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点
一 事业单位概述
房屋转让协议(一)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宗旨
一、 1.性质
二、 (1)服务性。这是事业单位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
三、 (2)公益性。公益性是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
四、 2.宗旨
五、 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
六、 (二)事业单位的特点
飞得最快的鸟是
七、 (1)依法设立
八、 (2)不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不具有行政职能。
九、 (3)通常以社会公益为主要发展取向,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属性,需兼顾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
一十、 二、事业单位人员考核
一十一、 考核的原则: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
一十二、 考核的范围:包括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的各级各类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
一十三、 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一十四、 考核的等次: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一十五、 考核的方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实行领导与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和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二 货币政策知识点积累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等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从而达到特定目标,比如抑制通过膨胀、稳定物价、实现经济增长等。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积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利息率降低,较容易取得信贷。因此,当总需求低于经济的生产能力时,适宜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消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消极的货币政策比较合适。
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方面: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货币发行是一定时间内从央行进入流通流域的货币减掉回流到央行的货币的差额。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中央银行管理特定信用的流向与流量,其所使用的工具有:保证金比率政策、消费者信用管制及不动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直接信用管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对银行放款或接受存款的数量以及存款利率进行控制。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
但是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仅仅有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其实质是货币币值的稳定。物价指数上升,表示货币贬值;物价指数下降,则表示货币升值。充分就业目标,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就业水平。
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的人,都可以在比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到适当的工作。经济增长就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速度。平衡国际收支就是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其趋于平衡。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无论是顺差或逆差,都会对本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长时期的巨额逆差会使本国外汇储备急剧下降;长时期的巨额顺差,又会造成本国资源使用上的浪费,使一部分外汇闲置。
三 理论重难点精编
1.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2. 宏观调控体系与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构成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3.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要求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4. 照片全部删除怎么恢复形容时间短而快的成语宏观调控的目标: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率;合
理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公平的收入分配;国际收支平衡。
5. 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
6. 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8. 党的十五大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9. 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0.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1)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纲领,起到补偿劳动者收入损失的功能。
(2) 社会救助。其目的是帮助社会成员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条件,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低纲领。
(3) 社会福利。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状况,是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反映,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纲领。
(4) 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特殊纲领。
(5) 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是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纲领。
11.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热干面怎么做
12. 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1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完善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宏观经济调控,健全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在于: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
作用。
15. 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16.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是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17.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也是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18. 深入、扎实、持久地用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
1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建设是要解决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要解决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互质问题。
21. 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发展协调共进的方针是:必须围绕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
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
22.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对“斗私批修”、“大批判”的错误作法。
23. 21、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
24.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2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26.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和首要任务。
27. 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是我国外交为之奋斗的基本目标。橘搭配
28. 一国两制的形成和发展
29. 1979年同志出访美国时表示:“只要台湾和大陆统一,我们将尊重台湾的生活方
式和现行制度。”首次表达了一国两制的思想。1982年同志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对关于恢复香港主权问题,明确提出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法解决。1984年第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将“一国两制”作为基本国策。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