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七大洲面积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通过绘制、拼接大洲的简单几何图形,了解大洲的基本轮廓和相互位置关系。
4.利用地图,学会用大洲位置来描述大洋的位置。
5.在地图上能够辨别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地理事物。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四大洋等三部分内容。
“海洋与陆地”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从地球卫星照片可以明显看出,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绝大多数。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并且控制着地球表面其他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分布格局。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数据说出海陆所占比例,而不要求了解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数据。
比例不同的海洋与陆地不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虽然分布比较杂乱、不规则,但是还是有规律可循。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根据地图或地球仪描述海洋与陆地的分布特点。描述海陆分布特征就要有描述方法,因此从另一侧面来看,本条“标准”间接要求学生了解海陆分布特点应该如何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一般从以下几点描述:第一,海陆所占比例;第二,海洋和陆地的完整性;第三,从不同角度看,海洋和陆地相对集中在什么部位。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地图和数据用自己的话描述以上分布特点。
按照“标准”设计思路,教材通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和“宇航员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分呈蔚蓝”两个案例简洁地说明了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强调了“我们生活的陆地
周围是广阔的海洋”和地球是“水的行星”。教材利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和“东、西半球海陆分布”两幅地图,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第一,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
块;第二,陆地北半球比南半球多,东半球比西半球多,海洋南半球比北半球多;西半球比东半球多;第三,无论怎样划分出的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教材还设计了一个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海洋与陆地的分布状况,培养学生掌握简单的地理观察技能和描述能力。
“七大洲”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首先要求能在地图上出(即识别)七大洲,包括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大小。其中轮廓和大小的要求是粗线条的,只要求了解大致轮廓特征,七大洲面积大小次序(面积数据不要求记忆)即可。然后要求能说出七大洲的分布特点、相对位置、相临分界线等。
为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大洲,必然要涉及大陆、岛屿、半岛等名称。这些概念只需简单了解,而不需要记住或说出其严谨的概念,而是重在读图识别。
按照“标准”设计思路,教材首先用正文简单地介绍了陆地的相关概念——大陆、岛屿、大洲,引出几块相对集中分布的陆地——七大洲。教材虽然用正文介绍了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但是目的不是想要学生死记概念,而是只要在地图上能够区分这些地理事物即可,可帮助理解七大洲的范围。
教材安排“图2-29 七大洲面积比较”引导学生识别七大洲。图中七大洲是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直观地引导学生注意七大洲面积大小次序,面积的具体数据不要求掌握。图中七大洲的轮廓形态明显,引导学生简单了解各洲的轮廓基本特征。
教材通过活动1并结合图2-27和图2-28引导学生能够说出七大洲的分布特点。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亚洲、欧洲、非洲主要位于东半球;亚洲、欧洲、北美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南极洲、南美洲、大洋洲主要位于南半球。教材通过活动2引导学生了解七大洲中相邻大洲的分界线,从而了解七大洲分布的相对位置。还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分界线的一般特征,为以后对区域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大洋”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世界地图说出四大洋的分布”。
海洋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类的发展,海洋对人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有人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作为21世纪的学生应该要了解海洋。“标准”对“四大洋”的要求与“七大洲”相似。“运用世界地图说出四大洋的分布”这一标准也可分解为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了解大洋的概念;二是识别四大洋;三是说出四大洋分布特征。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彼此相通,连为一体,按照习惯把海洋划分为四大部分,引出四大洋的名称。按照“标准”要求,教材并没有说明四大洋的划分依据是地理位置、、面积、水深等差异。然后,教材通过“图2-36 四大洋面积比较”引导学生识别四大洋。图中轮廓、面积数据只是用来说明四大洋的基本形态和大小,直观地引导学生了解四大洋形态的基本特征和大小次序,并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具体数据。教材用正文简要地介绍了四大洋的基本特征,重点介绍了四大洋的地理位置,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能说出(出)四大洋的分布。最后,为了便于理解大洋的含义,教材简要地介绍了洋、海、海峡等概念。不是让学生死记概念,而是重在读图识别。
教材最后设计了“学会绘制海陆轮廓略图”这一活动,目的有三个:一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巩固本节所学知识,达到“标准”对教学的要求——“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
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和“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二是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并在
操作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三是教材中“图2-37 全球海陆轮廓略图”为教学过程中开展活动提供样本和方法。
三、教学提纲
一、海洋与陆地
1.海陆比例:海洋——约71%;陆地——约29%
2.海陆分布:不均衡性——陆地面积北半球比南半球大,东半球比西半球大。海洋彼此相连,面积在各半球均占优势。
二、七大洲
1.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
2.七大洲的位置和特征
3.洲际分界线
三、四大洋
1.洋、海、海峡的概念
2.四大洋的位置和特征
四、教学建议
从上节的学习中,学生了解了学习地理的工具——地图,也了解了地球的形态和运动,这就为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地理环境打下也基础。海陆分布是地理环境形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地理信息过于庞大、繁杂、综合性强,有些内容距其生活较远,学生直接感受的渠道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二点:一是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是在读图、绘图、析图等方面加以方法引导,让学生通过“看、画、剪、拼”地图加强对地图的感性认识,充分体现地理课的教学特;二是需要特别加强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挂图、板图、地球仪等教学工具进行直观教学,通过大量感性认识建立表象,以便发挥想象,进行思考,从而获得理性认识,形成科学概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