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学习笔记
(2011-07-23 18:12:52)
标签: 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形成性评价 教育 | 分类: 继续教育学习笔记 | ||
一、题解异同
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是分别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判断的两种教学活动,两者在评价的目标和标准,以及侧重点和方式、方法、手段上不同。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所以,在课堂环境下,教和学是两个共存相促的因素,教学与学习既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影响,共同决定着质量和效果。
二、教学评价的定义
教学评价是依据学科教学目标,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环节和结果,进行分析和价值判断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也是教学活动之一。
三、教学评价的功能和作用
有助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科教学的目标,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手段、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有助于发现教师的个性和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和教学创新。
有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进而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合理地设计和组织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功能和效率。
有助于教师为学生创设更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旨在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四、教学评价的宗旨和原则
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的完善,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追求。
教学评价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客观、公正、公开、开放、多元化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学科体系、课程结构、知识类别等),尊重教师的个性和创意,立足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教学评价虽立足于教学,但基点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即为了学生能达到课程标准指定的各项目标,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
五、教学评价的类型
1、传统的评价类型
(1)甄别性评价
以评价者的个人感受为依据,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教学进行分等、分级,奖优惩劣。
弊端:主观性强,标准缺乏客观性。
(2)结果性评价
依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判定教学质量和水平。
弊端:片面,忽视客观存在的学校、班级和学生差异;不能客观、准确地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水平性评价
以教师职业技能标准(基本功)作为统一的评价标准,通过评价,判定教师教学水平是否达到目标。
弊端:在同意的标准下,未能教学的个性和教学风格;重技能应用,忽视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不能准确判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新课改下的教学评价类型:
以基准为依据 : 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身评价
以内容为依据 : 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以功能为依据 :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以方法为依据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与学生学业评价啊相对应,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包括: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
评价的重点是依据学生的学业诊断结果,对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进行分析,判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手段和方法,是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发展状况相适应;是否采用合理的,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
诊断性评价可以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实施前,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完善教学组织,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基于教学过程中的某项活动或过程以及生成的问题进行的评价,旨在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进行调整、改进和完善。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中客观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学生的学习状态、兴趣和关注的焦点,学习环境与外部干扰等),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的分析、判断和调查、测试等方式,获取信息,判定教学的效果、特点或不足、问题,为修改和调整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
总结性(终结性)评价:
总结性(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任务完成后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全过程的综合性测量和检验。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各有侧重,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有助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判断教师教学的特点、特长和优势,发现进行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修正、弥补和完善。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对一个教学过程(一般是以一节课作为一个单元)进行的评价。
过程性评价强调全面、综合和发展的原则,尊重教师的个性化和教学风格,通过评价,可以发现教师的特长和优势;亦可诊断问题,促进发展。
六、过程性评价的内容
对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应涵盖教学前的准备就绪的组织和实施、教学后的反思和钢筋等环节。
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设计(对学情的调查、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等)、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环节的处理、对学生的态度、教态与教学语言、引导和指导功能、师生互动、问题的创设、答疑和解析、有无鼓励或激励措施等要素。
对过程性评价内容的描述:
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内容,三维目标设定是否准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教学资源是否齐全,课件和补充材料与教学组织的联系是否紧密;教学过程是否完整,设计意图和组织实施是否明确,能否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环节的处理和活动设计,是
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能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所需的体验、感知等实践活动,转变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实现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记忆。
教学行为是否恰当;教学活动目标是否正确,组织教学活动的内容能否操作,效果是否明显;能否有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设计的教学预案设计;课堂教学中有无鼓励和激励,学生能否获得成就感或荣誉感;质疑和解析是否妥当;处理课堂突发现象是否正确;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能否自我诊断,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等。
过程性评价的环节和指标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后续(课后)评价
(一)对课前准备的评价
主要评价教学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内容。
1、教学设计
(1)学情调查与分析
(2)课标解读(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
(3)教材分析(本课教材的知识结构及逻辑关系、教育价值等)
(4)教学目标的设定
① 三位目标的设定
② 教学重难点的设定
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能否采用适合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是教师能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方式是比较简单的,他们多喜欢形象、直观的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
习惯于形象思维,是这个年龄阶段西红柿心理认知的主要方式,也是他们思维的重要特点。而抽象思维是他们的弱项;至于逻辑思维更是他们不容易做到的。尽管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已经采用增加插图、照片、地图等直观性资料,采用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但文字的表述对于初中生而言,仍是比较抽象的,在他们的头脑中,难以形成感性认识。
2、教学手段、方法的选择
(1)精选、补充教学资源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学目标的设定原则
一、必须与本课具体的教学内容相联系。结合本课学习的学科知识,发掘其中蕴含的可以用作思想教育的素材、并分析通过正面引导,能够让学生从中得到哪些感悟或领悟。
二、必须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结合。初中学生还处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往往是朦胧和肤浅的,有时还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表现出不确定性,所以,教师在设定目
标时,必须基于最基础的、本质的思想道德品质,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应该受到何种感悟,能领悟到何种情感,报以何种态度,从中可以生成到何种价值观。
三、目标设定必须具体化、细化,切记空话,更不能随意拔高。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必须十分明确,真正能够达到和实现,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① 三维目标的设定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解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项具体目标,或称为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的关系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是落实其它两项目标的关键和基点,是实现其它两项目标的载体和平台。
不同类型的知识,决定了学生应掌握的学习能力,也决定了相应的学习过程和
需应用的方法,更决定了学生能够生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应用的关系
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需要运用的技能不尽相同,在教学评价时,应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制定的课程内容和目标要求,结合所教授的具体知识,判断应运用的学习技能。
知识迁移能力;归纳、分析和判断能力;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推理和演绎能力;客观的认识和评价的能力;探索和创新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和感知、体验的过程。
如何一个学习过程都需要借助于必要的手段、媒介和方式。在完成一个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具体的学习方法,方法是学习的工具。
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应用的关系:
看书:阅读
看书(材料)概述:阅读、理解、表述
看书(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提炼信息、分析、归纳、总结、表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需要经过亲身的体验、感悟。
在生成的过程中,外因起有决定的作用,通过外因(如动人的事迹、生动的描述或再现、真实的情景等)刺激和感染情绪;随着情绪的起伏和震撼,经过感动、体会、感受、理解等心理活动,逐步获得感悟,进而形成特定的认识,产生特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②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的重点是西红柿必须掌握的核心基础知识。
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中最具典型性、代表性,统领全课核心的知识。
教学难点应是实现将知识学习与学习方法、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相结合的最佳结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