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2019-2020年高一历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秦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由于这一学习内容涉及的历史阶段较长,应当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历史脉络,掌握各个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各种相关资料,插图等总结出对于历史规律的认识。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在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的成就的同时,应当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和腐败。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愈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历朝官制十分复杂纷乱,要全面详尽地掌握是十分困难的,应当要求学生了解其中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基本知识,认识政治史的主要特征。

(四)教具准备
幻灯片、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秦朝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之后中国历代政治体制沿袭秦政,君主专制政体逐渐强化。而本节就是总结了中国古代王朝专制政体逐步强化,政治权力逐步集中的历史。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方面的历史。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非常好。材料精辟地概括了秦朝君主专制政体中皇权的至高无上。事实上这种君主专制制度一直为秦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并且不断加以强化。那么君主专制政体到底是怎样得到强化的呢?它的演进和强化造成了什么影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君权和相权的斗争、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这四个方面来了解一下。
历代王朝引导学生看书,归纳出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核心内容或“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皇
权至高无上。(可举例说明)这种皇帝制度在中国维持两千年之久,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方才废除。
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君权和相权
  君主不是三头六臂,为了更好的执政,任命人员成为自己的政治助手,处理各种事务。中国古代王朝的宰相、丞相就是皇帝的主要助手。丞相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相权成为了皇权独断地位的最大威胁。皇帝在执政过程中,通常注意限制相权来独揽行政大权。因此,历代王朝的君主采取措施限制相权:(学生自行总结)
(1)汉武帝限制相权的措施:
    汉初继承秦制,但是两汉初丞相权力比秦朝丞相权力大,他集决策、司法和行政于一身,这样导致丞相与帝王之间在处理国家政事上常发生矛盾。汉武帝是西汉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一个帝王,在他执政时期采取了许多强化君权的措施。丞相频繁更迭丞相。这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治标”的方法。汉武帝还采取立“中朝制度”限制相权。
汉武帝认于公元前124年任命儒生公孙弘做丞相,改变了原来由贵族做丞相的做法,从而加强了对丞相的控制,以后经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起用他身边的一些侍从为尚书令、
侍中,参与国家大事决策,而让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只管执行皇帝下达的绍书、旨意和手谕等。这样,就形成了由尚书令、待中组成的“中朝”决策机构和由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执行机构。汉武帝故意提拔布衣亲信组成“中朝”,并由中朝对国家政事先作出决策,将原属丞相的决策权分割给了中朝,由此达到了削弱相权、强化君权的作用。
至此,丞相被夺去了决策权,权力受到限制。
(2)唐代限制相权的措施
    唐朝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是三省六部制。
唐代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与汉朝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唐朝中央机构中的三省主管都在行使宰相权,这样唐朝中央机构就有三个宰相,而汉朝时只有一个宰相。可见唐代相权一分为三,宰相的权力被大大削弱;三省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最终扩大了皇权,保证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心地位。
(3)宋代限制相权的措施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于是采取措施进一步削弱宰相的权力,即设中书门下,来行使宰相的行政权,后来又设“参政知事”分割宰相行政权,从而使相权进一步分散。
    可见,历代中央机构在不断调整、改革,但总的来说,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2.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你知道当今社会有哪些方式可以制约权力的滥用吗?
中国古代是如何防止和惩治权力的滥用呢?
设置监察机构。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即
秦: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中央: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
西汉:
地方:设刺史(引导学生看教材插图)
以后历朝:设御史台、都察院
这些措施有效吗?监察官对谁负责?所有的官员都受监察吗?古代的监察制度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2)评价(讨论)
教师总结归纳:监察体制的建立及不断完善,是为了防止官员腐败、贪脏枉法,滥用职权等,以适应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在执行过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3.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中央和地方政府所需要的官员如何选出?
表格打出,让学生看书填写
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实行时间 先秦时期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时期
特点 官位世袭,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的机会 由官吏察访合适人才,至魏晋南北朝发展为九品中正制 是一种考试选官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为中下层地主知识分
了提供了机会
重点讲解:
(1)选官制度建立的目的: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
(2)隋唐以来实行的科举制的评价(可让学生讨论)
(经讨论后,总结归纳),科举制作为一种考试选官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有利于中下层地主知识分子参政行政的机会,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制度对后世也产生极大影响。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制度日益僵化、固定化,特别是明清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多数是君主的忠实奴仆等,从而日益出现严重的弊端。
4.行省的设置
   古代中国领土辽阔,人口众多,中央如何有效的对地方进行管辖?对今天有何借鉴作用?
(1)概况(下面请学生到黑板上列表或作示意图)
(2)意义: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极大意义。
(课堂小结)简要叙述本节内容,即:君主专制政体,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在不断完善、演进及强化,其中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以皇权至高无上的核心;历朝历代积极调整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总的来说: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同时,为了强化专制统治,历代不断调整变革监察体制,选官制度。
    你知道金华在古代属于什么行政区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