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_长江三角洲城市分析
长江三角洲城市分析
长江三角洲城市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它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的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共15个城市及其所辖的74个县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近年来,长三角以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2004年上半年,这一地区以占全国2%的陆地面积和约占10%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全国26%的GDP,完成了全国37%的外贸出口额,吸引了全国52%的实收外资,其经济总量领先于我国另外两大城市——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
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沿江发达地带交汇部,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其核心城市上海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长江三角洲城市人口数量已接近北美、西欧、日本的世界级城市,并有可能突破1亿。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最迅速、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构造世界级城市条件已基本具备。率先建设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能为探索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进行试验、积累经验,为我国城市建设提供示范。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近1/4。改革开放后,长江三角洲多次出现大规模工业化浪潮。首先是乡镇工业异军突起,浦东开发后外向型经济又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台湾电子信息制造业大批转向长江三角洲,上海、苏州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城市处在中国东部“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对内、对外
经济联系都十分便利。长江三角洲城市有如此优越的条件,因此能够成为世界级城市,成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枢纽,从而加速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加快中国的经济国际化进程。
城市的发展应该遵循一定的城市发展规律,在城市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的重点区域。长江三角洲城市是世界第六大城市,根据城市发展理论和对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趋势与走向的分析,目前长江三角洲城市的发展已进入城市带发展规律的第二阶段。即着重发展中心城市城郊地区,加强城市功能定位,加快整个城市带城市网络高级化。目前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的重点发展区域应该有以下五类:
1.区域内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城,上海。
2.区域内新兴的中心城市,如苏州、无锡。
3.区域内重要功能型城市,如旅游与加工产业中心苏州、无锡,行政文化和商业中心南京、杭州,港口集散中心宁波、舟山、大小洋山等。
4.区域内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如上海的崇明、苏北的扬州、南通,浙北的嘉兴、湖州。
5.区域内中心城市的郊区城镇;如上海的松江,杭州的萧山等。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加之有着发达的水系、丰饶的土地优于全国的农业、手工业,使其在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就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可观的城市。从明代到清代,长江三角洲出现了九座较大的商业与手工业城市纺织业及其交易中心南京(江宁)、杭州、苏州、松江;粮食集散地扬州、无锡、常州,印刷及文具制作交易中心湖州。而上海(元代始设县)此时已发展成为沿海南北贸易的重要商业中心。自近代以来的150 多年的时间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长三角城市
(1)战争后,对外开放条件下商品经济初步大发展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新兴现代工商业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842~1949年)该阶段外国商品开始涌入中国,中国原料型产品开始向外出口,外商贸易与金融机构也开始进入中国。同时进口替代性的早期现代工业也开始发生发展。此时的上海在19 世纪下半叶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崛起为一座工商业大
都市,到20 世纪30 年代成为了整个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工业中心。同时无锡、南通、宁波也通过优越的地理区位对外通商、以港兴市成为次一级的重要城市。而南京、杭州、镇江、苏州、常州等老城因为大运河的衰退而地位下降。
(2)计划经济体制年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趋同阶段。(1949~1978年)
该阶段在种种特殊的环境条件下,中国选择了苏联式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和封闭型经济发展战略。
各城市千篇一律大办工业,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使得城市功能趋同,城市化进程极其缓慢。
(3)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城市功能重新分化重组。
上海以其优越的地理区位重新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整个城市的经济中心、第三产业关系、城市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和分工。通过以上对上海及其周边城市历史上,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兴衰发展演变过程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中重点城市的发展是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的基础上,依靠港口、航道、交通枢纽等重要区位,内引外连,以上海为贸易、金融、信息中心向海外发展。这也是中国经济从封建农业经济向半封建半殖民经济近而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使然。解放后虽经历了计划经济的趋同化发展阶段,但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调整,依然回到了依托上海、依靠交通、向海外发展的方向上来。这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其间上海的中心地位有一个从确立到消失到再确立的过程,整个三角洲城市的城市网络也经历了从发展到停滞到再发展的过程。由此可见一个中心城市的确立对一个城市带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