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雾霾调查报告
哈尔滨市雾霾调查报告
哈尔滨市雾霾调查报告
  雾霾已经成为困扰⼤半个中国的问题。今年暑假,⼀位在美国读书的⼤学⽣来到哈尔滨。除了感受这座城市的清洁蓝天,他更多地思索:为什么这些美丽在冬天不复存在?为此,他在半个⽉多的时间⾥⾛访了多个集中供热设施、⽼旧⼩区与城中村,并查询相关资料,试图去分析霾锁哈市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哈市治理雾霾过程中的困境,也看到了未来与雾霾彻底说再见的希望。
  今年⼋⽉末的⼀个下午,我所搭乘的航班在哈尔滨降落。哈市的天空湛蓝,松花江⾯吹来的风舒爽清明,不带⼀丝污染的味道。
  夏季的哈尔滨,我看不到雾霾的踪迹。这也与哈尔滨环保部门监测到的数据相符——哈尔滨今年8⽉份空⽓质量全部达到优或良。
  来到哈尔滨之前,我早已对这个城市的雾霾有所⽿闻。2013年,在哈尔滨冬季取暖系统开启的第⼆天,也就是2013年10⽉20⽇,以哈尔滨为中⼼的东北地区被浓密的雾霾所笼罩,多个监测点的
PM2.5⽇平均浓度达到1000微克/⽴⽅⽶,超出世界卫⽣组织安全标准的40倍。
  ⿊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迟晓德等⼈的研究认为,哈尔滨空⽓污染特征是冬季污染严重,主要由焚烧秸秆、机动车尾⽓排放、⼯业废⽓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中最⼤的病因还是燃煤供暖排放,背后最⼤的那个“推⼿”则是劣质褐煤。
  早在2015年供暖季到来之前,哈尔滨市政府发出了⼀纸被称为“最严煤炭监管”的通知,决⼼彻底切断内蒙劣质褐煤来到冰城的路, “天蓝蓝,暖洋洋”的供暖季似乎近在眼前,然⽽⼈们等到的只有失望,东北刚刚供暖,哈尔滨雾霾就爆表了,2015年11⽉2⽇20时,哈尔滨6个监测点PM2.5的实时浓度爆表达到500微克/⽴⽅⽶,11个监测点全部为严重污染。
  如果是褐煤真的是哈尔滨雾霾的最⼤凶⼿,那么哈尔滨是如何预防雾霾的呢?今年冬天,哈尔滨还会继续患上雾霾这⼀季节病呢?带着这些疑问,趁着暑假,我在哈尔滨供暖季的准备期来到这座城市。  哈尔滨患上了季节病
  与北京、河北等地全年皆有雾霾不同,哈尔滨近⼏年患上的似乎是⼀个“季节病”,只在供暖季出现。
  如果翻阅环保部给出的2014、2015年的历史数据,我们会发现哈尔滨在5-9⽉的平均空⽓质量基本是良或优,尤其是去年7-9⽉,哈尔滨的⽉均PM2.5浓度都在30微克/⽴⽅⽶以下——PM2.5是对所有空⽓动⼒学直径等于或⼩于2.5微⽶的颗粒物的总称,也是雾霾污染的重要组成物,2012年3⽉因为国家环境保护部正式发布的《中国环境空⽓质量标准》修订版⾸次被纳⼊污染物监测范围。这⼀数据低于我
国关于⼆类环境空⽓功能区年平均35微克/⽴⽅⽶的限值以及世界卫⽣组织的过渡标准。
  这样的好天⽓,在供暖季开始的⼗⽉下旬总会发⽣急剧的变化。
  每年的10⽉20⽇⾄次年4⽉20⽇是哈尔滨的供暖时间。由上图可以看出来,这段时间也是哈尔滨空⽓污染最为严重的时间。以⼈体最难抵挡的雾霾污染物质PM2.5为例(PM2.5因为粒径较⼩,可以随着呼吸进⼊⼈体呼吸道深部,积聚在⽓管或肺泡中),哈尔滨2015年10⽉的平均PM2.5从9⽉的22.3 微克/⽴⽅⽶上升到了55.9微克/⽴⽅⽶。如果单独统计⼗⽉供暖季开始后的10天,其平均PM2.5浓度则达到了73.4 微克/⽴⽅⽶(见下图)。
  ⼀直到供暖结束前的4⽉,哈尔滨PM2.5⽉平均值都超过55 微克/⽴⽅⽶,对⽐供暖季来临前,⾄少翻了⼀倍还要多,11⽉与12⽉平均值更是都超过100 微克/⽴⽅⽶(中国《环境空⽓质量指数技术规定(试⾏)》规定PM2.524⼩时平均浓度⾼于75微克/⽴⽅⽶即为轻度污染)。与此同时,PM10的数据也处于居⾼不下的⽔平。这⼀严峻的态势在供暖季结束后迅速好转,PM2.5浓度恢复到供暖前的⽔平。
  哈市雾霾的推⼿
  正如上⽂所说,哈尔滨冬季污染严重,主要由焚烧秸秆、机动车尾⽓排放、⼯业废⽓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中最⼤的病因还是燃煤供暖排放,背后最⼤的那个“推⼿”则是劣质褐煤。
  鉴于机动车尾⽓排放、⼯业废⽓都是常年性存在的污染源,在哈尔滨季节性雾霾的问题上,它们的贡献可不做重点考虑。
  根据北京⼤学环境科学与⼯程学院祝斌等⼈对浙江、四川、河南、河北和北京等地⽟⽶、⼩麦和⽔稻秸秆样本的研究,明⽕燃烧秸秆的PM2.5排放因⼦为7.2-39.0克/千克,远⾼于热电⼚煤粉燃烧的0.35-0.75克/千克,如果对秸秆进⾏闷⽕燃烧,PM2.5排放因⼦甚⾄可以达到67.6-104.6克/千克。不过,东北地区秸秆燃烧的时间段较短,⼀般从⼗⽉中旬左右开始⾄⼗⼀⽉初便结束,对污染物的贡献也是短时间内集中,且不持久,这样的情况下初秋时也会产⽣突如其来的雾霾,例如2015年供暖季到来前的10⽉15⽇-17⽇哈尔滨的PM2.5出现攀升(如下表所⽰)。
  显然,秸秆燃烧并不能解释秸秆燃烧期过后的11⽉与12⽉哈尔滨持续性的雾霾。
  哈尔滨环保局2014年11⽉公布的PM2.5来源解析显⽰,燃煤烟尘以44.65%的占⽐成为最⼤的污染源。与此同时,包括⿊龙江省能源环境研究所对哈尔滨PM2.5主要来源的分析在内的⼀些研究显⽰,⾃2012年以后激增的褐煤⽤量导致哈尔滨冬季雾霾愈发严重。由于2012年前哈尔滨并没有对PM2.5进⾏统计,我国空⽓质量标准也在仍使⽤着⽬前已被取代的不考量PM2.5浓度的API(环境空⽓污染指数API 是环境空⽓质量指数AQI之前的标准,不考量PM2.5),我们并不能到⾜够的数据⽀持哈尔滨的雾霾在2012年后越发严重,但这的确符合哈尔滨市民的感受。
  众多专家、学者所说的褐煤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煤?它对哈尔滨冬季雾霾的恶化有什么样的直接影响?它与哈尔滨之前所⽤的煤⼜有什么区别,⼜是如何进⼊到这座城市的呢?
  流向哈市的褐煤
  褐煤,⼜名柴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矿产煤。⼀种介于泥炭与沥青煤之间的棕⿊⾊、⽆光泽的低级煤。特点就是⽔分⼤、挥发成分⼤,⽤量和燃烧时造成的污染也就⼤。其热值(煤炭在发热量测定仪中经过燃烧所产⽣的热量)也⽐较低,在2800-4000千卡/千克左右,低于⿊龙江本省产⼆类以上烟煤的4500-6000 千克/千克的数字,也基本达不到《国家商品煤质量管理办法》远距离运输规定的最低标准16.5兆焦/千克 (约3940 千卡/千克)。
  褐煤⼤规模进⼊哈尔滨市场的时间并不长。
  ⿊龙江省煤炭资源之丰富众所周知。国有企业龙煤集团是包括蒙东地区在内的东北第⼀⼤煤企,鹤岗、七台河、双鸭⼭和鸡西四座“煤城”的资源都由该集团掌控。长期以来,这四座城市的优质煤也是哈尔滨各⼤热电企业的`⾸选。
  故事的转折发⽣在2008年。从2008年开始,随着⿊龙江本省煤矿资源枯竭越发严重,开采成本居⾼不下,煤价随之上涨,每年每吨近60元的涨幅,让热电企业越发吃不消。到了2010年,价格上涨的同
时,龙煤集团的供应量也⼤幅下降,当时仅能满⾜哈市四⼤热电集团46.53%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华电、⼤唐等⼤型热电企业开始盯上了蒙东地区丰富的褐煤资源。
  在内蒙古全境煤炭探明储量中,低变质烟煤占到了53%,褐煤占45%。从呼伦贝尔到⾚峰⼀带的蒙东地区煤炭资源⼤多为褐煤,这⾥是我国最⼤的褐煤带之⼀,⽽流⼊哈尔滨的褐煤也主要源⾃此地,更准确地说,是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市的煤炭探明储量是东三省总和的1.8倍。蒙东的煤⽥⼤多具有埋藏浅、煤层厚、易开发的特点,成本较低。核算下来,蒙东的褐煤当时的价格每吨⽐⿊龙江本省的优质煤要低上150到200元。
  在煤炭成本⼤幅上涨,甚⾄省内供应源都已不稳定的市场情况下,哈尔滨的热电企业当时选择“蒙煤”也属正常。动⼒煤正是褐煤唯⼀的民⽤途,⽽且在2014年之前,我国并没有关于热电企业选煤质量的限制标准,⽽只有对各类煤按质量分级的标准。
  掺烧“蒙煤”被作为⼀种“先进经验”迅速在哈市各⼤热电企业推进。
  煤不对炉,问题显现
  褐煤的使⽤就⼀定导致更严重的污染吗?并不见得。如果环保设施到位,对褐煤实现有效的提质,燃
烧褐煤所产⽣的污染物完全可以维持在低于国家控制标准的⽔平。⽽且,相关技术已经在新疆等地得到很好的应⽤,褐煤提质利⽤项⽬也在“⼗⼆五”重点科技项⽬中处于优先位置。但是,当褐煤来到了哈尔滨的供暖市场,严重的“煤不对炉”就凸显出来了。
  由于哈尔滨市长期依靠本省龙煤集团,全市⼤⼩锅炉⼤多数是为⼆类烟煤设计的,适合挥发物在30%以下的煤,⽽褐煤的直接挥发物在40%以上。如果这些锅炉不加改造就直接燃放褐煤,将导致部分挥发物⽆法得到充分燃烧,直接变为PM2.5,即⼈们直观就可以看到锅炉房中冒出的⿊烟。当然,优质烟煤如果起炉时间不当,也会⽆法充分燃烧出现⿊烟。
哈尔滨供暖时间  为防⽌褐煤燃烧加剧污染,⼀些国有⼤型热企如⼤唐、华电等都及时地在⼀年内对设备进⾏了针对褐煤的改造,并且按照要求安装了环保设备。
  但是,对于使⽤⾃⼰锅炉房的各个⽼旧⼩区与单位⽽⾔,他们并没有更多的“环保”预算;⽽对于棚户区内⾃⼰烧煤的居民⽽⾔,环保装备显然也并不在⾃⼰的考虑范围之内。
  为了减轻褐煤不经处理燃烧带来的污染问题,哈尔滨市政府开始采⽤更加直接的处理办法,加快棚户区改造进度,停⽤市区10蒸吨/⼩时及以下的燃煤供热锅炉,并⼊集中供热⽹络。
  2015年1⽉1⽇,旨在推进煤炭⾼效清洁利⽤、改善空⽓质量的《商品煤质量管理办法》(简称《办法》
)正式⽣效,《办法》要求运输距离超过600公⾥的褐煤热值在16.5 MJ/kg以上。从呼伦贝尔的各⼤矿区到哈尔滨的褐煤运距都在700公⾥左右,⽽它们的热值却基本⽆望达到要求,即使是煤质相对最优的宝⽇希勒矿区(也是⼤型热企普遍选⽤的矿区),也只有不到两成的煤品能够达标。
  多重困境之下,哈尔滨迎来了2015供暖季,供暖期雾霾的季节病也同前⼏年⼀样到来了。
  关闭⼩锅炉不是结束
  近⼏年,哈市⼀直在努⼒关停10吨以下燃煤⼩锅炉,加快集中供热并⽹。从数据上来看,2010年,哈尔滨全市有1800台10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到了2015年供暖季来临之前,政府公布的数据为仅剩200台。根据⿊龙江省⼈民政府2016年3⽉发布的⿊龙江省⼤⽓污染防治专项⾏动⽅案(2016-2018年)的通知,哈尔滨市将在2017年底全部淘汰城区内607台10蒸吨/⼩时及以下的燃煤供热锅炉,并⼊集中供热⽹络。
  在哈尔滨城区,⼩锅炉不仅分布⼴、数量多,其使⽤褐煤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全市供暖褐煤使⽤总量的50%-60%。根据天津⾼校供热⼯程公司的⼯程师刘培⾰对供热成本的研究,煤炭的价格在这些⼩型
供热企业的成本中⼜占到了60%以上,弃⽤褐煤对他们来说成本压⼒过⼤,环保部门监管起来也困难,因此关停并⽹便成为了⼀个看起来“最省事”的选择。
  但是,想要关停燃煤⼩锅炉,⾸先需要有建好的⼤型热源接⼿,保证居民的⽣产⽣活能够正常进⾏。然⽽,哈尔滨城区供暖此前很⼤程度上依靠⼩锅炉,因此,⼤型热电联产热源都需要重新建⽴或是改造。哈尔滨供暖季⼜⼗分漫长,⼤型热源如若不能按时建⽴,改造需要⾄少等上整整半年的供暖季过去才能进⾏。这种情况下,先选取相对较⼤的燃煤锅炉作为区域热源,实现区域内并⽹,待⼤型热源建成再逐级并⽹成为普遍的现象。
  不过,这⼀循序渐进的模式在现实中仍然遇到了很⼤阻碍。部分被选取改造为区域热源的⼩区锅炉房的⼩区业主对这种⽅式并不满意。家住道外区龙江⼩区已经年近九旬的孙奶奶告诉我,⼩区内的锅炉房原来只为附近两个⼩区供热,成为区域热源后,她家的室温明显下降,在家⾥还要穿上⼤棉裤。另⼀位⼩区居民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们均希望⼩区能够尽快被纳⼊⼤型热源的集中供热范围,不再
遭“冷屋⼦”的罪。
  与龙江⼩区只⼀街之隔的红光新村则是另⼀番光景。该居民向我表⽰,她在红光新村居住的亲戚家供暖季的室温要⽐龙江⼩区⾼上好⼏度,⼤家对供暖也都⽐较满意。住在红光新村的李⼤爷解释说,红光新村⽬前没有并⽹,也没有接到相关通知,仍然是居民交钱给单位烧锅炉供暖。该⼩区是当地著名的红光锅炉集团的家属院。有意思的是,今年六⽉由哈尔滨市环保局牵头召开的“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推进会”正是在该集团举⾏的。
  ⾛访过程中我发现,像红光新村这样处在集中供热区域范围内却没有关停或改造⼩锅炉的现象普遍存在。“单位还是都愿意把供暖这个事⼉攥在⾃⼰⼿⾥,⽤什么煤、什么费⽤都能⾃⼰控制。每年供暖上边也都是给财政补贴的。再说了,我们⾃⼰烧得也更暖和,这么多年⼀直⾃⼰烧,并⽹以后不热了谁说去啊。” ⼀位某事业单位的退休职⼯这样解释道。
  当然,该退休职⼯也表⽰并⾮所有单位都愿意坚持⾃⼰来烧,“业绩不好的企业是真想把这包袱赶紧甩⾛,尤其那⽼⼀点⼉的家属院,设施根本就不⾏了,怎么烧也不暖和、也都有⼈不满意。”
  我了解到,⽬前这些单位、家属院留下来的⼩锅炉是哈尔滨并⽹改造中最难啃的⾻头之⼀。对环保部门⽽⾔,他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对的不再只是⼀个锅炉房,⽽是其背后利益直接相关的各⼤产权单位,它们可能是国企、⼤学、市属机关、省属机关,甚⾄部队,⼏番博弈之中便给集中供热并⽹打上了许多折扣。
  关于这⼀点,我们从中央环保督察组接到的投诉中似乎也可见端倪。位于⾹坊区民航路19号院内的锅炉被⼈举报在供暖期冒⿊烟、有烟尘污染,要求将之取缔并⽹。这处锅炉负责的是附近⼀家酒店和两处居民楼的供热,经过中央环保督察组调查后发现,其产权单位其实是沈阳军区某部队,由该酒店承租管理。当时,城建部门还在与该部队协商并⽹事宜,如不能够并⽹,则将督促酒店安装除尘设备。按照我⾛访时看到的进展,今年供暖季,这台锅炉恐怕还要继续为哈尔滨雾霾“做贡献”了。
  根据中央环保督察组公布的线索调查处理结果,在主要涉及南岗区、⾹坊区的⼀项信访事项
中,254台燃煤取暖锅炉被举报,其产权单位包括了省委党校、哈尔滨⼯业⼤学、东北林业⼤学、医科⼤学、⿊龙江省医院等,其中38台归属驻哈部队,161台归属铁路系统驻哈单位。哈尔滨这254台被举报的锅炉中,31台已被淘汰,2台正在施⼯,113台仍在与产权单位协商并⽹事宜,104台暂时不具备并⽹条件。这条公告出现在⿊龙江省政府官⽹的⽇期是8⽉9⽇,距离哈尔滨供暖开始不⾜两个半⽉,显然不够这些锅炉完成改造或并⽹。
  ⼤热企的纠结
  根据哈尔滨市政府的数据,哈尔滨市⽬前已经实现了市区范围85%的集中供热,热电联产这⼀相对环保的供热⽅式也是全市范围内最普遍的选择。不过,⽬前承担着最多责任的⼤热企们也同样⾯临着⼀些棘⼿的难题,最⼤的两个就是成本与设施。
  去年九⽉,在供暖季来临前,哈尔滨市发改委召开关于调整供暖价格的听证会,召集了包括供热公司、居民代表和专家学者在内的各⽅⼈⼠,最终通过了将供热价格下调⾄2.03元/平⽅⽶的决定。不出意外,所有供热企业都对此表⽰失望,其中负责哈西供热分区的达尔凯热电负责⼈更是表⽰:看似微⼩的调整将会导致企业每年亏损⼏千万元。
  这次热价的调整来源于⿊龙江省从2008年便开始“实⾏”的煤热价格联动,不过本次调价则是煤热联动机制第⼀次真正实施。在听证会上,市发改委表⽰热价的调整来源于近年来煤价的下降。发改委通过省价格监测中⼼与呼伦贝尔发改委取得了最新的⿊龙江烟煤与内蒙古褐煤的到哈报价(包括税费、运输费⽤),同时也前往部分热企获得第⼀⼿数据了解到哈市当前煤价为457.76元/吨,⽐2008年的基准煤价已下降了70.02元,认为这已达到煤热联动降价条件。
  所以,看起来合情合理的降价为什么受到了热企的反对呢?
  ⾸先,近⼏年哈尔滨煤价下降的原因与褐煤⼤规模进⼊供热市场,本地烟煤价格受到冲击有关。因此,烟煤价格在去年⾛向低⾕。但是,政府在去年同样出台了更为严厉的环保标准,褐煤的使⽤被预见将会⼤量减少,结果就是今年的本省烟煤价格已经重新上涨到了520元/吨左右。同时,更⾼的环保标准也意味着各个环节中环保成本的上升,⽽对于这项⽀出,市发改委在听证会上则明确表⽰没有纳⼊考虑范围内。
  这是哈尔滨市第⼀次根据煤热价格联动调整煤价,然⽽在煤价持续上涨的那⼏年中,⽐如煤价达到617元/吨⾼峰的2012年,尽管早已符合调整条件,政府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调整供暖价格。在去年的听证会上,发改委表⽰当时考虑到居民消费的实际情况,为了不增加居民负担,选择了不上涨。取暖价格不上涨意味着煤炭、设备改造等等成本的上涨都将由企业⼀⽅来承担。
  由于⼏年来的⾼成本运⾏,许多⼤型热企是亏损的。“供热企业从事的是公共事业,不是公益事业。” 达尔凯阳光热电的⼀位负责⼈表⽰。⼀些⼤型热企的负责⼈告诉我,希望政府能够给予他们⼀定补贴,共同承担环保等成本。
  设备的问题也困扰着许多⼤型热电企业。在开始掺烧褐煤的⼀两年后,⼤型热企如华电、⼤唐等都对设备进⾏了改造以提升掺烧效率,还额外添置了许多褐煤提质的环保设备。在国家新的环保标准出台后,绝⼤部分褐煤将由于热值不⾜⽆法达标。这意味着,⼤型热企购置的各种⽤于褐煤提质的设备将不再有什么⽤处,⽽被改造过的设备⼜不能够最⾼效率地燃烧烟煤。如此⼀来,期望热企⼀下⼦完全停⽌褐煤的使⽤,转⽤本省烟煤,显得不太现实。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烟煤价格上涨,部分热企已经出现了供暖煤储备不⾜的问题。往年供暖季前,哈尔滨市政府要求供热单位在开栓前的燃煤储备率为不低于70%,⽽今年省住建厅则将要求降为了不低于30%。
  结语
  从松花江畔离开这座城市,我看到冰城的供暖季雾霾问题远⽐想象的复杂。它反映的不仅仅是⼀个环保问题,更是⼀个牵扯了地⽅资源枯竭、⼀些机关单位政府决策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盾等多重困境。我也看到,哈尔滨市已经⾛在解决供暖季雾霾问题的路上。就在本⽂截稿前⼏天,哈尔滨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对市内“中省直单位”燃煤⼩锅炉淘汰的⼯作协调会。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雾霾与供暖问题,哈尔滨市政府也在⼩范围内进⾏着创新性的改⾰。今年哈尔滨⾼新区内的近200家企业将全部采⽤热电⼚的蒸汽供暖,⼤⼤减少燃煤的消耗。同时,拥有着⼤庆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