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行社性质的演变历程
我国旅行社性质的演变历程
作者:吕威锋
腾王阁序来源:《旅游纵览元宵节短信祝福语·行业版》2016年第02
        旅行社业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中的龙头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在散客时代,传统旅行社业面临着在线旅游代理商的激烈竞争,增长乏力。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走出此困境,需对旅行社经营商的性质进行重新定位。本文立足于法律层面,通过对我国旅行社性质的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对新时代环境下旅行社经营商的定位提出质疑,以期为旅行社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一、行业初创,企业性质未立
        旅行社这一行业组织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1923年,民族资本家陈光甫先生在其经营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内特设旅行部。作为中国第一家旅行代理机构,专司为旅游者提供服务,提倡中国旅游事业,这一专业化旅游机构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近代旅游业的诞生,其历史意义可谓开天辟地。陈光甫创立旅行部,并于1927高中生英语自我介绍年将其扩充为独立的旅行社,唯一宗旨,即扩服务之范畴,引提倡中国旅行事业为己任。直至1937年抗战爆发,虽然其在十多年间
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引领了中国旅游新风尚,但就其行业规模以及社会经济影响力而言,并不构成一个独立的行业。
        新中国成立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全国只有中国国际旅行社与中国旅行社(华侨旅行社)两大旅行社系统,其主要职能是为华侨回国探亲、访友、参观游览提供服务,兼及赚取少量的旅游创汇,政治意义较高。其规模并不足以构成一个行业,且体制上属于行政事业单位,不具备企业性质。
        二、改革开放至今,经营商的企业性质不断深化非金属性
        1978年改革开放后,旅行社开始由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开始了产业化进程。1980年成立中国青年旅行社,隶属于共青团中央,目的是加强和扩大国际青年之间的友好往来。至此三大旅行社系统按照各自分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垄断经营中国的旅行服务,尤其是入境旅游业务。1984年旅游外联权下放,旅行社由寡头垄断向垄断竞争的格局转变。总的来说,1978年至1984年,这一时期的旅行社业开始了产业化的进程,但受制于当时国内的政治意识形态,旅游接待工作仍有很强的非经济性,事业单位性质很强。
离婚手续怎么办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