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评价方法
语文教学评价方法
一、对〔教师〕的评价要重视教学过程和效果
  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应包括对其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等各方面做出的全面评价,教学效果评价可分为两步进行。第一,自评。通过自评发现自身的问题,出差距,有利于自我成长,促进个人教学工作的改革和提升。第二,他评。可以包括学校评定、同行评定、同学评定、家长评定等环节。他评应杜绝各种弄虚作假的不正之风,还要做好被评教师的心理调控工作,防止抗拒、迎合、敏感等心理偏差的产生,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要防止其他因素对评判结果的干扰。
 
  二、对同学的评价要重视语文积存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水平发展的评价,要执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保持态度情感与知识能力、过程与结果并重,有利于激励和引导同学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语文考试要以主观性试题为主,激励同学有创见,不能用难
题、偏题和烦琐机械的题目无意义地反复考同学,应采纳多种测验评价方法,如单字测验、注音测验、阅读测验、词语解释测验、听说测验、记忆测验、作文测验等单项测验,并适当与综合测验相结合。全方位地评价同学,应重视对同学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发展趋势的评价,以利于同学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要重视教学评价状况的分析和反馈
  对教学评价状况的分析和反馈应当有利于改善教学。我们可以对照自评与他评的资料,逐一分析达标程度。要综合思索,做结论时应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分析,对自评内容也要重视,不能以同学成绩的"一好'代全部。要在分析推断的基础上将分项评定的结果进行合成或汇总,并对整体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描述,写出概括性的评语和看法。为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导作用,评价活动的结果要及时反馈给有关方面。第一,要向有关部门领导汇报评价工作的结果,为他们的教育决策提供参照。第二,在一定范围内的同行中公布评价结果和结论,让同行互相借鉴。第三,积极向被评者反馈结果。这很重要,要与被评者一起逐项分析,探讨研究,把重点放在指导今后的工作上。
    2语文课堂要营造优良的教学氛围
  教师的教态促成优良课堂气氛
  某种程度上讲,课堂气氛的创设基本上是由教师来一手把握的。现实情境下,教师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有自己的交际圈子,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课前,教师可能会碰到种种或令人兴奋或令人沮丧的事情,但我们教师一走上讲台,就应该把自己的心情归入到具体的教材文本与教室环境之中,不应该受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琐事烦扰。要知道,小学阶段的同学年龄虽小,但天性敏感,会随着教师教态的阴晴不定来察言观,如果教师喜怒无常,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课堂中去,他们就一定会偏离教材文本,把自己的思想重心放在揣摩教师的心理之上,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另外教师的教态在语文学科中的表现就如一位艺术表演家一样,应该随着教材内容文本而或喜或悲,在讲到有关祖国取得的庞大成就时,就应当气势昂扬,蓬勃向上,透露出关于祖国由衷的热爱与自豪;当讲到相关缅怀革命先烈的时候,教师就应当韵味悠长,余韵无穷,充满关于这些革命先哲的怀念与崇敬;讲到相关耻辱的历史时,我们自然也就应当充满无限的愤懑与感慨,让同学在教师教态的影响下随着课文内容或喜或悲,让他们在文章内容的洗礼之下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升华。
  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很多年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桎梏之下,我们的语文课堂逐渐偏离了原本的轨道,变得有些本末倒置,其具体表现之一便是课堂上死气沉沉,同学在语文课上不是写就是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再从同学的年龄规律与认知特点出发,而是施以一味的强硬灌输与反复学习,不是分析主题思想就是概括大意,这样一来,严重影响着语文课的教学效果与同学的学习兴趣。鉴于这种现状,从小学阶段同学爱玩的天性出发,笔者建议应该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多多引进游戏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环节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譬如,在声母与韵母的搭配教学过程中,笔者组织班里的男生充当声母,女生充当韵母,通过在黑板上出示不同的音节,组织同学进行不同形式的搭配组合。这样一来,同学在活跃兴奋的课堂氛围中自然将课堂知识进行了深入,优化了课堂效果,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生字教学中,也同样可以利用这样的办法进行教学,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利用游戏活跃课堂氛围方面,笔者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有很多教师怕影响了教学成绩,便把所有的课时上成了讲授课,在不断挖掘与反复学习中进行教学。笔者以为,我们大可不必如此,语文学科不同于理科,不能仅靠反复学习来提升教学成绩与同学能力。我们要
将同学置于一定的教学情境当中,重视口语活动与综合施行课程,这些课程内容由于形式新颖,关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大有裨益,同学有着深厚的兴趣,而这些活动本身更是提升同学综合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极佳途径,让它们与阅读课程配合开来,一定会取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3在生活中指导同学学习语文
  1.留心事物,观察生活
  有的课文内容是同学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在教学时,就必须要指导同学留心观察,通过观察,熟悉事物,理解课文,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升观察和理解能力。如石榴关于我们这里的同学而言,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但真正留心观察的同学并不多。在教学《石榴》一文时,我在课堂上提出明确的观察石榴的任务,精心指导同学观察石榴树叶子,观察石榴花独特的小喇叭形状,热烈奔放的火红颜,并用了很长时间观察了石榴果的成熟过程。同学在观察、描述石榴的同时,内化了文本中的语言,培养了留心观察四周事物的优良习惯。
 
  2.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习语文就是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的生活内容,获得主观感受的过程。教学时如果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描述的生活画面,就能使同学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有效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同学演一演;观看相关的影片,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画面展现在同学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心得。
教学评价方法  我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为了让同学深入体会文章内容,先组织同学查资料,了解历史背景,准备多媒体课件再现了当时的情境。然后,组织同学准备道具,自行编排,互相表演、互相评判,并请他们谈谈对剧本中各人物的看法。情境演绎在文本与同学的切身感受间架起了桥梁,为同学很好地体验文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