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的宣传标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普陀山的宣传标语
  篇一:浙江旅游宣传口号
  一、浙江省各地旅游宣传口号
  丽水:秀山丽水,浙江绿谷;六江之源,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
  金华:仙乡文化名城,休闲购物天堂
  宁波:东方水埠,时尚水都
  衢州:神奇山水,名城衢州
  温州:时尚之都,山水温州;流金海岸,忘情山水
  温州市——诗画江南山水温州
  温州市——动感温州畅意江南
  绍兴:休闲江南,古城绍兴
  绍兴:跟着课本游绍兴
  台州:神奇山海,活力台州
  仙居:仙居——仙人居住的地方
  舟山:海天佛国,鱼都港城——中国舟山岛
  湖州:山水清远,生态湖州
  嘉兴:水都绿城,休闲嘉兴
  杭州:东方休闲之都。
  诸暨市——西施故里,美丽诸暨
  富阳市——富春山水,孙权故里
  金华市——风水金华购物天堂
  义务市——小商品的海洋购物者的天堂
  嵊泗区——碧海奇礁美景,金沙渔火盛情
  宁波:面向国际市场的宣传口号为“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宁波旅游欢迎你”,面向国内市场的宣传口号为“走遍天下,还是宁波江厦”,面向长三角市场的宣传口号为“看上海世博,游阿拉宁波”。这3条口号,用比较简练的语句,概括了宁波城市的特质,凸现宁波旅游的内涵,适于宁波旅游形象对外推广交流和传播。
  “大仙故里历史名城”--金华旅游主题口号
  杭州:爱情之都,天堂城市
  浙江桐乡口号:人杰地灵菊香,人间天堂桐乡
  浙江象山县: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园
  一、浙江旅游城市类最佳形象口号
  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东方休闲之都
  淳安县千岛湖风景旅游管理局千岛碧水画中游
  富阳市风景旅游局富春山水孙权故里
  桐庐县风景旅游局潇洒桐庐富春山水
  宁波市旅游局东方商埠时尚水都
  象山县旅游局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
  绍兴市旅游局游鲁迅古里看越地风情
  诸暨市风景旅游管理局游西施古里观五泄飞瀑
  上虞市风景旅游管理局百里曹娥江千里唐诗路
  海宁市旅游局游潮乡胜景揽天下奇观
  武义县旅游局浙中桃花源江南华清池
  松阳县风景旅游局千年古县田园松阳
  舟山市旅游局海天佛国渔都港城
  普陀区旅游局海天佛国东方渔都
  二、浙江旅游景区类最佳形象口号
  天台山景区山水神秀佛宗道源
  仙居景星岩景区摘星揽月天上人间
  仙居神仙居景区神仙居住的地方
  桐乡乌镇景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嘉善西塘景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
  仙居皤滩古镇唐宋元明清从古游到今
  杭州宋城景区给我一天,还你千年
  绍兴鲁迅故里跟着课本游绍兴
  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街承南宋古韵,揽市井风情
  余杭山沟沟景区四川有个九寨沟杭州有个山沟沟
  三、浙江旅游企业最佳形象口号
  建德西亚旅业寻梦新安江醉意千岛湖
  杭州大厦旅行社心中有你一路有我
  杭州香溢大酒店浓装淡抹总“香溢”
  绍兴咸亨大酒店百年咸亨老店鲁迅笔下风情
  湖州白苹洲饭店借问酒家何处有太湖南岸白苹洲
  四、浙江省优秀旅游形象口号
  温州市旅游局时尚之都,山水温州
  嘉兴市旅游局水都绿城休闲嘉兴
  普陀山管理局海天佛国普陀山
  上城区商贸旅游局杭州西湖,休闲上城
  温岭市风景旅游管理局永远的第一缕曙光
  建德市商贸旅游局山水画廊,休闲天堂
  瑞安市风景旅游管理局天瑞地安,景秀书香
  杭州雷峰塔景区杭州休闲旅游第一站
  温州雁荡山景区神奇雁荡,天下奇秀
  安吉县风景旅游管理局中国竹乡生态安吉
  洞头县风景旅游管理局海霞故乡百岛洞头
  西湖区商贸旅游局西湖区--杭州最美丽的地方乐清市风景旅游管理局海上雁荡流金乐清余杭双溪漂流景区江南第一漂
  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风景局神奇畲乡休闲景宁兰溪市诸葛八卦村八卦奇村华夏一绝
  篇二:文化普陀山与普陀山文化
  文化普陀山与普陀山文化
  发布时间:20XX-10-13信息来源:《舟山日报》作者:方牧
  11月1日,第三届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在梵呗天乐声中徐徐落幕。台湾佛光山梵呗赞颂艺术团100多位僧尼用钟鱼、乐舞、磬钹和佛号献上一台精彩演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一代高僧星云大师袈裟飘拂,宝相庄严,纶音妙语,从一开始便把气氛推向高潮。晚会结束,星光在天,清风拂云,余音绕树,观众久久不愿离去。
  在此前一天晚上,普济寺前,放生池畔举行“点亮心灯”祈祷法会。池上的红莲、、青莲、白莲与一盏盏荷花灯,一支支烛光飘动在人流树丛间。永寿桥石阶与回栏上,浙江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白衣飘袂,丝竹伴奏,轻歌曼舞;数千香客佛子在“点亮心灯”歌声导引下鱼贯而行,用灯点亮心,用心点亮灯,心律互动,心脉相通,心手相连??
杭州旅行
  这是本届文化节最令人难忘的两个场面。从20XX年首届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开始。就以文化为载体,以传承中华文明、弘扬观音文化、祈愿世界和平人类幸福为宗旨,扩大海内外交往,促进天地人和谐。“佛国之约”,“慈悲情怀,自在人生”,“感受普陀洛迦,体验心灵日出”???这些宣传语都有较高文化品位,活动的设计策划、尤俱创意。“世界佛教艺术精品展”,“太虚兰若纪念公园奠基仪式”,“纪念弘一法师音乐会”,余秋雨等“名人文化论坛”,舒婷等“名作家(:普陀山的宣传标语)采风,朝阳阁诗会”,13个国家外交使节观光,浙江大学美国留学生情景体验,以及绝艺“吹气作画”,“妙联征对”,《普陀山文化丛书》首发式等,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连长期住在普陀山的居民也说:这回开了眼界了。
  “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往近处说.自明万历十七年侯继高题刻“海天佛国”于摩崖,四百年间这四个大字已成为普陀山的响亮品牌与文化代码,一是海天,二是佛国,衔接物便是文化。在世界万事万物中,文化最具有普遍性;最具有承传、认同与亲和力,文化荟萃了人类的灵智,历史之魂魄与自然之精神。物质不灭,精神不死,这不灭不死的便是文化。普陀山文化可以作多种解读。
  晋陀山的自然文化擅海天胜场,焦点在一灵字,不仅是人对自然的审美,而且是自然对人
心灵的启迪。人杰地灵,海天风光的灵秀、灵明,升华着人的灵性、灵智.不断拓展灵境、灵应与灵慧。万物皆禅,普陀山的自然文化应用禅意解读。
  我第一次到普陀山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夏天。那时的普陀山正进行宗教改革,香火绝迹,游人寥寥。偌大一座佛国名山,百十处寺院庵堂,僧尼不过百人。我们住宿在普济寺近旁一处僧院,上午登山看海,下午去百步沙拾贝,仰卧在浪花丛中作行空的天马,或爬上“师石”遥望海天化为逍遥游的鲲鹏。倦了,就回到寺里写几句诗,一段散文,雅一点叫“吟啸烟霞”,戏谑的说法叫“痴人说梦”。晚间则借一盏煤油灯与满天繁星,同寺里唯一的中年僧人聊天。
  说来也怪,东极诸岛都是光秃的石山,除拍岸的浪花外,几乎不到一棵碗口粗的树,斑驳的绿蜿蜒在岩壁之间,单调得像一盘清水煮小葱的鱼。而一登上普陀山,满眼蓊郁葱绿,花红草碧,虬枝古木,潺潺流水,随处可见。正值夏日,炎阳如火,行走在遮天蔽日的林阴道上,阵阵海风扑面而来,浑身凉爽,暑气顿消。在普陀山观海,踏浪,听潮声,听鸟鸣,看云雾,看日出,应是天下绝胜处。每天清晨,我们小跑到西天,凭海临风,登上磐陀石四望,极天远处,云霞升腾变幻,一个紫的聚焦点渐渐由小变大,由橙黄变成
火红,与连接的海天剥离,波诡云谲,涛飞浪舞,那便是海上日出的壮观。记得郭沫若在日本写过一首看海上日出的诗,其中有一句是“整个世界都变成一片光海了”。此时,普陀山周围也成了光海,我们犹如光海中跳动的小光点,融化在澄碧无垠的海天。普陀山的月夜则另有一番情趣。圆月初上,山海一片朦胧。坐在百步沙“师石”上,慈爱的月光洒下一天圣洁的光辉,安抚着每一颗拥挤、躁动的心灵,像正在徐徐退去的潮水,向天边平展出朦胧、悠远与空旷。洛迦山的灯光与附近点点渔火相映成辉,一排排雪浪在崖峭下迸珠碎玉,那份感觉极富诗情画意,至今记忆犹新。月升中天,海上开始涨潮,周围景物渐次显露。月光下的百步沙、千步沙如爱人伸展的手臂,波浪与沙滩唼喋有节奏的声响,是爱情的告白?是天籁的召唤?中外抒情诗人都曾由此获得灵感,而在那年月被认为是“小资”情调,早逐出伊甸园了。
  最让人难忘的是在普陀山碰上百年一遇的台风。十二级大台风在象山港登陆,舟山岛正处在台风中心圈内。百步沙“师石”一带浊浪摇空,惊涛裂岸,一排排雪城银岭从遥远的天际以闪电般速度动地而来,从高达几十米处陡然跌落,飞溅起喷泉般的水花,蔚为壮观。凭着年轻人的豪情勇气,我们淋着雨在百步沙呆了很久,高唱革命歌曲,放大着嗓门喊“让暴风雨来得更厉害吧!”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不同的世界观、自然观。此时的普陀山不仅是人化的
自然,而且泛政治化了。暴风雨既然象征革命,台风的破坏力,也就有了涤荡旧世界的豪情胜慨。
  “雪涛怒击玲珑石,洗尽人间丝竹音。”(郁达夫)如果说,佛教四大名山,峨嵋得其秀,五台得其雄,九华得其幽;那么,普陀是兼秀美、雄奇、清幽而有之,以莲洋留佛,金沙涌日,奇石通情,幽洞藏玄,古木参天著称。半月里,流连在这片山海之间,嬉碧浪、踏金沙、访梵寺,寻幽洞,观奇石、探古木??.天风海涛正适合那个年代空想的浪漫主义。空想即乌托邦,既执着人世,又遗世独立.佛教则称之为“净土”、“极乐世界”。在佛家眼里,万物皆禅,人事天机都应该用禅意解读。禅即悟性,有几分悟性,就有几分觉悟,当时流行的革命也叫觉悟。觉悟有执着,也有不执着,谷虚山应,波荡月流,应从无端处求有端,从无解处求解。一登上普陀山,就可以看到正面屹立着一座高大牌坊,端书“同登觉岸”。既然是登上觉岸,也就是有了觉悟,见性成佛,只是觉悟的层次高低不同而已。
  “短姑道头”的传说是一种觉悟,是说我佛慈悲,救苦救难,属较低层次。“入三摩地”又是一种觉悟,是说进入了智慧境界,属较高层次。不管低层次还是高层次。都达成人与自然的默契,主观与客观的和谐,审美与美的统一。我的老师夏承焘先生《普陀山》一诗云:“
柏垆烟外浪粘天,吟思争来客枕前。我与万山同出定,一诗脱口一钟圆。”学佛讲定慧双修,定是一种修行方法,入定指坐禅时,心不驰散,进入安静不动的禅定状态。《观无量寿经》云:“出定入定,
  恒闻妙法。”有“出定”必然是先“入定”,“入定”是求悟解,“出定”是已得到悟解。诗人来到海天佛国,一方面是宁心静志,一方面却是“吟思争来”,前者是涤荡尘念,后者是感悟禅机。人与山,山与人在默参静观之后,如大海在渊默静止之后,山寺的钟声响了,诗心同时发生共鸣,偈语隽句脱口而出,与钟声一般圆润清亮。“出定”换一个角度,也就是入禅,即前文所说“恒闻妙法”,这妙法便是诗法心得。因此,解读普陀山的自然文化,不仅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还需要有夏先生那样的一份恬淡心情,一种禅定功夫。普陀山的灵石幽洞所有景观都是人的发现,有关观音的种种灵验传说也都是心灵的感应与创造。“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故心又别称“灵台”、“灵犀”、“灵府”、“灵明”。只要心有慧根,心即是佛。登山听梵寺幽钟,可以掇捡菩提;临海观迥风舞雪,可以检省回头;白天观景不妨多领略,夜间梦里无碍多悟解空。凡此种种,也就是所谓“禅机”,从“入定”到“出定”的心理过程,明乎此,也就能窥知普陀山自然文化的玄奥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