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评价--兼论疫后时期的物流新体系建...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2021年3月Mar.2021长三角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评价
—兼论疫后时期的物流新体系建设
王鹏1张茹琪1李彦2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州510632)2(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合肥230039)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过后,实现物流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物流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2018年长三角27个城市的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内各城市的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上海位列第一,但有18个城市的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低于均值;分维度来看,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基础指数、物流运载能力指数、物流产业绩效指数和技术创新能力指数的均值较高,而绿发展成效有待加强;27个城市可以被归为4个梯队,各梯度的物流发展呈现不同的特征。最后,本文从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共享平台、智慧物流、绿物流和物流发展环境5个方面,就构建疫后时期的物流新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物流新冠肺炎疫情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聚类分析法
DOI:10.3969/j.issn.1004-910X.2021.03.003
〔中图分类号〕F127;F259.2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高效便捷的物流运输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域间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对提高区域应急能力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早在2009年2月,物流业就被纳入国家十大调整振兴产业之一,并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18年,国家先后公布了145个物流枢纽城市和18个国家级物流枢纽,各省市也积极制定政策规划,大力支持物流枢纽的建设。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初期,我国物流行业面临运输渠道受阻、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给区域间应急物资的调配带来了不小的困难[1]o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了要提升一体化运输服务能力、提高城乡物流配送效率。作为国家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高质量的物流运输将为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有必要客观评价长三角各城市的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这对于加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提高跨区域应急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1文献综述
近年来,学者们逐渐聚焦于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相关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1)许多学者从产业层面对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阐述。黄永福(2020)认为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o 陈方健(2019)认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应当包含低成本、高效率、高服务水平和绿发展4个方面的内容[2]o
(2)物流高质量发展受多因素制约,部分学者关注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收稿日期:2020-10-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更耐灾重建'(BBB)的产业集韧性演化机理、综合评估及优化提升研究”(项目编号:72074096);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项目“‘双循环'格局下安徽自贸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AHS KXZX2020D05)。
作者简介:王鹏,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技术创新。张茹琪,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创新、应急管理。李彦,通讯作者,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城市经济、技术创新。
—21—
陈方健(2019)认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企业服务能力、信息化与标准化水平、物流运行环境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这五大因素制约着我国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2]o肖建辉(2020)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指出我国物流业与美、日、欧等国家相比,在物流成本、服务水平、生产率、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性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3]o (3)物流高质量发展是在一定动因作用下不断演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不少学者对其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汪鸣和陆华(2018)认为我国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及趋势应该围绕着物流服务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以全新的产业形态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并通过物流服务创新支撑,引领经济产业整体提质降本增效⑷。朱煜(2019)指出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和信息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5]o王玫和兰洪杰(2015)认为物流高质量发展必须要突破互联互通能力、物流服务能力、物流创新动力的瓶颈,通过效率、动力和质量提升来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6]o
此外,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背景,许多学者探讨了物流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了完善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于春艳(2020)认为应当充分发挥专业物流公司的作用,保持应急物流的常态化培训和演练[7],李丽(2020)则认为应当大力发展智慧物流、绿物流和协同物流,以推动物流行业的优化升级[8]o袁强等(2020)系统总结了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在防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经验教训,认为应当加快建立应急联动响应机制,从而逐步形成物流的新业态和新模式综上所述,已有许多学者就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影响因素、改善路径等方面展开了多角度的研究,但存在以下3点不足:
(1)多数学者关注于同一地区或国家总体层面上的物流行业发展问题,缺乏对跨行政区域层面上的对比分析;(2)相关研究在对物流高质量发展问题进行分析时,缺乏必要的定量研究;(3)疫后时期下,如何更好地推动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鲜有学者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基于此,本文以长三角区域为例,探讨27个城市的物流高质量发展问题,对构建物流新体系、促进区域间合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2长三角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2.1指标选取
物流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既与产业内的制度、结构、组织、资源限制等因素密切相关,也会受到外在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力水平、技术发展、人才和体制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借鉴郁玉兵等(2013)〔10〕、魏国辰和冀雪华(2019”11〕的研究,本文从经济发展基础、物流运载能力、物流产业绩效、技术创新能力和绿发展成效5个维度,选取20个具体指标对长三角各城市的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
(1)经济发展基础:经济基础是区域物流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增加了对区域物流的需求,而且也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等方面为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持[12]o 因此,有必要对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考量。本文选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进出口总额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
(2)物流运载能力:实现物流高质量发展需要有强大的物流运载能力作为支撑。物流运载能力取决于
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人力资本投入,这是因为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为物流运输提供必要的发展环境,而物流从业人员的增加也能够促进物流产业的集聚。本文选取城市载货汽车数量、建成区路网密度、物流仓储用地面积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从业人员数量作为运载能力的代表性指标。
(3)物流产业绩效:物流产业绩效决定着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市场的繁荣程度,提高物流绩效对于增强城市竞争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保障民生都具有重大意义[13]o对此,本文选取货物运输量、货物周转量、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邮政业务收入作为物流产业绩效的衡量指标。
(4)技术创新能力:杨守德(2019)指出,技术创新在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提升物流技术创新能力能够显著改善物流业运行
—22—
质量[14]。本文所指的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信 息化水平和城市创新能力,信息化水平决定着物 流行业供需信息能否及时对接, 而城市创新能力
的高低则直接决定了物流行业转型升级与变革发
展的速度。本文选取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移 动电话年末用户数作为信息化水平的代表性指标, 选
取R&D 内部经费支出额、专利申请授权量作为
创新能力的代表性指标。
(5)绿发展成效:新时代下,加快绿化
建设已成为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2]。
为提高物流绿发展成效,需要在加工、包装、
仓储、运输等环节上尽量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
负面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快推进物 流发展模式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方向转
变。本文选择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
放量、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以及建成区绿化覆盖
率作为绿发展成效的衡量指标。
本文原始数据源自2019年的《中国城市统计
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
鉴》、《浙江统计年鉴》、《安徽统计年鉴》、长三
角各市的统计年鉴以及其统计公报。
表1长三角城市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
总体层A
分维度层B
指标层 C
权重
方向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C1
0.0115
+经济发展基础B1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C2
0. 0459+进出口总额C3
0. 0991+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固定资产投资额C4
0. 036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C20
0.0103
+
载货汽车数量C50. 0529+建成区路网密度C6
0. 0235+物流运载能力B2
长三角城市物流仓储用地面积C7
0. 077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从业人员数C8
0. 1027+货物运输量C9
0. 0547+货物周转量C10
0. 1649+物流产业绩效B3
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C11
0. 0423+邮政业务收入C12
0. 0786+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C13
0. 0361+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C14
0. 0419+技术创新能力 B4
R&D 内部经费支出额C15
0. 0625+专利申请授权量C160. 0404+工业废水排放量C17
0. 0073-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C18
0. 0047-绿发展成效B5
工业烟(粉)尘排放量C190. 0059-物流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2测度方法借鉴郭湖斌和邓智团(2018)的做法[12],本
文采取熵值法来构建城市层面的物流高质量发展
指标评价体系,进而对2018年长三角27个城市
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具体步骤如下:
(1)构建判断矩阵P  =( a, ) ”x ”。采用极差标
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正向指
标和负向指标所代表的含义不同, 因此需要采用
— 23 —
不同的算法,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X  -min 正向指标:a? = 9 /
(1)
丿 max 』, -mrn y
max - -X --负向指标:a - =----------(2)
max --min 其中,X 劝和°可分别为第i 个城市第j 项指标 标准化前后的数值(i  =1,2,3,…,n ; j  =1,2,3,
…,肌)。为避免0和1情况的出现导致结果偏离
实际,min .为第j 项指标最小值的0. 99倍,max .
为第j 项指标最大值的1. 01倍。
(2) 计算指标a i }的比重u ,% = a ij /
^ a i }。
(3) 计算指标j 的信息熵e },勺二-k 工%
l 叫,其中k  = ( 1 /ln 肌)。
(4) 计算指标j 的信息熵冗余度场,场=1-
勺,场越大,则指标冗余度就越大。
(5) 计算指标j 的权重Wj , Wj 二g /乞gj 。(6) 最后,利用多目标线性加权法来计算城
市i 的物流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F i ,其中F i  =乞;1
1.00
0.90 0.88760.80
wu 。
3长三角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结果 分析
3. 1长三角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总体分析
图1展示了 2018年长三角27个城市物流高
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通过计算可知,长三角
27个城市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均值为0. 1685,
其中有18个城市的数值低于均值。从指数排名来
看, 长三角 27 个城市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着
明显的差异,上海的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位列首
位,其综合发展指数咼达0. 8876,而物流咼质量
发展水平最低的是铜陵,其值仅为0.0404,作为 长三角区域的核心城市,上海在物流发展方面始
终发挥着强劲的引领作用。分省份来看,江苏、 浙江两省城市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均值也要高
于安徽城市的均值,说明长三角物流发展的断层 现象较为严重。
o  O
6 5O.O..40
图1长三角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结果
从图1还可以看出,对于经济总量较大的城 市(如上海、杭州等)而言,其物流高质量发展 水平往往较高,但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正相 关关系。事实上,城市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不仅
与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有关, 还与地区主导产业 紧密相关,如温州、台州、金华3个城市,虽然
它们的经济总量相对不高,但其物流高质量发展
水平却远高于扬州、镇江等经济总量较大的城市。
3. 2长三角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分维度评价
表2给出了长三角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分 维度测算结果, 可以看出, 各城市在分维度上的
物流发展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 就均值而言, 物
流产业绩效指数最高(0.0398),物流运载能力 指数第二(0.0381),而绿发展成效的均值结
果最低(0.0189),这说明长三角各城市的物流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总体较好, 运输效率相对较高,
但在绿发展方面仍需加强。
— 24
表2长三角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分维度测算结果
城市经济发展基础物流运载能力物流产业绩效技术创新能力绿发展成效上海0.1887(1)0.2322(1)0.27
49(1)0.1792(1)0.0125(26)南京0.0520(5)0.0799(2)0.0668(5)0.0674(4)0.0199(15)无锡0.0473(6)0.0330(11)0.0365(8)0.0519(6)0.0130(25)常州0.0379(8)0.0240(14)0.0198(14)0.0320(13)0.0175(21)苏州0.1050(2)0.0491(7)0.0786(4)0.0987(2)0.0065(27)南通0.0341(10)0.0356(10)0.0418(7)0.0395(9)0.0218(9)盐城0.0240(14)0.0291(12)0.0194(15)0.0258(15)0.0204(12)扬州0.0175(17)0.0228(16)0.0173(17)0.0248(16)0.0217(10)镇江0.0144(21)0.0226(17)0.0131(19)0.0173(19)0.0220(6)泰州0.0149(19)0.0265(13)0.0262(12)0.0214(18)0.0220(7)杭州0.0634(3)0.0753(3)0.1014(3)0.0840(3)0.0147(23)宁波0.0602(4)0.0502(5)0.1024(2)0.0590(5)0.0175(20)嘉兴0.0237(15)0.0155(21)0.0179(16)0.0295(14)0.0130(24)温州0.0387(7)0.0471(8)0.0267(10)0.0215(17)0.0176(19)湖州0.0173(18)0.0079(25)0.0126(20)0.0495(7)0.0239(1)绍兴0.0314(11)0.0222(18)0.0053(27)0.0359(11)0.0181(17)金华0.0301(12)0.0445(9)0.0056(26)0.0376(10)0.0179(18)舟山0.0209(16)0.0119(24)0.0649(6)0.0015(25)0.0223(5)台州0.0276(13)0.0562(4)0.0266(11)0.0326(12)0.
0230(3)合肥0.0372(9)0.0501(6)0.0330(9)0.0452(8)0.0219(8)芜湖0.0148(20)0.0239(15)0.0214(13)0.0147(20)0.0193(16)马鞍山0.0041(26)0.0045(26)0.0126(21)0.0061(23)0.0167(22)铜陵0.0070(23)0.0022(27)0.0073(24)0.0008(26)0.0232(2)安庆0.0067(24)0.0140(22)0.0110(22)0.0074(22)0.0200(14)滁州0.0059(25)0.0196(19)0.0154(18)0.0085(21)0.0203(13)池州0.0039(27)0.0163(20)0.0062(25)0.0003(27)0.0228(4)宣城0.0093(22)0.0125(23)0.0095(23)0.0045(24)0.0205(11)均值0.03470.03810.03980.03690.0189最小值0.00390.00220.00530.00030.0065最大值0.18870.23220.27490.17920.0239
注:括号内为各城市物流高质量发展分维度指数的排名
图2展示了长三角27个城市在分维度物流指数方面的对比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经济发展基础指数:上海、苏州、杭州和宁波的数据位列前4,而安庆、滁州、马鞍山、池州则处于后4位。具体而言,上海为我国东部对外开放较早的沿海城市,港口贸易发展相对成熟,经济基础较为雄厚,因而在社会消费品零售、进出口贸易以及交通运输等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以制造业闻名的苏州,商贸流通较为繁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于上海,而进出口贸易总额仅次于上海,因而经济发
展基础指数位居第二。杭州和宁波分别具有电子商务产业集和港口优势,因此经济实力也较为雄厚,其经济发展基础指数仅次于上海和苏州。
—2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