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成化斗彩仿品及其当时的特点特征
历代成化斗彩仿品及其当时的特点特征
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明成化 斗彩花卉纹碗
成化斗彩 因精致小巧,釉润胎薄,娇巧玲珑,青花淡平实,用笔柔和以及历史赋予它众
多的人文附加值,因此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文物价值和经济价值。所以明、清以来如《长物志》《清秘藏》《博物要览》《南窑笔记》等众多著作中对成化斗彩多有推崇。明万历《 神宗实录》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斗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
相传成化宪宗黄帝的宠妃万贵妃对成化斗彩格外喜爱,因此宫里每天都要进呈1件。成化斗彩就是在这样一种邀宠的心态下发展的,从传世的小酒杯、小茶碗、小碟、小罐这些闺阁中的玩赏品看,均可佐证。
成化斗彩胎薄质细,釉面洁白蕴润,胎骨迎光有的呈肉红,有的呈牙白,胎釉器物内外一致,有的在器物的边角积釉处会呈现有淡淡的湖水,具备了文物最高价值的10要素:1.材料精,2.创意妙,3.工艺绝,4.本年造,5.品相好,6.存世罕,7.名气大,8.宫廷用,9.史料珍,10.时代清(以下简称:精、尖、绝、罕);是历来是藏家梦寐以求的上品。
成化斗彩的商业价值一直极为可观。如明代《万历野获编》中写到:“窑器初贵成化,次则宣德。藏品出手咨询:腰无零零零三腰无零腰无..//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顷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至银百金,为吐舌不能下。”清初《曝书亭集》中也记载:“万历器索金数两,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至近代成化斗彩的价格
更是一路上扬,以斗彩鸡缸杯为例l980年香港苏富比公司曾以480万港币拍出,创下当时最高拍卖纪录;1997年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以2917万港元成交,2005年又拍至2950 万港元。而斗彩“天”字罐也突破了千万大关。一件斗彩高足杯,只要品相好,价都在300-500万以上,且很少面世。
正因为成化斗彩具备了“精、尖、绝、罕”这四字内容,才构成了历代藏家对它情有独钟和成化后历代有实力王朝屡仿成化斗彩的局面。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如何鉴定成化斗彩?何为仿品斗彩?何朝、何代仿制过斗彩?以及历代斗彩仿品的特点和市场价值等谜团。
清雍正 斗彩缠枝花卉纹碗
下面就成化斗彩历代仿品的特点、辨伪等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一、斗彩仿品的历代足迹
成化斗彩起源于宣德,成名于成化。
1984年 在西藏日喀则萨迦寺发现宣德斗彩莲塘碗一对 ,后又在珠山遗址又出土过同类瓷片。原以为斗彩是成化年创烧,事实是在宣德青花五彩基础上创新发展的,成化年加以全方位完善提升、增加品种并作为烧造重点,由此成名。成化斗彩名气大增后,几代王朝都有仿制。从国内外博物馆、历次拍卖记录及市场上见到的器物来看,归纳起来大体上(不是绝对的)有7个朝代或时期仿制过成化斗彩。
1、 嘉靖朝
明弘治朝没烧过斗彩,到正德、嘉靖朝开始按成化图案和技术再烧斗彩。
关于斗彩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康熙、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
、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日斗彩。填彩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名曰填彩。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
由于成化本年的斗彩瓷器留传极少,早在明嘉靖、万历时就很名贵了。因此,从明嘉靖开始,仿制品就持续不断。正德斗彩虽有传世,但数量更少,仅碗、三足洗数件,以缠枝灵芝纹为典型。嘉靖青花五彩兴起也是烧造的重点之一,斗彩的生产只是少量。
嘉靖斗彩秞面偏灰黄,姹紫偏灰黑,黄彩带微红,杂质略多,成化青花发淡雅,嘉靖青花发浓暗偏灰,在泽等方面也不能与成化相比。
2、 万历朝
万历帝非常喜欢奇珍异宝,由于鸡缸杯的名贵,万历时仿烧,自成化斗彩鸡缸杯价值十万钱起,仿品开始泛滥,特别是斗彩鸡缸杯,天字罐、斗彩葡萄杯等仿品很多!但这些仿品都不能与成化斗彩相提并论!主要是釉呈灰黄、青花发灰暗、笔调僵硬、细弱,红彩浓带黑。彩的成分也明显减少,关键是成化使用的“姹紫”在以后各朝仿品上都没有出现,原
因是彩料配方失传根本仿不出来。万历斗彩基本没有任何创新,传世多为仿成化的制品。但由于胎釉淘洗精细度不同以及器物制作、烧成上的细微变化,都不可避免地留有本朝特征。如婴戏图小杯,咋看乱真,细看其口较真品微撇,整体造型不如真品秀美,彩也不如真品柔丽。
清康熙仿正德斗彩龙图折腹碗
3、 清朝康、雍、乾三代
进入清代,各朝多有仿制,尤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仿品的最多,工艺各有千秋,个别作品已具很高的水平,但还达不到乱真的程度。
这三朝期间的斗彩器不仅数量多而且工艺精、质量高,出现了继明成化之后又一个生产斗彩器的高潮。这一时期的斗彩作品分成了两大类:一为仿成化斗彩的制品,另一类为清代创新的产品。
其特点是:
①、康、雍、乾仿成化斗彩,在材料、器型、纹样、彩等方面,均已达到很高的水准,特别是雍正的仿品非常接近成化斗彩。遗憾的是仿品无论如何逼真,但都带有时代烙印。清官窑由于建立了严格的烧造管理体系和分工明确的技术流程,因此,从选料到胎、釉制的作都极为精良,纹样绘画工整有余,器型过为规整,烧成温度高,因此仿品没有成化器典雅、柔和、自然的味道。
②、康熙朝的斗彩在彩绘技法上基本上承袭了成化斗彩的风格,纹样采用平涂勾勒,纹绘彩略微超过釉下青花的边纹。但在彩运用和施彩工艺上还是有明显的本朝特征。康熙仿品的款识除书写“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款之外,多仿写“大明成化年制”青花楷书款;款识尚较逼真,但其布局占满杯的底面,字体线条稍粗,青花泽也稍重。此外,康熙的彩料不如成化的纯净,所以画面中的彩饰有极小的颗粒,这不仅是鉴别康熙仿成化斗彩的要点,也是康熙斗彩瓷的特点。
历代王朝
康熙朝在生产传统斗彩的同对,又创烧出了黄地、洒蓝地等斗彩器,从而使康熙斗彩瓷器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这类器型以盘、碗、杯、笔筒、壁瓶为多,个别也有稍大的多角形花盆、长腹盖罐、签式碗、方盒等制品, 纹样也以康熙朝流行的龙凤、莲池鸳鸯、缠枝桃、雏鸡牡丹、过枝凤、花卉果树、携琴访友等为典型。
③、雍正朝是清代斗彩瓷器烧制最成功的时期,其器物从纹样布局到彩的配合,以及填彩的工整程度均比康熙朝进步。其成就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在传统的斗彩呈中增加了金红,并在斗彩中融入了粉彩的技法,不仅增加了彩,而且打破了成化斗彩一件衣、花朵无阴阳向背的特点;第二是雍正斗彩绘画较以往的更为精细,釉上的各种彩都准确无误地填于纹样轮廓线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