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2018年8月下总第322期
学 研
VIEW ON PUBLISHING
论《台北人》中英对照版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传播
文/谢璐
【摘 要】 《台北人》是一部反映20世纪50年代大陆人去台湾生活的心理面貌的小说集。白先勇组织成立翻译小组,承
担该书的英文翻译工作,在其推动下,《台北人》中英对照版问世。该书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翻译研究价值,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东西方文化交流,给读者带来了阅读乐趣。
【关 键 词】《台北人》;中英对照版;文化传播
【作者单位】谢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ki45-1216/g2.2018.16.026
当代中国著名作家白先勇的作品《台北人》,是一部反映20世纪50年代大陆人去台湾生活的心理面貌的小说集。该书由14篇短篇小说组成,充满乡愁情绪,讲述了具有中国文化特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风俗,塑造了各种各样性格鲜明的人物。
《台北人》中文版于1971年由台湾晨钟出版社初次印
行,新版于1983年由台湾尔雅出版社有限公司初次印行。这部作品是现代文学的经典,在世界各地都有忠实的华人读者,还被翻译成多种外国语言,深受国外读者的喜爱。《台北人》英文版于1982年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初次印行,中英对照版于2000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初次印行。《台北人》中英对照版之所以在香港发行,是因为香港居民大都通晓中英两种语言,对这个版本有一定的市场需求。随着内地英语教育的普及,《台北人》中英对照版的内地市场需求也逐渐形成。中英对照读物能让读者感受不同语言的魅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获得更多的阅读
乐趣,但同时,中英对照读物对翻译水平的要求也比较高。
译者该如何把《台北人》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准确地翻译传递给读者,无疑是一大挑战。
笔者认为,《台北人》中英对照版最大限度地还原了
中文版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得益于既是译者也是原作者的白先勇。白先勇与叶佩霞合译了《台北人》,并针对书中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凸显了原著的魅力。
一、《台北人》中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长春特小吃
《台北人》描写了20世纪50年代从大陆去台湾的一
人所经历的生活。这些故事里有形形的人物:有舞女、
歌女和上流社会名媛,有把时间消磨在回忆自己早年英雄事迹的高级将领和官员,有一边缅怀学生时代参加爱国运动的往事一边希望到国外教书的学者,有与日本鬼子打仗留下旧伤疤的老兵,有可怜的空军遗孀,有跟随主人到台湾的忠心老仆,有自视甚高的小饭店老板娘,还有年华逝去的同性恋电影导演等。白先勇把这些饱经战乱的人物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这些人物的对话时而质朴,时而智慧,时而粗鄙,时而生动,但无论怎样,他们的语言总
是符合各自身份的。书中涉及丰富的中国传统娱乐活动、
中国各地特小吃和菜肴,以及富含文化隐喻的中国人名,这些内容给作品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书中有大量对旧上海市容市貌、家居布置或装潢的描
写,映射了各个故事主人公的失落、惆怅与怀旧的情绪。比如在《永远的尹雪艳》中,主人公尹雪艳将自己的西式新房装修得极具东方彩,“尹雪艳的新公馆坐落在仁爱
路四段的高级住宅区里,是一栋崭新的西式洋房,有个十分宽敞的客厅……尹雪艳对她的新公馆倒是刻意经营过一番。客厅的家具是一桃花心红木桌椅,几张老式大靠背的沙发,塞满了黑丝面子鸳鸯戏水的湘绣靠枕……”尹雪艳要如此布置,是因为她 “从来不肯把它降低于上海霞飞路的排场”。在《岁除》中,白先勇用几句简短的话语勾勒出这些人物庆祝传统春节的场景。“长春路底的信义东村里,那些军眷宿舍的矮房屋,一家家的烟囱都冒起了炊烟;锅铲声,油爆声,夹着一阵阵断续的人语喧笑,一直洋溢到街上来。除夕夜已渐渐进入高潮——吃团圆饭——的时分了”。《游园惊梦》这个故事在许多方面既充满现代创作精神,又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白先勇把古典名
著《红楼梦》里林黛玉偶然听到大观园戏班排演《牡丹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