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法律硕士《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敦煌市2023年统考试题含解...
全国法律硕士《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敦煌市2023年统考试题
第1题:单选题(本题1分)
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有关道德与法律的几种表述中,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一面性”
B.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
C.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片面强调法的性优先是错误的
D.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抽象的
第2题:单选题(本题1分)
在我国,以下人员中不享有选举权的是(  )。
A.精神病患者
B.被法院依法剥夺政治权利而在服刑期间者
C.在选举期间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者
D.在选举期间被劳动教养者
第3题:单选题(本题1分)
下列关于紧急避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紧急避险的前提条件是出现了不法侵害以外的危险
B.紧急避险必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
C.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可以小于或者等于所保护的利益
D.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主体范围一致
第4题:单选题(本题1分)
按照法律关系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的性质,可以把法律关系分为()
A.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和诉讼法律关系
B.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
C.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D.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第5题:单选题(本题1分)
依法被指定的支制造企业,在境内非法销售本企业制造的、射击精度不合格的 支。该行为构成
A.非法制造、买卖支罪
B.违规制造、销售支罪
C.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第6题:单选题(本题1分)
甲商场向乙企业发现采购 100 台电冰箱的要约,乙于 5 月 1 日寄出承诺信件,5 月 8 日信件寄至甲商场,时逢其总经理外出,5 月 9 日总经理知悉了该信内容,遂于 5 月 10 日电传告知乙收到承诺。该承诺何时生效?
A.5 月 1 日
B.5 月 8 日
C.5 月 9 日
D.5 月 10 日
第7题:单选题(本题1分)
画家甲丧偶后,独自抚养儿子乙。某日,甲将自己的一幅画作交给朋友丙保管,嘱托丙等自己去世后烧毁该画作。甲去世后,丙违背甲的嘱托,将画作交拍卖公司拍卖,得款50万元。该50万元应当()。
A.归乙所有
B.归丙所有
C.由乙、丙平分
D.归国家所有
第8题:单选题(本题1分)
立法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出发,体现人民的意志,这一表述体现了立法活动的哪一原则()
A.合宪和法制统一原则
B.民主原则
C.科学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
第9题:单选题(本题1分)
下列有关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经济特区制定的法规是地方性法规中的一种
B.经济特区制定法规的效力来自于授权
C.经济特区制定的法规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D.经济特区制定的法规并不都是法律、行政法规的具体化
第10题:单选题(本题1分)
某日深夜,甲从乙身后突然用仿真手顶住其头部,大喊一声:“交出钱来!”乙慌忙将钱包交给了甲。这时,甲、乙都发现彼此是熟人,甲随即将钱包还给乙,并道歉说:“对不起,没认出你来!”甲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抢劫罪中止
C.构成抢劫罪未遂
D.构成抢劫罪既遂
第11题:单选题(本题1分)
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这里的“法律” 一词应作( )解释。
A.字面
B.限制
C.扩充
D.逻辑
第12题:单选题(本题1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是( )
A.《钦定宪法大纲》
B.《十九信条》
C.《大清现行刑律》
D.《大清新刑律》
第13题:单选题(本题1分)
汉朝大司农颜异在别人谈及国政时,未答,仅“微反唇”,被御史大夫张汤处死,根据汉朝法律颜异所犯罪名是( )
A.非所宜言
B.怨望诽谤
C.诽谤妖言
D.腹诽
第14题:单选题(本题1分)
甲因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执行3年后,因表现较好被裁定减刑1年,刚作出减刑裁定第二天就将另一罪犯打成轻伤。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A.因故意杀人、、抢劫、、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减刑。所以对甲的减刑不合法
B.甲又犯罪表明尚未悔改,应当撤销减刑
C.甲构成累犯,应当对故意伤害罪从重处罚
D.甲以后还可以减刑
第15题:单选题(本题1分)
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法律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才能成为单位犯罪
B.单位犯罪中的单位不包括几个自然人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C.高等院校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D.对单位犯罪的两罚制是既处罚单位又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第16题:单选题(本题1分)
我国刑法规定,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是(  )。
A.疏忽大意的过失
B.无意识犯罪
C.不可抗力事件
D.意外事件
第17题:单选题(本题1分)
公民因飞机失事失踪的,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其死亡的时间要件是
A.飞机失事发生之日起满 2 年
B.政府公布失踪人员名单之日起满 2 年
C.飞机失事发生之日起满 4 年
D.政府公布失踪人员名单之日起满 4 年
第18题:单选题(本题1分)
把法律规范分为授权性、命令性和禁止性规范的根据是(  )。
A.规范的内容规定不同
B.法律效力的大小不同
C.保护的权益不同
D.法律规则的内容是否确定
第19题:单选题(本题1分)
甲盗割正在使用中的通讯电缆,致通讯中断,既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也符合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犯罪构成。甲的犯罪属于( )。
A.吸收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想象竞合犯
第20题:单选题(本题1分)
非法拘禁罪的主体是(  )。
A.国家工作人员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司法工作人员
D.一般主体
中国飞机失事
第21题:多选题(本题2分)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形成法律关系?()
A.刘某因赌博欠吴某1万元
B.甲区警方查处存在火灾隐患的企业,有关人员被拘留或处以重罚
C.何某为赶着回家,将已过有效期限的身份证涂改,机场安检站不予放行登机
D.任某在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
第22题:多选题(本题2分)
2000年《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抢劫正在使用中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运钞车的,视为‘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该解释属于
A.扩张解释
B.有权解释
C.文理解释
D.当然解释
第23题:多选题(本题2分)
2010年《选举法》修正案中涉及选举权平等性原则的内容有( )
A.选民所投的选票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B.人人平等,即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代表
C.民族平等,即各民族都有适当数量的人大代表
D.地区平等,即各行政区域都应有相同的基本名额数
第24题:多选题(本题2分)
在着手实行犯罪之前停止下来的犯罪形态包括(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第25题:多选题(本题2分)
下列选项中有关我国宪法规定的特定主体受庇护权的说法错误的有(  )。
A.享有受庇护权的主体只能是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B.给予特定主体受庇护的权利必须遵循对等原则
C.出于政治原因,包括刑事犯罪
D.取得受庇护权的特定主体在取得受庇护权后,相应取得我国国籍
第26题:多选题(本题2分)
近代自然法学的代表人物有
A.洛克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德沃金
第27题:多选题(本题2分)
自然人的姓名权,包括()。
A.对自己命名的权利
B.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
C.变更自已姓名的权利
D.排除他人侵害自己姓名的权利
第28题:多选题(本题2分)
清政府为实施预备立宪活动而设立的咨询机关有(  )。
A.谘议局
B.宪政编查馆
C.资政院
D.修订法律馆
第29题:多选题(本题2分)
违反合同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有( )。
A.继续履行
B.支付违约金
C.停止侵害
D.赔礼道歉
第30题:多选题(本题2分)
商标不得使用下列文字图形( )。
A.红十字
B.与军旗、国旗近似的
C.直接表示商品质量、功能的
D.少数民族文字
第31题:多选题(本题2分)
下列选项中,属于无偿法律行为的是(  )。
A.保证合同
B.行纪合同
C.赠与合同
D.遗赠
第32题:多选题(本题2分)
下列关于司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司法的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而不是任何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
B.司法是以法律规范为根据,使法律的一般规定具体化
C.司法需要遵守一定的程序
D.司法的对象极为广泛,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成为司法的对象
第33题:多选题(本题2分)
法律规定,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的因素有( )。
A.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B.商标使用人的生产、经营规模
C.商标宣传的持续时间
D.商标在相关公众中的知晓程度
第34题:多选题(本题2分)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家对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是( )
A.鼓励
B.支持
C.指导
D.帮助
第35题:多选题(本题2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上是一致的,都是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
B.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等原则都是唐律中重要的刑法原则
C.《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D.《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
第36题:问答题(本题10分)
合伙的法律特征。
第37题:问答题(本题10分)
简述善意取得的含义与条件。
第38题:问答题(本题10分)
试论我国刑法中的法律认识错误。
第39题:问答题(本题10分)
被告人江某,男,32岁,无业;被告人苏某,男,35岁,农民。 2004年6月,被告人江某租房开办“一品香餐馆”,同年8月更名为“一品香茶庄”,店内增设酒吧、卡拉OK包房。由于经营无起,为了增加营业收入,被告人江某从10月份起以当歌厅小为名,通过招募、雇佣、强迫等手段使女青年谢某、李某、王某等11人到该店从事活动。有些女青年开始时犹豫不决,江某便大加灌输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无耻地煽动说什么:“外国人一点都不在乎,你们不要这么蠢!”“你们这么漂亮,绝对可挣大钱!”李某不愿意,江某便伙
同一嫖客苏某,先后强行与李某发生性关系。对于其他女青年一旦不同意,江某便大打出手,并施以禁闭、冻饿等,最终迫使其屈服。为了加强对这些卖的控制,江某制定了一套“店规”,规定不经同意不得私自接客,不得不请假外出,吧女与嫖客外出嫖娼,必须经过批准,统一安排,吧女必须陪好客人,让客人满意,否则就得不到工资。由于李某多次逃跑、反抗,被告人江某为了减少麻烦将李某卖给周某。问:本案应当如何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