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萍乡市旅游发展的思考
2014年10月下半月刊
城市旅游规划
杭南长高铁客运专线是沪昆客运专线的一部分,2009年12月22日,杭南长客运专线萍乡段开工建设,2013年10月杭南长客运专线萍乡段正式开始铺轨。2014年7月25日起,杭南长高铁客运专线南昌至长沙段进行空车试运营,9月16日,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萍乡走进高铁时代。萍乡市是江西的西大门,同时也是江西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红、绿、古”三旅游资源。旅游业是高铁时代最直接受益的产业,高铁时代呼啸而来,为萍乡市旅游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萍乡如何以杭南长高铁开通为契机,使高铁成为推动萍乡市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成为萍乡当前面临的重要现实课题。
一、高铁时代给萍乡市旅游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旅游交通便利。杭长高铁途经江西上饶、抚州、鹰潭、南昌、新余、宜春、萍乡7个设区市的28个县(市、区),同时通过衔接京广客运专线和沪昆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350公里的时速将会缩短省内各个设区市之间、萍乡与省外其他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高铁开通后,萍乡到南昌只需50分钟、到长沙不到20分钟,到上海只要3小时,到广州3小时,到北京只要6小时,实现了全国高铁网络互通。交通是否便利是影响游客决策的一大重要因素。随着高铁的开通,出行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因此大幅降低,将大大提升游客的出游意愿和频率,必将为萍乡的旅游业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萍乡也将迎来
萍乡旅游
高铁经济引领城市转型发展的崭新时代。
(二)客源半径扩展。客源市场是影响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受距离衰减规律而影响,离旅游目的地越近,旅行的发生率越高;距离越远,旅行的发生性就越小。上海、杭州是江西旅游业的主要客源地,长沙也是一个重要市场,高铁的开通大大缩短了游客到萍乡的时间,也扩大了萍乡的吸引半径,萍乡将成为杭南长高铁线上的旅游集散地。上海、杭州、广州、武汉、南昌、长沙等高铁沿线重点城市来萍乡旅游的潜在游客将会越来越多,萍乡的客源结构也将发生改变。
(三)赣湘核心区域。杭长高铁全长933公里,从浙赣省界至赣湘省界,途经江西7个设区市的28个县(市、区),同时通过衔接京广客运专线和沪昆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可实现江西与珠三角及西南地区的快速通达。萍乡市作为湘赣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到湖南株洲只要半个多小时车程,到株洲后,坐武广高铁去广东只要一个半小时,萍乡由此成为了江西对接珠三角的桥头堡;而杭长高铁则是东西方向的动脉,萍乡到长沙只要20分钟。这样,江西以萍乡为中心,以两个半小时为半径,可以通达中国7个比较发达的经济体。
二、高铁时代萍乡市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品牌效应不强,创新力不足。萍乡具有丰富的
“红、绿、古”三旅游资源,其中包括以红安源、卢德铭烈士陵园、莲花一支等为代表的红文化,以武功山、孽龙洞等为代表的绿文化,以杨岐山佛教文化、上栗傩文化等为代表的古文化。萍乡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但缺乏品牌旅游区域、旅游产品品牌和知名旅游企业。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创新力不足。一是缺乏旅游产品创新观念;二是不能很好整合萍乡旅游资源和创新旅游产品;三是区域合作观念不强。
(二)基础设施滞后,接待能力不足。随着高铁的开通,客流量的增加势必对住宿、娱乐、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萍乡景区内基础设施落后,以武功山景区为例,进入武功山景区的道路存在路面窄、弯道多、承载客流量小的弱点。武功山景区除金项和羊狮幕景区正在开发外,其他景区尚未开发,且已开发景区的设施也相当落后,许多景点无法让游客观赏。同时,在旅游六要素中,购物、娱乐等服务几乎空白,这与“山上游、山下住,景区游、城里住,山城联动,协调发展”的大旅游发展要求相差甚远。
(三)旅游营销能力不强。采取适当有效的营销策略,能够为游客提供足够的旅游信息,也能突出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引导旅游客流量,创造消费需求。近些年,虽然萍乡市旅游相关部门参加了全国各种旅游展销会、推介会,但营销力度和宣传力度还不够。一方面,萍乡的旅游营销观念比较滞后,还没有树立现代旅游营销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上,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明确的中、长期旅游营销规划,没有根据客源市场需求,制定精品旅游路线。另一方面,旅游市场营
销战略不够强,营销手段还比较单一,推广方法仍然有限。
(四)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作的人员队伍建设,决定了旅游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萍乡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且旅游业起步较早,但一直以来缺乏一批素质高、能力强、创意丰富的旅游专业人才,尤其是旅游经营管理、营销策划和资本运作的人才,造成萍乡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水平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大、市场推广不够。目前萍乡的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与高铁旅游圈的旅游专业人才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三、高铁时代萍乡旅游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打造旅游品牌,提升竞争力。高铁的开通,高端游客增多,高端游客更注重旅游品牌和旅游质量。一是利用萍乡资源优势,打造独有品牌。加快武功山、安源景区创建国家5A 级景区,杨岐景区、安源锦绣城、莲花荷博园等创建国家4A 级景区步伐,树立品牌意识。萍乡的旅游品牌必须重点打造“武功山”,将“云中草原、养生仙境、户外天堂”的武功山品牌
9月16日杭南长高铁客运专线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萍乡进入了高铁时代,高铁时代的到来为萍乡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高铁为萍乡旅游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据此提出了高铁时代背景下萍乡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萍乡市面对高铁时代到来,加快发展旅游业提供有益的思考。
高铁时代萍乡市旅游发展的思考
金艳红 郭 芹
2014年10月下半月刊城市旅游规划
打造成特有的旅游品牌,成为东方阿尔卑斯山式的中国最佳山地度假目的地,充分利用“十里峡谷、百处古迹、千亩梯田、万顷草甸”的资源优势,以提升萍乡旅游产品的竞争力。二是策划高铁精品旅游线路。为适应高铁旅游的新情况、新变化,特别是自助游、周末游、商务游蓬勃兴起的新形势,针对不同游客体、不同季节、不同节假日,科学组织游览线路,合理安排线路上的旅游要素,做好萍乡和周边城市景区“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周末游”精品线路的策划。
(二)创新高铁旅游营销策略。旅游发展离不开旅游营销,高铁时代的来临,要实施全方位的旅游营销战略:一是旅游局和旅游企业可以积极带头、互为目的进行旅游推介,激发人们对萍乡旅游的动机。二是加强重点客源市场拓展,赴上海、杭州、广州、武汉、南昌、长沙等高铁沿线重点城市开系列展宣传促销活动,制定针对游客的优惠措施,来吸引更多的游客;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制作专题旅游广告片,在主流媒体的黄金时段和重点版面投放;可以充分利用高铁这一新兴交通工具,在沿线的城市电视媒体、平面媒体及大屏幕、广告牌等,在高铁站售票厅、候车室以及高铁车厢内投放景区旅游风光图片及播放宣传视频;在车站、交通干道和通往景区的道路设置和完善旅游形象广告牌,增加
旅游公益性宣传;四是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改版升级萍乡旅游网,宣传推广萍乡高铁旅游产品,并与全国知名网站加强合作,比如可以在萍乡团购(拉手网、优岛网)等团购网站上促销萍乡旅游景点门票、高铁旅游产品等,提升“萍水乡逢缘聚天下”旅游口号的知名度。
(三)加强区域旅游合作。高铁使各城市联系越来越密切,只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才能赢得主动权。萍乡市作为湘赣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一是以赣西抱团发展为契机,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武汉城市地区及杭南长高铁沿线城市的旅游合作,加强与高铁沿线城市大旅行社的对接,推广萍乡市
旅游产品,开拓客
源市场,实现合作
共赢。出台鼓励包
列政策,刺激高铁
沿线及周边城市包
专列旅游热潮。二
是加强区域景区间
的合作。使区域内
各大景区形成一个
互惠共赢的利益联
合体,形成规模
效应。
(四)加大
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旅游交通网
络。高铁时代的到
来,必然对萍乡
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交通网络、景区景点接待等配套设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城市道路、通往主要旅游景区的道路和景区游步道上,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等醒目位置设有交通指示牌,旅游景区指示牌。二是提升住宿、餐饮水平。高铁的开通,商务游、周末游成为常态,高端游客增多,必然势必对住宿、餐饮等提出更高要求,要力争建设高星级宾馆和游客宾馆及特餐饮店,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三是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实现游客进入景区的无缝对接。开通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等游客较集中点至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公交车或专线车。并将目前分散在城市不同站点发车到各景(区)点的客运车辆,统一集中到旅游集散中心发车,以满足游客到各景(区)点的无缝对接;由旅游集散中心开通到各景(区)点的定点旅游专线,形成公交、公路客运等多层次的交通网络;市旅游集散中心逐步开通市区至黄花机场、武广高铁长沙南、株洲西站的旅游班(专)线,开通南昌、新余、宜春及长沙、株洲等周边城市通往萍乡市的旅游班(专)线,与周边主要旅游城市形成网络。
(五)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是高铁时代旅游发展的关键,要加大对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政府要在引进专业人才、培训人员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财力支持。一是引进高层次旅游管理及技术人才,确立旅游人才引进战略,制定相关的优待政策吸引大学生从事旅游工作。二是对新上岗人员的岗前培训、在岗从业人员进行技能、素质提升培训和选送优秀在岗专业技术人员、高管人员到大专院校进修培训和深造等方式,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三是建立导游志愿者行动计划,发挥萍乡志愿者的作用,让一些有志于旅游服务的人员加入导游志愿服务。
(作者单位:中共萍乡市委党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