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读图使学生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读图分析长三角便利的交通条件以与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的状况。
3.了解区域发展对人们学生活方式的影响。
4.了解本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旅游业。
5.相识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整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培育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和热忱。
2.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育学生从图文中获得地理信息的实力与综合分析实力,驾驭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相互探讨、合作探究,使学生养成团结合作意识。
2.通过对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肯定的国际视野,培育民族骄傲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便利的交通。
2.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3.水乡文化特与旅游
教学难点:
1.对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作出评价。
2.对比成都平原和长三角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大家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是说苏州、杭州景很美,就像天堂一样。
老师:不错!这里有我国闻名的旅游胜地,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宛如人间仙境。这里不仅漂亮,而且富裕。在这里,人们可以泛舟河湖,闲逛园林古镇,尽情领会江南景的美妙;还可以走进现代化的都市,感受经济的发达与旺盛。苏杭就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这节课我们就到那里看一看。
【设计意图】
长三角城市闻名作家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同学们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上就学过了,他们并不陌学生。用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导入新课,学生们会感到很亲切,有似曾相识之感,简单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很快融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推动新课
老师(出示教学目标):请大家齐读教学目标,仔细领悟,然后带着目标学习本课。
老师(出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请大家读图,结合P50——51课文,完成下面题目。
1、指图说出长三角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对本区的地理位置作简要的评价。
3、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4、本区为什么被称作“鱼米之乡”?
5、本区交通状况如何?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第一部分学习的是长三角的概况,题目难度都不大。学生读图看课文基本上都能解决。通过自学,学生对长三角的概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也熬炼了学习实力。
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学生指图介绍)1、纬度位置:30°N——32.5°N
 2、 海陆位置:长江下游,面临黄海和东海。
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京杭运输河、南北铁路干线,可以联系广阔的内陆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的发展供应了优越的条件。
(学生指图介绍)3、本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地形以平原为主。(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4、本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同时,这里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闻名的“鱼米之乡”。
5、本区地处江河交汇之处,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京杭运输河沟通南北,自古水运发达。京沪铁路和沪杭铁路交汇于上海,加上高铁和高速马路的快速普与使得本区的水陆交通非常便利。
老师: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河流对本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下面请同学们仔细探讨一下都有哪些影响呢?(支配学生分小组探讨,然后派代表发言,老老师巡察,参加、指导小组探讨)
(在老老师指导下完成)
【设计意图】
这是一道相对开放的题目,让学生了解区域内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来说有肯定的难度。让他们合作完成,老老师加以指导,培育学生的团结协作实力。
学生展示探讨结果:(只要合理即可)
1、为农业发展供应浇灌水源,有利于农业发展;
2、供应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对外联系;
3、沿河港口多,便于发展造船业;
4、为工业发展供应水源,且有利于工业原料和产品的运输。
5、为居民学生活供应水源,有利于提高学生活质量。
6、河流众多,淡水丰富,有利于渔业的发展……
(P51活动题第1题答案)
老师(展示都江堰灌区图和都江堰图):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由岷江与其支流冲积形成。下面大家阅读P52的图文资料,分小组合作探究:岷江和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完成活动题第2题。(把学生分成两小组,分别探究(1)、(2)两小题,然后小组间沟通,老老师巡察,参加、指导)
(在老老师指导下完成)
【设计意图】
这两道题目探讨的是河流和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对初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我支配学生课前先搜集资料,进行初步的探究,课上再分小组合作探究,试着得出正确的结果。老老师赐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
【老师精讲点拨】
1、岷江流经成都平原的西部,为农业的发展供应了丰富的浇灌水源,有利于农作物的学生长;但是降水量多的年份,河水猛涨,也会沉没成都平原大片的农田,造成水灾。
2、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限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退了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始终发挥着防洪浇灌作用。
(P52活动题第2题答案)
老师:处在河流的不同河段,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也不同。请大家读图7.13和7.16,以
成都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为例,说一说河流对它们的影响有什么不同?(结合刚刚学过的内容,仔细探讨总结,请同学发言,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
【设计意图】
这道题也有肯定的难度,但是在完成1、2两题的基础上再做相对就简单了。给学生肯定的思索时间,让他们自己探讨解决,熬炼他们的思索、分析、总结实力。
学生展示探讨结果:
上游成都平原:河流为区域发展供应水资源、水能资源;
下游长江三角洲:河流为区域发展带来水资源、水路交通、渔业的便利。
【转承】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自古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目前,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长江三角洲城市。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其次部分:我国最大的城市。
老师(出示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请大家读图和P52——54 的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分别出人口超过500万和超过100万的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哪一个?试介绍1——2个本区城市。
2、这些城市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3、本区经济发达,有我国最大的沪宁杭工业基地,说一说本区发展经济有哪些优势?
4、长江三角洲是如何对内陆以与全国的经济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这几题旨在使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和经济状况,难度不大,部分内容以前也有所接触。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读图分析实力和思索总结实力。
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1、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上海、南京、杭州。最大的是上海。
人口在100万——500万的城市:江都、扬州、如皋、镇江、南通、无锡、苏州、江阴、常熟、宁波、湖州、启东、宜兴等。
学生介绍1——2个城市(略)
2、城市大多分布在河流沿岸(京杭运输河沿岸)
3、本区发展经济的优势:
农业方面: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②水热足够,雨热同期 ③河湖密布,浇灌便利
工业方面: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工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 ④科技水平高 ⑤劳动力丰富,素养较高。
4、以长江为纽带把长江三角洲和西部广阔地区连接起来,向西辐射,带动西部经济的发展;位于沿海居中位置依靠海运把南北连接起来,向南北辐射;通过长江众多的南北支流和南北铁路干线把南北和内地连在一起,对全国经济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