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不竭,万载不息”——评国际标准舞舞剧《黄河》
“亘古不竭,万载不息”
—评国际标准舞舞剧《黄河》夏佳上海体育学院
摘要:“亘古不竭的水流,万载不息的波涛”,舞蹈诗《黄河》将中国舞与国际标准舞进行融合创作,利用其舞蹈
特征的相同与差异性,对各自的步伐进行拆分、糅合与重组,形成舞段与情绪的穿插碰撞,使中国舞与国际标 准舞两种不同的形式美分野在同一个舞台空间并得以共存。舞剧通过意象化的舞蹈,表达了中国特社会主
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蓬勃向上的精神。
关键词:国际标准舞 《黄河》创作分析
中图分类号:J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5-0144-02
2019年10月1日-10月4日,由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联合出品的,原创大型交
响舞蹈诗《黄河》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成功首演,并连 续演出四场,是各个《黄河》舞剧版本中首次将国际标 准舞融入舞蹈诗的作品,该作品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 造中发掘创作主题、捕捉创新灵感,深刻反映了伟大 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了新时代的精神图谱。将如泣 如诉的黄河母亲化为无数壮美诗篇,万里风雨兼程唱 响胜利的战歌,舞台像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位演员 将舞剧中传递的黄河精神与观众进行最直接的肢体 与感官交流,急促、激昂的情绪化作呼吸在剧场中流 转,抒发对黄河母亲深切的民族情感。
一、意象化的角设定
国际标准舞剧版的《黄河》将角列为三个主线, 分别是黄河母亲、大河、小溪。以母亲河“黄河”为创作 视角,“黄河母亲”一角由中国舞演员饰演,该角作 为舞剧的主线,起到贯穿始终的作用,她会见证中华 儿女历经的风浪、艰辛与幸福,是所有人寄托信念的 港湾。“大河”与“小溪”由国标舞舞者饰演,气势磅礴 的“大河”与轻盈流动的“小溪”相互辉映,相互扶持, 与身后众多的“大河”与“溪流”共同前行,抵御艰难, 迎来胜利。
作品中除了母亲、大河与小溪,舞演员代表的 是中国广大人民的像,他们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表 达情绪本体,他们有鲜明的情绪定位,但这些个体并
不作具象化的呈现。例如一袭红裙涌向台前的芭蕾舞 演员,又或是一身黄裙旋转至台中央的摩登舞演员。 李泽厚曾在《略论艺术种类》一文中提出,“主要不是 人物行为的复写,而是人物内心的表露,不是去再现 事物,而是去表现性格,不是摹拟,而是比拟”,“舞蹈 是以人体姿态、表情、造型而特别是动作过程为手段, 表现人们主观情感为特性的”,这些单纯表达情绪舞 段的演员更容易带给观众最直接的情感诉求。
国标舞蹈二、有“情节”的情绪性篇章
整部作品以母亲和中华儿女作为贯穿的形象表达 民族气节和黄河精神,淡化情节的同时注重情绪渲染, 将黄河奔涌、苍茫大地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作品写 意、诗化风格融为一体。开篇的“序”另称《源》,引领观 众走进作品,此时“黄河母亲”在朦胧的幕后出现。
作品情节共分为六个篇章:《融》《险》《情》《愤》 《幻》《涛》,情绪发展由低至高。这其中又可分为三个 部分。首先《融》与《险》交代了作品开端与背景,冰雪 融化的美丽柔和与黄河岩溶边缘难以行进的危险与 不易;其次,《情》与《愤》表现了大河与小溪相互辉映 后面临突如其来的灾难,舞剧陷入低沉的氛围;最 后,《幻》与《涛》展示了灾难后河水泛滥凄美景象,中 华儿女奋起一搏,
与黄河母亲共同迎接困难并胜利的 篇章。与“序”相对应的“尾声”又称为《颂》,歌颂黄河 母亲。将中华民族拼搏奋进、寻求民族解放与自强不 息的征程和意志与奔涌向前的黄河之水完整的联系
144Yi  Shu  Ping
Jian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