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导学案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导学案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译: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的工作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奴隶场所被选拔用为大夫。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
译: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内心困惑,思虑阻塞,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灭亡。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委靡,必将导致灭亡。
一、目标导学
(一)导学前测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2、老吾老,              ;幼吾幼,                     
3、得道者多助,        。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天时不如地利,                           
(二)本节目标
1、理解课文阐述的道理――人才要经过艰苦磨炼,才能够造就。
2、理解课文说理的方法――举事例、提观点、作阐述、得结论。
3、背诵课文。
二、互动导学 朗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
1、解释词语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A发          B于        C畎          D畎亩   
E举        F士        G举于士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故            B任            C于          D是   
E苦            F心志          G劳          H饿       
I空乏          J拂            K乱          L为
M所以          N动          O忍           P曾       
Q曾益           R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
A恒            B过            C于        D衡     
E于            F作              G征            H于   
I            J于              K喻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A入        B则          C法家      D拂   
E拂士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原文          F出          G恒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A知              B于              C于
2、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
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性活用:
(1)使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
劳其筋骨,_____:__________
饿其体肤,______:________
空乏其身,_____:__________
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
行乱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词用作名词:
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_____
(3)名词用作动词:
人恒过,_____:_____________
4、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困于心:_______________
5、一词多义
拂:行拂乱其所为。(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   征于,发于声。(      )
6、翻译下列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其心志,其筋骨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人恒过,然后能改。
6)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思考
1、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这六个人物都出身_______,在经历了艰难的_______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2、文章第一段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
内心“_______”、身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为“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5、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08年5月23日,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短文先列
举六位从____________而成为____________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________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________两方面进行论述,由______的成才规律推及到______的兴亡, 在此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
9、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社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10、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1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这段文字以“先必”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________,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_______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起来_________很强。
11、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    ) A. 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12、这些磨难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前提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答: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阅读:“逆境能成才”的历史人物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写道:
1、周文王拘而演《________》   2、仲尼厄而作《_______》   
3、屈原放逐,乃赋《________》4、左丘失明,厥有《________》   
5、孙子膑脚,____修列   6、不韦迁蜀,世传《_______》
7、韩非囚秦,《____》《______》   8、《_______》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吕不韦、韩非子这些人,当然还有司马迁本人,他们面对逆境所表现出来的不屈精神依旧是我们今天的宝贵财富。
三、学后反思
例文:
《有感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强弓劲弩,信臣精卒,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却不想在万千忠臣良将的惨叫声中,宫女嫔妃的歌舞声中,王公大臣的奉承声中,天下百姓的怨恨声中土崩瓦解。夏桀,商纣,本来的大好河山正是被这些暴虐无耻之徒断送。这时我不禁想到孟子的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夏桀造夜宫,信佞臣,远君子,鱼肉百姓。纣王宠妲己,挖酒池,造肉林,草菅人命。他
们为何拱手让出自己的大好河山而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呢?这正是因为他们安于享乐,不理朝政,不管民间疾苦,即使身边有一些敢言直谏的贤臣却仍不思悔改,依旧沉湎于变态般的享乐中,终导致最终的灭亡。这正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