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我的父亲是德昂族第一个大学生,但是现在我的孩子却不会说自己的民族语言。23日,云南省人大代表杨艳在云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表示,云南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正面临困境。
中国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共有22个,而云南省境内即居住着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景颇族、阿昌族、普米族、布朗族等8个。其中,基诺族等5个民族是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近年来,通过集中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得到较大提升,民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但文化保护传承却不乐观。
我们许多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所以很多东西只能靠口口相传,但如果有一天,连语言都不会说了,很多东西难免流失。基诺族是中国最后一个确定的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唐海英说,人口较小民族的文化如何抢救、保护与传承,是她一直关注的重点。真正懂得民族技艺的人,需要给予资金去保护,也需要有人去学。基诺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民歌表达,在少数民族中民歌种类名列前茅,可即使是我,也只会唱一些简单的歌曲,而婚丧嫁娶之类的歌曲,已经不会了。
一直以来,重经济发展速度、轻民族文化保护的倾向,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极大困难。虽然对于少小民族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大家都没有异议,但如何保护,却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独龙族代表马正山说,主流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不可避免。就像独龙族的纹面女,现在只有40人左右,而最年轻的也有56岁了。有人说,可以一些年轻漂亮的独龙族女性来纹面,但似乎也不可行。马
手机测体温怎么测正山说,可以制作类似于纹面花纹的贴纸,让外来人了解纹面女的历史及意义,也只有将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才是目前适合纹面部落保护的方式。
语言、文化不传承,民族会消亡。怒族代表韦昌对此很是担忧,由于云南没有单一民族聚居地,即使是已经采取汉语和母语的双语教学,也未能顾及到每一个民族。我们福贡很多地方通用傈僳语,而很多怒族孩子都不会说自己的民族语言了。
贵州旅游点事实上,云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作。但由于各地对民族文化保护的认识不一,导致了民族文化资源流失严重、人才缺乏、民族文化保护区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有时候,我们非要穿上这一身民族服装,人家才知道,哦,这人是少数民族,但具体是什么民族,可能包括我们云南人都有很多人说不上来。景颇族代表段梅说,仍要加大对民族文化的宣传,不要走到村寨里才知道,这个民族原来有着这样的风俗民情。
兰芝水库眼霜代表们建议,希望能有大家共同关注民族文化、热爱民族文化的社会氛围,把保护、抢救、传承民族文化纳入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此外,政府应加强管理,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发文化市场。对濒危文化,还应增加抢救经费的投入,建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基金。对云南独有和人口较少的民族要尽快建立保护区,制订保护区条例,依法实施对保护区域的有效保护。相关专家建议,要让少小民族认识到自己文化的价值,让他们能在大的冲击之下
有免疫地保护;而另一方面,也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为他们的文化喝彩,增强保护和传承的信心。(马骞)
....[详细]
目前,云南民族古籍约有8万册(件)散存于民间,由民间艺人、祭司保管传承,由于缺乏足够的抢救征集资金,目前正以每年约上千册(件)的速度流失;许多价值极高的民族历史文化古城及文物濒临消失。究其原因,一是保管不善导致民族文字文献古籍原件流失。二是民族古籍大多由民间知识分子、祭司、民间艺人等所掌握使用,精通古籍者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少。三是无文字民族的口碑古籍自然流失严重。四是民族文物被大量盗买。由于境内外文物走私活动频繁,纳西族东巴艺术品、彝族毕摩绘画经籍、傣族贝叶经等许多珍贵民族文物,民族雕刻品、民族乐器、民族服饰等民间保存不多的物品被盗买、收购,甚至流往。五是文物保护管理手段落后。许多已征集到的文物,因管理不善又遭破坏,未能很好发挥其应有作用。
11个法定节假日有一部分民族语言(方言)得不到有效的抢救和保护,特别是一些人口较少无文字的民族语言正面临消亡的危险。如德宏州梁河县有阿昌族人口近2万人,但能说阿昌族母语的仅占40%。西双版纳基诺族、布朗族已普遍使用傣语,潞西三台山德昂族普遍使用傣语和景颇语,丽江古城区纳西语基本被汉语替代。多年来,有关民族语文的政策法规,只有《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作出原则性规定,
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条例一直没有出台,导致民族语文工作长期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指导,随意性较大,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民族文字的规范、使用和发展面临困难。
民族民间艺人是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创造者、保护者、传承者。目前存在的普遍现状是,民族民间老艺人、传承人消逝后,年轻一代的艺人还难以担负起传承重任,民族文化遗产传承难、传承人才缺乏已成为突出问题。很多民族的著名史诗、古籍已成为无人知晓的天书。
上世纪民间普遍流传和使用的榨油、榨糖、纺织等传统机具现在已经很难看到;木楞房、剁木房、土掌房等民族民居建筑类型逐渐消失;很多民族的创世神话、传说、史诗、古歌等民族民间文学随着民间老艺人的去世而面临失传,人亡艺绝的现象突出;曾保存在佤族、景颇族、拉祜族等地区的传统取火方式现已基本消失;前些年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普遍流传的制陶工艺、造纸技术、人力牛力水力榨糖技术、树皮衣制作工艺,甚至传统的傣家竹楼已很难见到。此外,一些地方对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视不够、意识淡漠,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关心不足,保护传承民族文化遗产未能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等问题仍然存在。
近年来,在云南省一些民族地区,因经济建设的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人文环境、传承空间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损毁。如临沧市沧源县糯良大寨全部居民都是佤族,住房全是干栏式的茅草房,居住环境恬静优美,民族文化保留完整。在前几年的扶贫攻坚和经济建设过程中,把全部的茅草
房都改建成了石棉瓦房,后来受到多方面的质疑又恢复成新的茅草房,但风格独特、魅力无限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已经永远消失。
网络连接
双线纽扣结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下消失蜕变严重,民族地区的服饰、传统工艺、民居、音乐舞蹈、风俗习惯等特文化资源正在发生消失和变异。民族民间的盲目性、自发性开发现象突出,一些地方和单位为迎合部分游客猎奇心理,对民族文化的任意曲解现象日趋严重,或制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假民族文化,或把一些本民族视为禁忌的习俗庸俗化表演,严重违背和伤害了本民族意愿和感情。
为了做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云南从省到部分州市县都设立了专项经费,但是经费
总量还较少,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严重制约着少数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和有效开发。如民族语言文字、民族古籍、民族宣传等事业单位,也都面临着工作经费紧缺、相关工作无法开展的困难。
....[详细]
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近年来,云南省正按省委书记秦光荣提出的这一观点,努力抓好全省民族工作的战略布局。从2012年至2016年的5年内,全省将实施8大工程56个项目,预计总投资将达到728亿元。
按计划,云南省将投入105.2亿元发展民族教育。资金将用于完善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包
括探索实施民族地区学前双语免费教育、特困民族地区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提高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覆盖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
为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云南省将进一步加强双语教育,把双语教育纳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开办一批双语幼儿园。此外,根据国家标准,参照2010年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和两免标准测算,云南省5年预计投入资金86.1亿元用于义务教育经费补助;10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民族地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云南省还将在云南民族大学建立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教育培训基地,5年预计投入资金2亿元,把该校建成双语人才培养基地。
从2012年至2016年,云南省计划投入17.7亿元人民币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并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抢救保护世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截止至2016年,云南省计划投入17.7亿元用于保护民族文化,共安排重大项目13个,内容涉及民族特村寨建设、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示范点建设、民族文物古籍抢救保护、民族文化资源库建设、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基地建设、云南民族博物馆改造提升、世居民族博物馆(传习馆、所)建设等。
其中,每年2000万元的世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专项资金,主要涉及25个世居少数民族的歌舞、乐曲、工艺、美术、口碑文化、神话史诗等的抢救保护。这些抢救保护采用经费扶持、抢救性修复、收集展示、整理出版、培训传承等方式。
....[详细]
开心网|viptehui.uz.taobao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