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教版高一第二单元教案:第4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专题写作指导...
www.ks5u
 
像山那样思考专题写作指导   
  专题训练
记叙文中的场面描写。
  训练目标
1. 归纳场面描写的方法。
2. 运用场面描写的方法,描写生活中的场面。
3. 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展现生活中经历的场面。
  范文展示
例文1
 
叶君健
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经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但剧场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的丝绣的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
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又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现在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
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的国家里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点评:叶君健这篇文章场面描写非常出。在处理众场面的时候,先是人海中的,突出了人们的期待,也为后面的沸腾作铺垫。当女主角出场时,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 “卷起了一阵暴风雨”“像触了电似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凸现了观众对剧中人物的喜爱。当演出结束时,观众像潮水一样涌到艺术家面前,观众和艺术家打成一片。作品很好地处理了场面描写中的问题。
作者先写体后写个人,由面到点逐步深入。当描写梅兰芳的精彩表演时,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作者又把艺术家的唱词比作珠子,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看到艺术家那高超的表演。
这里的场面描写十分生动,反映了整个演出的盛况,反映了演员与观众水融,人民艺术家和人民心心相通,值得我们仔细揣摩。
例文2
对一头斗牛的尊重
 
伊卡纳西欧是西班牙著名的斗牛士。
那个周末,斗牛场内,一头高大威猛的母牛,脊椎上插着花标,鲜血淋漓,牛眼通红,气势汹汹地寻进攻目标。观众掌声如雷,欢腾啸叫着迎接主斗手伊卡纳西欧上场。
他抻开红木兰卡,垂直执一把锋利的长剑,向热情的支持者脱帽致意。人们瞬间安静,举起望远镜———伊卡纳西欧抖开木兰卡,正面引斗两个回合后,来了个舞蹈演员般潇洒、挺拔的侧身,双手在后腰部抖动木兰卡,健壮却不失灵巧的斗牛前腿弓,后腿绷,恼怒地擦着斗牛士的身体冲了一圈又一圈……
伊卡纳西欧精彩、惊险的引斗动作,惹得观众掌声如潮,尖声高叫。此时,伊卡纳西欧只要瞅准机会,挥剑刺入牛心,就可结束堪称精彩绝伦的表演,等着领取牛耳、牛尾、无数白手绢,再一次风光无限地退场。
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歌词
但伊卡纳西欧并不打算早早结束战斗。他背对着斗牛,微微斜过头,抖动木兰卡。刹那间,意外发生了。母牛弓身、低头冲过去,像起跑线上的短跑运动员,蓄足了力气爆发,猛地将伊卡纳西欧撞翻在地。木兰卡和长剑被踩在牛蹄下,伊卡纳西欧本能地两米,哪知被戏弄的母牛暴怒地冲过去,用坚硬的牛角叉住伊卡纳西欧,举起,摔下,再叉起,再摔下。血染红了伊卡纳西欧雪白的紧身裤,他躺在地上不能动弹。母牛野性大发,撂开前蹄就要朝伊卡纳西欧踩去。
天哪!所有观众惊得站立起来,骇然地注视着。两吨多重的牛踩踏到人身上,后果不堪设想,伊卡纳西欧命悬一线!千钧一发之际,徒弟、助手们蜂拥而上,用粉木兰卡引开了斗牛。
助手们扶起伤痕累累的伊卡纳西欧,护送他出场。可浑身是血、一瘸一拐的伊卡纳西欧,却拨开他们,捡起血迹斑斑、满是灰尘的木兰卡,走到牛跟前,摆开潇洒姿势,继续漂亮地引斗了一轮。令人费解的是,他还是没有用长剑击杀母牛。
在众人狐疑的神中,他致意谢幕,并大声说:留下这头牛,我出资养它到老死,它是今晚的英雄!顿时,全场观众集体起立,向伊卡纳西欧报以热烈的掌声,抛出一条条白手绢。
点评:作为一篇微型小说,作者选取斗牛这一让人紧张激动的事件,写出了斗牛场上斗牛士的
风采、牛的风采和观众的反应,场面紧张壮观,情节一波三折。借助场面描写,作者塑造了一个勇敢、智慧和大度的斗牛士形象。
  写法归纳
场面,就是在特定的场地上,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们各种各样的活动画面。因为人总是活动在一定的环境和场合之中的,所以无论写人,还是叙事,都离不开描写场面。若是写集体活动,描写场面就更是重要。写人记事(包括写活动)的文章,都是由一个、几个或若干个场面(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画面)缀合而成的。
好的场面描写,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气氛,细致、形象和生动地表现人物,为全文增添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场面描写的方法有:
(1) 点面结合。既要照顾全面(整个场面),又要突出主要人物()
摄影师拍摄战斗场面时,有时要鸟瞰战场全景,有时要拉近镜头,拍摄局部厮杀的特殊人物。
没有全景,特殊人物就失去了广阔的背景、陪衬;没有特写镜头,这宏大的场面就显得空洞,主要人物就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描写场面也是如此。写好整个场面的环境、背景、氛围或人物活动概况,文章内容才丰富,读者才能对事件有全面的了解;写好典型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等,才能突出个别,才能有声有、有血有肉地把整个场面表现出来,才会让读者对事件的意义、重点人物有更深刻的认识。
如《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话:
贾母这边说声,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点评:这是一个精彩的场面描写,先特写刘姥姥的搞笑语言;然后从面上落笔,上上下下都哈
哈大笑起来;再逐一落笔,从点上描写。需要强调的是每一点描写都扣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另外,没有写宝钗也颇值得玩味。
(2) 写好各方的表现。这是对交互性比较强的场面而言。
这样的场面都是由各方参与的,所以在描写这类场面时,既要写好“我方”的表现(有点有面),又要注意描写“对方”的表现(点面结合)。这样,事件的中心思想、人物的形象就在这大的活动背景中显现、突出出来。
如《阿Q正传》里有这样一段话。
但对面走来了静修庵里的小尼姑。阿Q便在平时,看见伊也一定要唾骂,而况在屈辱之后呢?他于是发生了回忆,又发生了敌忾了。
我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晦气,原来就因为见了你!他想。
他迎上去,大声的吐一口唾沫:
,!
小尼姑全不睬,低了头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
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
你怎么动手动脚……”尼姑满脸通红的说,一面赶快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为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
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更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
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
哈哈哈!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你看在鲁迅的笔下,阿Q的愚蠢、粗野,小尼姑的软弱乏力,以及酒店里的那看客的麻木不仁,被写得多么生动逼真,活灵活现!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写阿Q的那一系列进攻手段时,着墨并不太浓,形象却跃然纸上,堪称精练的典范。鲁迅自己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在这里,他只用四个非常准确而又极其精练的动作“吐”“摩”“扭”“拧”,便活画出一种流氓习气的恶劣行径。
不难设想,如果不是出自作者观察的细致和思想的深刻,不会有这种尽善尽美的刻画。鲁迅在《呐喊自序》里写道:”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这话在当时自然是有着更加深广的社会意义,但用它来分析上面介绍的那个场面,也是适合的。如果说阿Q和小尼姑充当了示众的材料,那么,酒店的人不也正是看客?请看这个场面描写的最后两句话:
哈哈哈!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阿Q为什么“十分得意的笑”?不用说,那当然是因为此情此景中他是一个心满意足的胜利者。而“看客”们比起阿Q来还缺少一分,只是“九分得意的笑”,这至少有两层含意:一层是因为他们只是目击者,而还不是直接参战的胜利者,相形之下并没能像阿Q那样获致成功的“光荣”;另外一层是他们希望这一幕演得很成功的戏,不至于见好就收,却不料小尼姑已经带着哭声跑远了。由此看来,只能是“九分”,而绝不会是“十分”,剩下来的一分,只有遗憾而已。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