋紫.后宫・甄嬛传③[M].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
[4]流潋紫.后宫・甄嬛传④[M].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
[5]流潋紫.后宫・甄嬛传⑤[M].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
[6]流潋紫.后宫・甄嬛传⑥[M].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
甄嬛传安陵容结局[7]流潋紫.后宫・甄嬛传⑦[M].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
[8]伊瑟尔.本文的召唤结构[M].1970
[9]伊瑟尔.本文与读者的交互作用[M].普林斯顿大学,1980
[10]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32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