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沧桑爆肚冯
作者:丛 萍
来源:《绿中国》2008年第08期
作者:丛 萍
来源:《绿中国》2008年第08期
每个老北京都有关于小吃的记忆。澳大利亚华侨李先生八、九岁时随家人移居海外,他对北京最深刻的记忆就是门框胡同的小吃一条街,对于一个老人来说,那是飘着童年香味的
一条街,爆肚冯、豆腐脑白、羊头马、奶酪魏……家家都有他的童年故事。1983年,71岁的老人第二次到北京寻当年的老字号小吃时,终于见到了爆肚冯的第三代传人冯广聚。
老字号的辉煌
见到李先生时,冯广聚已经三十年没有做过爆肚了。公私合营后,老字号的传人们大多改了行,三十年间,北京几乎寻不到真正的爆肚冯家的爆肚、奶酪魏家的奶酪和羊头马家的羊头肉。李先生的亲戚正好也是冯广聚的朋友,看在朋友的交情上,冯广聚让爱人来新鲜的羊肚,亲自下厨。李先生至今记得当时的情景,他带了许多从小吃着爆肚长大的旗人、老北京到了冯广聚家,冯广聚按照多年传下来的老法子把羊肚收拾干净,按照部位切好,由老至嫩,依次爆来,最后上的是爆肚中的上品:羊肚仁,脆嫩相间,口感极佳。一桌人吃得热泪盈眶,几十年没见的老北京滋味唤起他们尘封了几十年的老北京记忆。
吃罢,李先生疑惑地问: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重新开张?冯广聚微笑着摇头。1956
年公私合营成立同羲馆饭馆时,爆肚冯的第二代传人、冯广聚的父亲冯金河,年事已高,又有一家老小需要养活,思来想去,冯广聚的爱人刘凤文顶替父亲进了店,冯广聚则去了北京市仪表机床厂,三十年下来,“社会主义道路北京的小吃”已经深深植入他的心里,开店?冯广聚从没想过。
但是李先生的一席话也的确从某种程度上触动了他。冯广聚自小随父亲在摊上爆肚,见过了老北京小吃的几番沉浮,当年“首膳第一楼”的胜景、“小六国饭店”的红火是他多年念念不忘的画面。
冯广聚说,北京人好吃爆肚始于乾隆年间。到了清末、民国,爆肚已经相当普遍,后海、前门、天桥、东安市场……几乎每个商业区都有一两家知名的爆肚摊。清光绪年间,山东人冯立山在后门桥一带摆摊儿,由于作料精细、爽口,在众多的爆肚字号中也闯出了名声,人称爆肚冯。后门桥是当时旗人和贵族聚居的地方,冯家的爆肚生意也着实红火了几年。在爆肚冯的第二代传人冯金河手上,爆肚冯有了真正的发展。冯金河头脑活络,深得来吃爆肚的达官显贵们的赏识,经常往王爷、高官们家送肚,在一位太监的推荐下,他还得到了往御膳房送肚的差事。满清没落后,原来吃“皇粮”的官宦们没有了消费能力,而前
门外却是一副繁华景象,瑞蚨祥、同仁堂等大买卖都开在那里,店随客走,1919年,冯金河将店面迁至廊坊二条的“首膳第一楼”,与爆肉马、烫面饺马等五家共同经营,人称“小六国饭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