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
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理解。
陪  客
钮儿在家,有客访其父。父适他往。儿邀客入,请客上座,己在下位陪之。客有问,则谨答之。客去,儿送至门外。及父归,以客所言,告之于父。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父适他往。(  )
A.合适 B.恰好 C.舒适
[2]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
2. 小古文阅读。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剧务②,力不暇供,乃引③绳④于泥中,举以为人。
(注释)①抟(tuán):把东西捏成团。②剧务:工作繁忙。③引:牵,拉。
[1]这个故事的名字是(  )
A.女娲造人 B.女娲补天
[2]当读到“天地开辟”一词时,我们想到的神话人物是________。
[3]“力不暇供”的意思是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求,在文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
[4]故事中的哪个情节让你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理解。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①,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②?”徐曰:“不然,譬如③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戏:玩耍,嬉戏。②邪:疑问词,在这里相当于“啊”。③譬如:好比,就好像。④瞳子:眼睛的瞳孔。
[1]结合注释,说一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短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孺子认为月亮特别干净所以明亮。B.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
C.从文中能看出徐孺子观察能力很强。D.徐孺子与王戎的特点与年龄都相同。
[3]结合短文,说说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古文阅读。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剧务②,力不暇供③,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注释] ①抟(tuán):用手将松散的物质搓捏成团。②剧务:工作繁重。③力不暇供:力不从心。
[1]这则小古文讲的是《_____》的神话故事,关于女娲还有另一个神话故事是《_____》。
[2]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3]“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这句理解正确的是( )
A.于是女娲便用草绳置于泥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一个个的人。
B.于是女娲便用草绳置于泥中,举起绳子就变成一个人。
[4]请用“ ”划出造人过程的句子,再结合句子谈谈神话故事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
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
[5]神话故事知多少:
中国神话故事里,有许多伟大的神:看到“天地开辟”一词,会想起化作万物无私奉献的_______;看到“太阳”,会想起执着的______和勇猛无敌的______;看到“百草五谷”,会想起勇于开拓的_______。外国神话故事也很经典,你最喜欢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
5. 文言文阅读。
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①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②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注释:①旦:早晨  ②百住:数以百计。住,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 好:喜欢
B.每旦之海上 之:到……去
C.从鸥鸟游 从:听从
D.汝取来,吾玩之 取:捉
[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小古文阅读。
勿贪多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①勿贪多,则拳可出矣②。”
(注释)①汝(rǔ):你。②矣(yǐ):了。
[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瓶中/有果。
B.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
C.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D.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
[2]“取之满握”中的“之”指的是(    )
A.瓶子 B.瓶中的果子 C.瓶口 D.拳头
[3]对“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果子,手就可以出来了。
B.我不要那么多,你握紧拳头就可以出来了。
[4]这篇小古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节选)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
注释:尝:曾经,诸:一些,这些。
[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未成,弃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逢老媪方磨铁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白感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还卒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之,曰:‘欲作针。’”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杵成针”的故事最后成为一句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尝与诸小儿游。______
②诸儿竞走取之。______
③唯戎不动。______
④人问之。______
[2]下列对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看见路旁的李子树上有许多李子,压折了树枝。
B.看见路旁的李子树被很多孩子折断了树枝。
C.看见许多孩子在折路旁李子树的枝条。
D.看见路旁的李子树上有许多李子,李子树被很多孩子折断了枝条。
[3]王戎知道“此必苦李”的原因是(  )
A.他看到一孩子在吃李子,听他们说不好吃。
B.他善于观察,看出了李子不好吃。
C.他不爱吃李子,认为李子都不好吃。
D.他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深入思考,推测出道边李子树上的李子不好吃。
10. 拓展阅读。
故乡的芦苇(节选)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我们被这美妙的乐音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喊着……
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剪下小片片,当做舵,
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的帆叶。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把各自的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哆!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之花,顺流而去……
[1]请在文中到符合下面结构的词语。
ABB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ABCC式: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第一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乡的芦苇带给“我们”哪些欢乐?试着写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1)画线诗句是说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_______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_______也感到心惊。
(2)带点一句中,“家书”是指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采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将士们对家乡亲人的__________。
1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母鸡孵卵,数周成雏。随母出行,未尝远离。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必先唤其雏(______)  A.它的,指母鸡的  B.别的,其他的
②尽力护之(______)  A.它,指母鸡  B.它,指小鸡
[2]画“______”的句子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四个字写出了小鸡遇到危险时母鸡的做法,请用“﹏﹏”画出来。
13. 阅读理解。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本文选自《________》。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两个和“精卫填海”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理解。 
学  奕①
弈秋②,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③二人弈,其④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⑤将至,思援弓缴⑥而射之⑦。虽与之俱⑧学,弗若之矣。为⑨是⑩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