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碳成本责任分配及碳绩效评价研究
∗
以J大学为例
ʻ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㊀阳晴㊀韩杰㊀龚雯
∗基金项目: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djh2021a0055)ꎮ第一作者简介:阳晴ꎬ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在读硕士ꎮ
摘要:高校作为资源占有与消耗大户ꎬ是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的公共组织ꎬ肩负着培养人才㊁科技创新㊁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责任ꎮ本文以J大学为例ꎬ从作业成本法与高校综合产出角度出发ꎬ立足微观高校层面探索碳成本责任分配方案与碳绩效评价框架ꎮ以期唤起高校对碳减事业的认知与关注ꎬ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碳减事业贡献 零碳校园 建设方案ꎮ
济南高校关键词:碳成本㊀碳绩效㊀责任分配㊀作业成本法中图分类号:F127
一㊁引言
2011年ꎬ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
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ꎮ2013年6月ꎬ各试点城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继成立ꎬ标志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初步建立ꎮ2017年ꎬ历经四年筹备与试点交易后ꎬ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电力行业)于年底启动ꎮ2020年9月ꎬ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30年之前达峰ꎬ并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ꎮ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ꎮ
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其节能减排对于全国碳中和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ꎮ一方面由于高校人口密集ꎬ同时具有教学㊁研发㊁生产和生活等多种复合功能ꎬ因此能源资源消耗㊁温室气体排放量都远高于城市平均水平ꎻ另一方面ꎬ高校担负着培养人才㊁科技创新㊁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责任ꎬ身处校园中的青年体未来进入社会的各个行业ꎬ对于撬动更大范围的低碳转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ꎮ环境问题是由于不同对象的外部性产生ꎬ对碳成本的确认计量是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的首要任务ꎮ碳绩效与碳排放主
体的社会㊁经济责任相关联ꎬ传统企业碳绩效集中于经济效益ꎬ不同环境与经济指标度量的碳绩效可让利益相关者依此作出综合分析ꎮ而高校碳绩效考评涉及多个层次ꎬ不以经济产出为主要依据的高校碳绩效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动态性ꎮ利用高校碳绩效对高校碳排放成果作出评价与预测ꎬ引导校园节能减排ꎬ有利于实现高校内部碳中和ꎬ并积极促进高校承担气候变化的主体责任ꎮ
二㊁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碳成本研究现状
国外一些学者以校园为边界收集㊁核算碳排放数据ꎮ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将总排放分为直接排放和生命周期过程排放两部分进行计算(李晶ꎬ2011)[1]ꎮ塔尔卡大学根据«温室气体议定书»将排放分为直接排放㊁间接排放㊁其他间接排放ꎬ对其所有校区的碳足迹进行跟踪ꎬ以确定校园碳足迹的轨迹和识别压力源(Yañezetalꎬ
2019)[2]ꎮEmeakaroha(2014)[3]将网络硬件组件安装在肯特大学的16个宿舍ꎬ对电数据做了基线测量ꎬ实时反馈收集学生宿舍能源使用数据ꎮLarsenetal(2013)[4]采用EEIO模型对挪威科技大学的碳足迹进行计算ꎬ发现社会科学和人文学
3
科的平均碳足迹明显低于自然科学㊁工程㊁医学等理工学科ꎮAroonsrimorakotetal(2013)[5]在玛希隆大学收集电力和水供应消耗ꎬ废水和垃圾的数量ꎬ以及燃料的使用量等数据ꎬ将这些数据乘以国际公认的排放因素得出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ꎬ研究发现排放最多的温室气体来源是电能使用ꎬ其次是产生的固体废物ꎮBusaeri(2021)[6]基于电力负荷能耗㊁车辆数量率和车辆活动等方面收集斯里万基大学的能源使用情况ꎬ认为提高能源效率指数和控制建筑碳排放才能有效的进行能源管理ꎮ
有学者研究用碳足迹的方法计算人均碳排放来量化碳排放ꎮ王菲凤等(2008)[7]根据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ꎬ计算了4所高校的校园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ꎬ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ꎮ张婷等(2012)[8]对三峡大学校园不同功能区的碳足迹进行计算ꎬ将校园中的碳排放分成学生㊁教职员工及其家属的衣食住行以及校园绿化ꎮ赵荣钦等(2013)[9]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例ꎬ从衣食住行㊁行政等方面对师生㊁管理和后勤部门进行碳足迹计算ꎮ邓钰鲸(2021)[10]对西南科技大学青义校区的学生在校园的建筑物使用㊁交通出行及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碳足迹进行计算ꎮ
还有部分学者通过对碳排放源或碳排放结构进行分类ꎬ并结合相应计算方法计算总碳排放ꎮ江海华等(2019)[11]以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为例进行碳排放评估分析ꎬ将碳排放源划分为六大板块ꎬ并分别建立碳排放评估计算模型ꎮ邹苒等
(2017)[12]将高校碳排放结构分为建筑碳排㊁交通碳排㊁生活碳排三类ꎬ以济南市某高校为例计算碳排放ꎮ焦成英等(2020)[13]将排放源分为外购热力㊁食物以及电力消耗ꎬ以山西财经大学为例ꎬ结合走访调研㊁排放因子法等方法进行校园碳排放核算ꎮ徐斌等(2011)[14]发现在复旦大学内能耗主要集中于照明设施使用㊁计算机使用㊁空调使用㊁校内开车㊁用水以及固体废弃物回收ꎮ(二)国内外碳绩效研究现状
碳绩效是对碳主体以低碳发展为战略指导ꎬ通过优化控制主体耗能活动和行为ꎬ减少碳排放量从而改善
主体环境质量的过程及成效ꎮ随着国内外对于碳绩效衡量研究的不断深入ꎬ碳绩效评价体系从开始的单一指标逐渐演变为多层次㊁多维度的系统评价体系ꎮR.J.Kuo(2015)和Hsu(2014)则从碳信息披露的角度构建碳绩效考评策略[15ꎬ16]ꎮ张彩平(2016)考虑产品生命周期ꎬ将碳利用效率㊁经济与环境绩效纳入碳绩效测算中ꎬ借以评价碳排放的最终成果[17]ꎮ闫华红㊁蒋婕(2018)从碳会计体系角度出发ꎬ借鉴系统评价理论构建碳信息披露指数与碳绩效评价指数ꎬ对不同试点地区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碳绩效作出整体评价和总结[18]ꎮ孙艳平(2019)以南钢股份为案例研究对象ꎬ从决策㊁控制㊁计划和评价四个方面为基石ꎬ考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内外部环境与减排活动的联系ꎬ构建碳决策㊁碳预算与碳绩效管理三大模块的碳管理会计体系[19]ꎮ
综上所述ꎬ对于高校碳核算方面ꎬ首先ꎬ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学校层面的碳排放计算ꎬ未明确责任分配的主体ꎬ故对于低碳减排的建议只能停留在定性的层面ꎬ没办法对碳成本进行相应的定量分摊ꎻ其次ꎬ关于碳排放源的界定存在不合理性ꎬ没有采用统一的标准对排放源分类ꎬ导致核算范围不够全面ꎮ在碳绩效评价方面ꎬ现有成果集中于以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的的生产性企业中ꎬ且碳绩效考核模式㊁指标单一ꎬ难以实现高校层面的应用与拓展ꎮ北京㊁浙江等地出台的最新准则中规定ꎬ核算高校碳排放强度可采用人均碳排放量或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作为碳排放强度指标ꎮ但现有标准不适用与不同高校之间的横向对比ꎬ针对高校内的不同院系㊁部门也无法表现其碳绩效差异ꎬ给碳成本责任分配的实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ꎮ因此ꎬ本文通过ISO14064规定的直接排放㊁间接排放和其他间接排放将碳源分
类ꎬ采用客观数据获取㊁主观数据问卷调查㊁走访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高校碳排放进行核算ꎬ并将总排放量分配到各下级单位ꎬ以明确相应的责任分配ꎮ本文将该研究方法实际应用于J大学校区ꎬ并根据计算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ꎮ同时ꎬ设计科学且系统的高校碳绩效评价标准ꎬ对于探索校园碳中和ꎬ构建高校碳排放评估框架以进行碳成本责任分配具有重要涵义ꎮ
三㊁高校碳成本核算思路与责任分配体系构建
(一)高校碳成本核算基本内容及依据
高校碳成本是指碳排放量与碳价的乘积ꎮ碳价即碳市场交易价格ꎬ故高校碳成本核算的关键在于准确核算高校的碳排放量ꎮ依据ISO14069及
4
«高等学校碳排放管理规范»ꎬ高校碳排放核算包括确定碳排放核算边界㊁识别碳排放源㊁明确核算方法㊁收集活动数据㊁确定排放因子及核算碳排放量六大步骤ꎬ涵盖直接排放㊁间接排放㊁其他间接排放三大类ꎮ高校首先应以法人为边界ꎬ识别和核算所有与学校运营有关的部门和设施的二氧化碳排放ꎻ其次分部门及排放活动明确碳源ꎻ最终收集能源耗用等活动数据ꎬ选取排放因子法进行核算ꎮ活动数据一般从学校能源办公室获取ꎬ排放因子数据主要取自各省(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ꎮ计算思路为:
AE=ADˑEF(1)式中:AE 二氧化碳排放量ꎬ单位为吨二氧
化碳ꎻ
AD 二氧化碳排放数据ꎬ单位为吨或万
立方米ꎻ
EF 排放因子ꎬ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
或吨二氧化碳/万立方米ꎮ(二)高校碳成本责任分配原则及体系构建
在高校能源部门所提供的数据基础上测算高校碳排放量ꎬ再依据当地碳排放交易价格得到历年高校碳成本ꎮ然而高校作为多层次的综合性碳排放主体ꎬ其宗旨为人才培养ꎬ即人才的输出才是高校的最终产物ꎮ高校日常活动包括师生活动㊁教学科研㊁行政管理㊁后勤服务等多方面ꎬ由于不同地区与不同性质的高校在上述方面存在差异ꎬ导致高校间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能源使用情况也会有所不同ꎮ因此ꎬ针对高校自身碳成本责任分配ꎬ加强高校碳管理显得尤为重要ꎮ
1.制定健全的碳成本分配原则ꎬ开展碳排放的绩效检查与评审ꎮ首先要明确高校碳成本责任分摊的具体对象ꎮ在一定的碳排放核算边界下计算得到的高校总碳成本ꎬ要分配至各学院与一级职能部门ꎮ各级学
院的碳责任分摊应包括校园内公共活动区域碳成本与各学院自身功能建筑的碳成本之和ꎮ考虑到各学院在校园内的公共活动区域存在共性ꎬ故可将高校碳成本中的学校所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ꎬ按照各学院的师生人数合理分配ꎮ公共活动区域包括图书馆㊁教学大楼㊁食堂和学生宿舍等ꎮ学校因使用电力㊁热及蒸汽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往往可追溯到各学院部门独立的功能建筑ꎬ如学院大楼和办公大楼等ꎮ在高校碳成本核算中考虑不同学院的内部差异ꎬ按照合理的分摊标准ꎬ将一定时间内的校区碳排放成本计入各学院与职能部门中ꎮ在高校各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的同时ꎬ可以通过分析核算碳成本ꎬ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碳管理与绩效考核ꎮ
在以校级主体为统筹规划的前提下ꎬ各学院与职能部门是落实上级决策㊁执行具体方案的重要枢纽ꎮ因此ꎬ从学院与职能部门内部管理的角度ꎬ院系碳成本责任主体下如何进行责任分配ꎬ各学院又如何利用碳成本信息来控制碳排放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ꎬ是在碳成本核算分配中亟待解决的问题ꎮ各院级功能建筑内由电力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可作为重点考虑要素ꎬ为了正确反映各学院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上耗费的碳资源ꎬ可运用作业成本法对不同成本对象进行碳成本责任分配ꎬ具体步骤包括确定作业内容并建立作业中心㊁归类资源耗用并分析资源动因㊁明确成本动因并计算作业成本㊁分配作业成本至成本对象ꎮ
2.确定作业内容ꎬ建立作业中心是分配高校碳成本责任的基础ꎮ首先ꎬ作业成本法的关键体现在 成本对象消耗作业ꎬ作业消耗资源 的思想ꎮ对于高校各单位的内部活动ꎬ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开展科学研究
工作的过程中ꎬ消耗的资源需要进行妥善归类ꎮ各院系的主要作业内容分为行政工作㊁教学活动和科研任务三个方面ꎬ其中行政工作包括院内管理和辅助学院工作开展ꎬ维持学院日常活动的有序运行ꎻ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课程与教学改革㊁学科建设等主要作业内容ꎻ科研任务涵盖课题设计㊁实验与科研产出等与专业相关的科研任务ꎮ其次ꎬ归类资源的耗用并分析资源动因ꎮ各院系作业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高校学生进行ꎬ不同性质和类别的院系其资源消耗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ꎮ如行政工作中包括学生活动资源㊁党建工作资源㊁院系管理和辅助工作资源等内容ꎻ科研任务中也存在不同级别课题和不同层次研究成果的区别ꎮ科学的将碳成本分摊至各作业对象ꎬ需要选择合理的成本动因ꎮ成本动因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作业内容的特质进行分析ꎬ可采用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ꎬ全面考虑各作业内容成本动因的严谨性和数据可得性ꎬ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下最真实可靠的成本动因ꎮ最后将碳成本根据成本动因分配至成本对象ꎬ形成周期性碳成本分配结果ꎬ对各院系碳成本内部管理与绩效进行考评ꎮ
(三)高校碳绩效评价标准设计
5
浙江㊁北京等地先后颁布了对高校碳绩效评价的标准ꎮ①高等学校正常运行前提下ꎬ统计周期内能耗不应高于对应能耗定额指标的约束值ꎻ
②学校正常运行前提下ꎬ若统计周期内能耗小于㊁等于对应能耗定额指标的约束值ꎬ但大于基准值ꎬ应
设定年度提升目标ꎬ通过采取一定的节能管理和技术措施ꎬ逐步达到对应能耗定额指标的基准值ꎻ③高等学校正常运行前提下ꎬ若统计周期内能耗小于㊁等于对应能耗定额指标的基准值ꎬ但大于引导值ꎬ鼓励采取更加有效的节能管理和技术措施ꎬ达到对应能耗定额指标的引导值ꎮ高校能耗定额主要指标可分为高校单位建筑面积能耗㊁高校人均综合能耗㊁高校人均电耗㊁高校常规用能耗㊁系统单位建筑面积电耗ꎮ采用人均碳排放量或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作为碳排放强度指标存在短板ꎮ首先ꎬ现有标准对于高校碳排放强度的基准值及引导值设置的标准一致ꎬ但不同类型学院之间的碳排放性质及强度存在差异ꎬ不能用绝对值进行横向对比ꎻ其次ꎬ标准以师生个体或单位建筑为研究对象ꎬ不利于减排目标的责任分配ꎬ没办法提出更加针对性的对策ꎻ最后ꎬ类比于企业层面产生的碳成本需分摊到最终产出的产品或其他产出上ꎬ高校统计范围内产生的碳排放量均为实现高校产出所投入ꎬ而现有标准在碳绩效评价时未将高校产出纳入考虑范围ꎮ
综上所述ꎬ本文将碳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为在统计报告期内ꎬ高校统计范围内某学院或职能部门综合能耗量与该单位综合产出的比值ꎮ其中ꎬ综合产出是利用在校人数㊁就业率㊁发表论文数㊁科研项目经费㊁学费收入等高校相关产出指标ꎬ根据熵权法对数据进行降维ꎬ从而构建出具体数值ꎮ该碳绩效评价指标从高校综合产出的角度出发ꎬ既可以根据学院的不同性质设置不同的基准值及引导值ꎬ也能将减排目标及对策落实到不同责任主体ꎮ
四㊁高校碳成本责任分配及碳绩效评价应用 以J大学校区为例
(一)J大学校区碳成本核算
本文以法人为边界识别核算J大学校区运营期间的二氧化碳排放ꎬ以2019年为例ꎬ识别校区碳源情况ꎬ如表1所示ꎮ
为更好的反映校区碳排放变化趋势ꎬ笔者通过调研学校总务处等相关部门ꎬ收集2010 2020年J大学校区共10年的活动数据ꎬ采用排放因子法ꎬ以CO2为标准计算各年度碳排放量ꎮ
表1㊀J大学校区碳排放源分类
排放分类排放活动(部门)碳源
2019年二氧
化碳排放量
(吨)
直接排放
(化石燃料
燃烧碳排放)
餐饮(食堂)
天然气787 28
柴油㊁
汽油
3 27
学生热水供应
(动力部门)
天然气1528 55
柴油㊁
汽油
3 66
校车及公务出行
(交通中心)
柴油㊁
汽油
284 94
绿化㊁垃圾运输
(物业中心)
柴油㊁
汽油
55 45
治安管理(保卫处)
柴油㊁
汽油
10 03间接排放外购电力电41992 47
其他
间接排放
除直接排放及间接
排放以外的其他所有
活动产生的碳排放
固废7650 80
外购用水1676 59
图1㊀J大学校区碳排放趋势图
由图1可知ꎬ校区碳排放整体呈递增趋势ꎬ仅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ꎬ在高校资金有限及碳市场覆盖范围逐步扩大的背景下ꎬ学校管理层有前瞻性的开展减排规划ꎮ表1反映出高校碳源类型相对简单ꎬ化石燃料主要为天然气㊁柴油㊁汽油ꎮ因此ꎬ高校减排路径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为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或增加校内碳汇ꎻ另一方面则通过管理机制ꎬ明确高校各资源使用
6
方碳减排责任ꎬ继而落实相关减排措施ꎮ高校减排重点在于节能ꎬ前者减排不具有可持续性ꎬ故本文关注后者ꎬ主要从碳成本责任分配及碳绩效评价的角度切入ꎬ以期为建设低碳高校提供解决方案ꎮ
(二)J大学校区碳成本责任分配
本文主要关注学院级责任主体的碳成本分配及绩效考核ꎮ各学院排放主要来自师生的刚性需求ꎬ如食堂就餐㊁宿舍用热水等ꎬ故本文只关注各学院二氧化碳排放所带来的产出绩效ꎮ考虑到各学院与职能部门的业务活动性质存在差异ꎬJ大学主要按学科性质差异分为经管类㊁文史哲类㊁理工类㊁生医类及其他ꎮ本文主要关注经管性质的学院ꎬ并以管理学院为例ꎬ对间接排放类别针对管理学院内的各项职能活动进行2019年度碳成本责任分摊ꎮ本文采用2019履约年度广东碳市场年度挂牌点选交易均价27 27元/吨为换算单位ꎬ同时2019年电力排放因子确定为0 6959(kgCO2/kWh)对管理学院外购电力进行碳成本
计量
ꎮ
图2㊀2019年管理学院各月碳成本
由图2可知ꎬ管理学院在1 2月与6 7月学校处于寒㊁暑假阶段碳成本有明显降低ꎬ学院部分工作内
容主要对接学生活动ꎬ故两阶段存在碳成本总量的下滑ꎮ进入新学期后ꎬ碳成本显著回升ꎬ2019年9月管理学院楼内碳成本达到最高ꎬ用电量达42184kWhꎬ换算碳成本计1120 85元ꎮ
管理学院大楼内存在产业经济研究院㊁公共管理/应急管理学院㊁管理学院三大院系ꎬ为精准度量管理学院碳成本需剔除其他学院的干扰ꎮ本文依据各学院教职工人数分配管理学院大楼内外购用电碳成本份额ꎬ其中ꎬ管理学院教职工人数共计63名ꎬ分配碳成本4948 90元ꎮ具体各学院分配碳成本额度见表2ꎮ
表2㊀2019年管理学院大楼内各学院分配碳成本额度
学院名称
排放因子(kgCO2/kWh)
碳交易价格(元/吨)
教职工人数(人)碳成本分配(元)
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研究院公共管理/应急管理学院
0 6959
27 27
634948 9016
1256 86514006 25
本文采用作业成本法深层次进行碳成本责任分配ꎬ具体有确定作业内容并建立作业中心㊁归类资源耗用并分析资源动因㊁明确成本动因并计算作业成本㊁分配作业成本至成本对象四类项目ꎮ
1.确定作业内容并建立作业中心ꎮ区别于传
统企业的产品㊁材料生产过程ꎬ高校作为成本核算主体的最终产物为人才的培养ꎮ人才的产出与学生个人能力及学院管理目标息息相关ꎬ明确作业内容应从学院的工作职能入手ꎮ管理学院的主要工作涵盖教学㊁科研和行政三大方面ꎬ并以此三个方面为基础进行碳成本责任分配ꎮ
2.归类资源耗用并分析资源动因ꎮ不同作业
中心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决定了各作业中心应归结的资源类型ꎮ行政作业中心包括院内管理和辅助学院工作开展ꎬ维持学院日常活动的有序运行ꎻ教学作业中心包括教学课程与教学改革㊁学生竞赛与成绩管理㊁学科建设等主要工作内容ꎻ科研作业中心涵盖课题设计㊁科研项目申报㊁实验与
科研产出等与专业相关的科研任务ꎮ以管理学院
2019年碳成本总量为标准ꎬ将学院主要作业内容分摊至各作业中心ꎬ详情如图3所示ꎮ
3.明确成本动因并计算作业成本ꎮ在确定了
管理学院主要作业中心及其内部资源消耗后ꎬ需要选择合适的作业动因作为碳成本分配的主要依据ꎮ根据不同作业中心的资源消耗方式ꎬ依次确定各中心成本动因ꎮ①行政作业中心ꎮ管理学院内行政活动内容包括党务工作㊁本科教育管理㊁学生工作等具体项目ꎬ各项目组均有专项教职工辅助本项目的工作安排ꎬ故将职工人数作为行政作业中心的成本动因ꎻ②教学作业中心ꎮ管理学院内本科及研究生的课程安排主要在校区教学大楼与管理学院大楼内进行ꎮ为避免全校范围内碳成本重复计算ꎬ需要单独列示在管理学院大楼内
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