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孟子》三章-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
23  《孟子》三章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米粟(sù)        畎亩(quán)          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àn)
B.妾妇(qiè)傅说(yuè)          不能淫(yín)          往之女家(rǔ)
C.胶鬲(gě)  孙叔敖(áo)          百里奚(xī)          空乏其身(kòng)
D.寡助(guǎ)曾益(zēnɡ)          衡于虑(héng)        法家拂士(fú)
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原文【答案】B
【解析】A项,quǎn ;C项,gé ; D项,bì。故选B。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环而攻之而不胜(围)              往之女家(同“汝”,你)
B.与民由之(遵从)亲戚畔之(同“叛”,背叛)
C.池非不深也(水池)                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D.必敬必戒(谨慎)贫贱不能移(使……动摇)
【答案】C
【解析】C项,“池”的意思是护城河。故选C。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怒而诸侯惧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立天下之正位父命之
D.入则无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
【答案】B
【解析】A项,表顺承/表并列;B项,代词,这;C项,助词,的/代词,指男子。D项,同“弼”,辅佐/违背。故选B。
4.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居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人/恒过,然后/能改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
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
对称、固定句式等。D项,应划分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故选D。
5.下列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丈夫之冠也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所以动心忍性                          D.富贵不能淫
【答案】B
【解析】A项,丈夫,古义:男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C项,所以,古义:用这些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D项,淫,古义:惑乱,迷惑;今义:放纵。故选B。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人很早以前就认识到民心向背是江山可否永固的最基本条件,中华文明历来也有“守望相助”的传统。________。在中国历朝历代,也都鼓励民间性的自主慈善行为,这样既部分地消除了社会不安因素,也提高了社会的稳定性。
A.所以,自古以来国人就希望当权者有“仁德”“施仁政”,相信“仁者无敌”,而当权者却极力倡导仁德思想
B.所以,自古以来国人就相信“仁者无敌”,希望当权者有“仁德”“施仁政”,而当权者也极力倡导仁德思想
C.所以,自古以来当权者也极力倡导仁德思想,而国人就相信“仁者无敌”,希望当权者有“仁德”“施仁政”
D.所以,自古以来当权者也极力倡导仁德思想,而国人却希望当权者有“仁德”“施仁政”,相信“仁者无敌”
【答案】B
【解析】逐一分析各项可知,A项、D项语序不当且关联词使用错误,C项语序不当。故选B。
7.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因体犹未壮,故又称“弱冠”。
B.在古代,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得字。
C.古代女子出嫁称“出阁”或者“归”,如《诗经》中就有“之子于归”一说,其中“归”就是指女子出嫁。
D.儒家“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孔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
【答案】A 
【解析】A项,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故选A。
8. 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____________。
(3)《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大丈夫的理解,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最后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答案】(1)轲战国儒家孟子言行(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解析】需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提示进行默写,注意“淫”“贱”“曾”等字的写法。
★能力培优
(2021·山东菏泽巨野期末)(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包围)
B. 池非不深也(池:水池)
C.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10.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用原文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 B
10.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1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解析】
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B.错误,句意为:护城河并不是不高。池:护城河。故选B。
10.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固,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以,凭借。
11.本题考查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寻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
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本文是从谈论战争开篇的,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然后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2022·陕西韩城市期末)(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丈夫之冠也 _______                              ②父命之 _______
③与民由之 _______                              ④贫贱不能移_______
1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1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之处。
15.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12.①行冠礼②教导、训诲③遵从④使……改变,动摇
13.①(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②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
14.“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
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5.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解析】
12.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①句意:男子行加冠礼时。冠:行冠礼。
②句意:父亲训导他。命:教导、训诲。
③句意:与百姓一同遵从正道而行。由:遵从。
④句意: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移:使……改变,动摇。
13.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
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①重点词语:怒:发怒。惧:害怕。熄:同“息”,平息,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②重点词语:女:同“汝”,你。敬:恭敬。戒:谨慎。夫子:这里指丈夫。
1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到相关答题区域,结合关键句子回答即可。首先到表述“妾妇之道”的句子,如第②段“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意指在权力面前无原则,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不过是像小儿女遵从父母的命令一般顺从君王的意思,如公孙衍、张仪之流;再到表述“大丈夫之道”的句子,如第②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意思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即不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且应“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意思是: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其本质是对内心仁义道德的坚守。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5.考查提炼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中可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从“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中可知,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可知,大丈夫更不
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2022·天津滨海新区期末)(三)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回答小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事,百里夷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
B. 困于心衡于虑衡:衡量
C. 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征:征验、表现
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敌:匹敌、相当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