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1:10.13796/jCi.1001-5019.2021.03.016
“双循环”新格局下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若干重要关系探讨
张学良,吴胜男
摘要:当今世界时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E趋复杂,中国站在“第二个一百年”的新起点,亟待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长三角作为代表我
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区域,其一体化发展既肩负着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路径的战略使命,更肩负
着完善制度基石、寻求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的责任与担当。为此,须统筹主革与开放、主府与市场、对外
与对自、中央与地方、中心与外庭的关系:(1)改革与开放并重,坚定不移奉行开放战略,依靠间革探路,
顺应客观局势变化,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2)政府与市场互补,理清政府
—
“有5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的补位与服务作用;(3)对外与对与市场的边界,坚持“有效市场”—
内和静统一,统筹国机国内两个大局,一方面依托对内开放和区域合作构建内循环,另一方面通过“走出
去”和“8进来”进一步扩大外循环;(4)中央与地方齐心协力,坚持中央统一领导,全盘统筹、重点突破,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执行力与能动性;(5)中心与外围联动,依托都市圈建设、走廊经济、新型飞地模式
实现中心城市与外围地区的互利共赢”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双循环;自由贸易试验政;改革开放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自-5219(2021)03-2132-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AZD006);上海财经大学创新团队项目(2016140393);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CXJJ-2022-353)
作者简介:张学良,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吴胜男,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从量的提升转到质、量共抓的新时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既面临我国深化对内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经济密度不高、增长动力不足、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等诸多挑战”2020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更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①。
全方位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构筑我国强劲活跃增长极,要以先行先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使命,既要注重把握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立足现实,充分考虑长三角地区的具体实际;既要着2于发挥当前比较优势,又要体现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学术界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核心关系论述的文献较少。张学良等(22191无)提出,促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处理好经济发展质与量并行、空间尺度大与小分明、城市分工一体化与个性化并进、城市内部条与块串联等四对关系,即以量的增加提高经济集聚水平,以质的提升激发发展潜能;注重顶层设计的大
①《习近平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20年4月22日,http://V 2222-08/22/c_1126399992.htm.
132
张学良,吴胜男:''双循环”新格局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若干重要关系探讨
战,因地制宜的政头并进;存异发展政策,充分发挥各城市比较优侥“从城面”;以带济现城市「部块济的「联动村.虽「区*■化发展已经在建立政府间协调机制、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生态环境联合共治、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在辩证处理“质与量”“大与小”“同与异”“条与块”这四组关系的基础上,更要统筹顶层设计29力于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制度问题,进-步科学认识和处理一体化一程中体制机制层面改革与开放、政府与市场、对外与对内、中央与地方、中心与外围这几对重要关系。准确把握这些关系,对于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有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改革与开放的关系
从4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40多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点及面,使国个
落后和封闭的国家,跃升为GDP居全球第二、的经济体。中国漫济停滞后的重新崛起雇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张军等,2099)村回顾改革开放历程,一方面,我
国面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探索,在市场高度缺失的情况下,要完成经济体制的转型,既缺乏现成的理论指导,又没有可供参考的历史经验,必须摸索前进;另一方面,当时我国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经济体,与世界技术可能性边界前沿有相当大的距离,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引进、学习、模仿已有技术来发展经济,所以需要依靠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较快实现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因此,面对市场缺失和后这两个区别于发:济体的关构性问题,必须同时一市场化改。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卜-,我国才最终定出一条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如融诉国是一个改的“空间试政,那么,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必定是试验场上的排头兵。改革开放可以说是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动力源泉,从安徽凤阳农村改革到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合东一发运,,氏三角地区多项国家改革开放试点的生动实践(图4),带动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2018年底,,-地区已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贸往来,有493414家外资
三角注册登记,占全国注册登记外资企业总数的32.66%,外商投资总额从4992年的233.22亿美元上
133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621年第3期
升到2018年的24997.26亿美元,带动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2万亿元①。
早在29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就是远东著名的贸易、经济和国际金融中由对,城市经济总量用金融证券市场规模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由于历史原因,23世纪下半叶上海的国际地位开始下降,香港逐渐取代上海,成为亚太地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旅游和信息中心(姚士谋等,2663)。1998年改革开放和“十六字方针”提出后,上海开始大力发展对外贸易,重新参与世界经济循环。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长三角地区划时代发展的新起点。如今,浦东新区已发展成为全球金融机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形成了强大的资源集聚与配置能力。数据显示,2220年,浦东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达94亿美元,占上海全市的49%②。浦东开发开放带动上海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同时,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苏南地区凭借其同属江南地区的历史渊源、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条件以及乡镇企业奠定的良好工业基础,积极承接国际资本转移。特别是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的设立,拉开了苏南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历史帷幕,带动苏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区别于江苏省的发展模式,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股份合作与合伙制等合作经营模式的出现,浙江省民营经济开始腾飞。同时,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浙江省民营企业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表现出根植本土、面向全球的强劲活力。2004年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创建和2008年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立,是安徽省立足自身科教资源优势,探索依靠自主
创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新路径的主动作为。21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使上海再次成为全国开放模式创新的窗口。自贸区充分发挥制度创新的先行先试作用,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不仅使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核心功能不断提升,长三角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而且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2仅在2114年底,就有35项改革事项由国务院发文在全国其他地区复制推广(周效门等,2019)。
在当前世界经济衰退、国际秩序受到严重冲击2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开启、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际,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必须继续统筹好改革与开放的关系,既不能受国际环境影响就此减缓甚至停止对外开放的步伐,也不能脱离客观实际,盲目改革,要顺应客观局势变化及时调整策略,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依靠改革探路,充分发挥改革红利。
一方面,推进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要重视功能载体的重要支撑作用。作为上海自贸区的实际承载区、“五个中心”核心功能区,浦东要继续做好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建设工作,当好“先行者中的先锋者、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带动浙江自贸区、江苏自贸区、安徽自贸区共同拓展发展空间”此外,随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的批复,要充分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平台作用,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要素出入境集散地,促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更加高效便捷流动,全面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形形成全球高端要素配置新
高地。
另一方面全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要在体制机制层面积极创新、先行先试。长三角生态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长三角深化对内开放的改革试验田,要在保持现有行政管理框架不变的前提下,着眼于一体化示范区的重大使命,探索出跨区域协同发展、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要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多赢合作新模式,系统集成改革举措,为其他地区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此外,要建立健全合作共赢的开放发展新体制。积极探索和建立长三角上海港、宁波一舟山港和南京一吕四港的协调推进机制,利益共享机制,风险共担机制;充分发挥上海国际枢纽港的辐射带动作用,高质量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构建辐射国内外的全球供应链枢纽。
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体
①数U来源:国家统计局o
②数U来源:关于浦东新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9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134
张学良,吴胜男:双循环”新格局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若干重要关系探讨
制转型期,市场在收入分配、公共物品供给、外部性、就业等领域存在一定缺陷,这就需要政府及时补位、加以调控。但我们也必须明确,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限制政府的治理边界,避免行政命令式的政府指导导致的效率损失(范恒山,2018)。市场因外部性失灵,政府则因内部性失灵,非我即他都是不完善的。因此,平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其关键在于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如何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一体化发展的本质就是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实现资源要素无障碍跨区流动与配置。市场驱动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逻辑起点,而政府的积极作为、政府之间的主动合作,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开始就有企业的参与和政府的推动。改革开放之后,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江浙两省与上海的民间合作不断深入,城市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8982年上海经济区被批准设立,形成了长三角城市的雏形。8992年,上海、无锡、宁波、舟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南通、常州、湖州、嘉兴、镇江等9个城市成立长三角十四城市协作办(委)主任联席会。8999年,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正式成立形协调会最初每两年举办一次,后改为每年一次,至2020年已成功举办二十届(表1)。以城市经济协调会为代表的区域合作机制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张学良等, 2017)。现阶段,长三角区域合作在组织架构上形成了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为决策层,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和市长联席会议为协调层,以联席会议办公室、重点合作专题组、城市经济合作组为执行层的“三级运作”机制。依托系统的区域合作机制,各城市间就市场难以发挥作用的旅游协作、交通规划衔接、科研设施共享、交通卡互通、环境共治、医保共享等多个领域签订了合作协议,充分发挥了政府的补位与服务作用,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良好发展模式。
表1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历次会议
届次年份承办地会议内容
11997扬川探索长三角城市整体优势和建立更高层次的协调关系专题。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章程》,确定由杭州市牵头的旅游专题和由上海市牵头的商贸专题为合作突破口。
11999杭川区域合作与旅游商贸专题,加强区域科技合作,研究筹建国内合作信息9。
34621绍兴抓住机遇发展大旅游专题,明确提出在长三角共建大旅游圈,研究编制区域发展规划。
45223南京世博经济与长江三角洲联动发展专题,通过《关于以承办世博会为契机,加快长江三角洲城市联动发展的意见》。
55622上海完善协调机制、深化区域合作专题。签订《城市合作协议》,确定信息、规划、科技、产权、旅游、协作六项专题工作。
65225南通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提升长三角综合竞争力专题,签订《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南通)协议》。
75626泰川研究区域发展规划,提升长三角国际竞争力专题。听取《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编制情况,新设交通一卡互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长三角资料信息中心筹建等合作专题。
25627落实沪苏浙主要领导座谈会精神,签订《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常川)协议》。
25669湖州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务实推进长三角城市合作专题。签订《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湖川)协议》,新设长三角金融合作、医疗保险合作两个专题和长三角会展合作课题。
95282嘉兴利用好世博机遇、放大世博效应,推进长三角城市科学发展专题,新设园区共建专题和异地养老合作、现代物流业整合提升课题。
114691镇江高铁时代的长三角城市合作专题。签订《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镇江)协议》,新设长三角农业合作专题,高速交通发展中长三角经济区域空间结构重塑研究等九个课题。长三角城市
125681台州陆海联动,共赢发展专题。签订《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台川)协议》,新设长三角地区专利运用合作体系建设和长三角城市口岸合作两个专题。
52013合肥长三角城市一体化发展新红利—
—创新、绿、融合专题。签订《长三角城市环境保护合作(合肥)宣伦》和《长三角城市实施创新驱动推进产学研合作(合肥)宣伦》。
135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续表利
届次年份承办地会议内容
442014盐城新起点、新征程、新机遇—
—共推长三角城市转型升级专题”签订《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盐城)协议》,新设长三角城镇化提升主要路径及智能支持研究专题”
392519马鞍山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
—共推长三角城市新型城镇化专题”签订《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马鞍山)协议》,批准成立长三角协调会健康服务业专业委员会”
392016金华“互联利+”长三角城市合作与发展专题”签订《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金华)协议》和《互联利+长三角城市合作与发展共同宣0》,批准成立创意经济产业合作专业委员会”
472017淮安加速互联互通,促进带状发展—
—共推长三角城市一体化专题”签订《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淮安)协议》”
02放16衢川建设大花园,迈入新时代—
—协同打造绿美丽长三角专题”批准成立长三角协调会大数据应用专业委员会、长三角协调会新能源产业专业委员会”
392019芜湖构筑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长三角城市担当与作为专题。审议通过《关于吸纳蚌埠等7个城市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提案》”
252放20连云港新动能、新格局、新作为专题。审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重点合作事项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签约了中德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
在新阶段,深入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进一步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有效市场”,即必须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指向”要坚持从完善市场机制出发,以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建设统一进开放进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目前,长三角地区统间的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地区之间市场准入、监管规则尚未有效对接,要素流通不畅,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而坚持“有为政府”,即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弥补市场不足”未来,长三角各地政府仍要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更多强调服务型功能,在战略规划协同、重大设施和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共享、环
境共治、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刘志彪等POU)”
第一,要对影响长三角市场一体化发展、具有地方保护彩的各种有形和无形壁垒进行梳理,逐步清除区域内和区域间市场中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存在的“堵点”和“痛点”,清除行政壁垒,让资本、人才、技术、信息、土地等要素自由流动,充分参与产品和服务的创造过程。
第二,要逐步实现统一的市场规则、统一的信用治理、统一的市场监管,在食品安全、旅游、生态环境等领域形成标准化体系,建立跨区联动奖惩机制,防范区域系统性风险。同时,与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居民全方位有机联动,有效压缩地方政府权力自由裁量空间,形成立体性的监督与促决机制。
第三,要强化信息体系建设。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推行的“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改革均取得了较好成效。未来,要进一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在不断拓展业
务领域的同时,提高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可通过统一企业和众的办事事项《包括受理方式、数据格式、证明材料、办理流程等,促进各地政府之间窗口服务、监管等工作的体力互认。
三、对外与对内的关系
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发展经验,长三角经济增长的突飞猛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
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20世纪90年代浦东的开发开放,率先探索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方式,缓解了当时资本极度短缺的情况,为长三角地区释放了第一轮对外开放红利(钱运春,2010)。进入21世纪,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时契合全球产业布局调整新机遇,长三角地
区享受第二轮对外开放红利,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迅速增加(图2),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不断增多(董筱丹等,2042)”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遭遇重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大。2018年,中美贸易争端加速升级,两国进入前所未有的贸易摩擦期。但历史经13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