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闹钟综述 一、电子闹钟发展史 从古代的滴漏更鼓到近代的机械钟...
电子闹钟综述
一、电子闹钟发展史
从古代的滴漏更鼓到近代的机械钟,从电子表到目前的数字时钟,为了准确的测量和记录时间,人们一直在努力改进着计时工具。钟表的数字化,大力推动了计时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在单片机构成的装置中,电子闹钟是必不可少的部件
电子闹钟的研制始於70年代末。1979年,上海第四钟厂与上海钟表研究所共同研制ZSZ型指标式石英电子闹钟获得成功,日误差为10秒。且还利用其机芯进一步开发出插屏、立式、台式闹钟等40多种花。
1982年,中国钟厂完成装饰摆石英钟设计,并进一步研制成音乐报时、报刻石英钟。後又研制开发石英旅行闹钟。1983年上海钟厂开发的GDGCGB型钻石牌石英钟系列,具有闹、吊、扭摆、音乐报刻、报时多种功能。19842月,上海电钟厂研制成功体现民族特的唐代仕女座式GD34同步整体石英摆钟,走时精度为日误差15秒。该厂研制生产的活舵轮指标式石英电子钟,把实用与艺术融於一体,用红木作舵轮,船锚为船用部件,钟面装饰
为古代海船采用景泰蓝,运用其装饰件航轮拨闹、铁锚止闹,设计新颖别致,获国家专利。1990年又研制成功的多面石英钟,利用圆锥台3个环形钟面与3组时分针能多面指示时间,并有实用与观赏的功能,属国内首创,其造型获国家专利。 80年代先後研制成功投产的还有上海电钟厂生产的12英寸大圆石英挂钟,属国内首创的太阳能石英钟和指标式世界钟,以及上海电钟厂、上海电子钟二厂研制开发填补国内空白的959型大转盘双历石英钟,中国钟厂研制生产的各类石英挂钟,上海钟厂研制的能自动翻年、月、日、星期、时间回圈功能的QG9型万年历式指标、数位混合型5类壁钟。 19681990年的23年间,上海钟表行业累计生产各类电子钟1368.13万只。现代的快节奏生活给人们的精神上带来了很大压力。如何排解或缓解这些压力已经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电子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广泛应用于家庭、车站、码头、剧院、办公室等场所,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
单片机电子闹钟是具发前闹钟创新性的系统,它代表了时代的发展趋势。2007年,无论从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还是从闹钟市场准入的要求来看,节能、环保、创新都已成为中国家电企业无法回避的大问题。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下游渠道商实力膨胀、价格战越来越激烈、行业利润日趋微薄的背景下,日前,中国的电子闹钟在节能化、环保化、创新型
转变过程中,正进行新一轮闹钟赛跑。利用单片机实的电子钟具有编程灵活, 便钟功能扩充, 精确度高等特点。
二、电子闹钟优点
简单好用、美观、体积小、实用。
用电量少、电压低,节能、环保、创新
按键、显示程序单元部分。AT89S52单片机芯片、74HC245驱动LED显示电路外接3个按钮组成键盘,AT89S5252内核。另外,AT89S52本身无专门的液晶驱动接口,因此,本时钟采用数码管显示方式。数码管作为一种主动显示器件,具有亮度高、价格便宜等优点,而且市场上也有专门的时钟显示组合数码管。
三、电子闹钟特点
1.帮助您排解或缓解那些来自现实生活的压力
2.数码管作为一种主动显示器件,亮度高、价格便宜等,显示数字清晰。
3.简单好用,可任意设24式时间。
4.使用LED发光,省电,比灯泡寿命长。
四、总结
单片机自1976年由Intel公司推出MCS-48开始,迄今已有二十多年了。由于单片机集成度高、功能强、可靠性高、体积小、功耗地、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一系列优点,目前已经渗入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为”。单片机的应用领域已从面向工业控制、通讯、交通、智能仪表等迅速发展到家用消费产品、办公自动化、汽车电子、PC机外围以及网络通讯等广大领域。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已得到广泛的使用。数字钟的设计方法有许多种,例如,可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电子钟;也可以利用专用的电子钟芯片配以显示电路及其所需要的外围电路组成电子钟;还可以利用单片机来实现电子钟等等。这些方法都各有其特点,其中利用单片机实现的电子钟具有编程灵活,并便于功能的扩展。
因此,本设计主要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由电源电路、单片机外围电路、按键电路、显示电路、闹铃电路、数码管片选驱动电路等组成。基于单片机设计的数字钟精确度较高, 因为序的执行过程, 指令都不影响定时器的计数从而, 使钟的度仅仅取单片机器周期电路和定时器硬件电路的精确度, 程序较, 靠性好的石英表和电子表的区别读如果们想它应用控制, 只要对上述程序和硬路稍修改, 便得到时控实用系统, 从而用到作与生产中去。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单金玲, 张伯珩, 边川平, 李文刚. 相机系统中单片机电路的可靠性设计[J]. 科学技术与工程 , 2007,(01)
[2] 樊向党, 孙文林, 王海军. TLV5614串行DA转换器与51内核单片机的接口设计[J]. 仪表技术 , 2006,(01)
[3] 马彪,. 多位LED串行显示电路设计与应用[J]. 电子工程师 , 2006,(02)
[4] 刘华东.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第二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5] 彭为. 单片机典型系统设计精讲实例[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5: 275-297
[6] 求是科技. 8051系列单片机C程序设计完全手册[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4: 399-420
[7] 张萍.基于数字温度计DSI8B20的温度测量仪的开发[J].自动
化仪表,200728(6)64—66
[8] 王艳菊,李东明,王玉田.CH 传感系统微弱光电信号处理电路
[9] 赵文博. 单片机语言C51程序设计[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10: 176-194.
研究[J].自动化仪表,200627(10)33—38
[10] 万福君,潘松峰.单片微机原理系统设计与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15-31. 
[11] 孟贵华. 电子元器件选用、使用、一本通[J].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 27-49.
[12] H.-G. Brachtendorf, G. Welsch, R. Laur. A novel time frequency method for the simulation of the steady state of circuits driven by mutli-tone signals[J]. in proceedings of the 1997 IEEE ISCAS, vol. 3: 1508–1511, 1997.
[13] J. Roychowd hury. Efficient methods for simulating highly nonlinear multi-rate circuits[J]. in Proceedings of the 34th  DAC: 269–274, 1997.
[14] Albert Leon –Garcia,Indra Widjaja. Radio Frequency and Microwave Applications[M].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undamental Concepts and Key Architectures. Prentice Hall, 2006.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