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生专业课程评价方法
[提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已成了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现行的中职专业课程教学评价还存在较多不科学的问题,要想推动职业教育的深度改革,构建具有专业课特的评价体系,就必须不断做出新的构想,进行更多的研究。
关键词:职业教学;专业评价;评价方法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育教学质量评价问题已成为重点研究的课题。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就要推进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与绩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这一目的展开的。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是通过学生来体现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也就成为学校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对它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促进教学改革。
一、职校学生专业评价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考查两种,最普遍的还是笔试,因为这种考试有书可查,有题可选,在分数裁定上可制定标准,评判起来容易。技能考试的形式多数为同一题目、同一评分标准,这样的考题容易操作,评分标准规范、公正,只要肯于吃苦,基本功扎实,会使用常用设备及工具,掌握基本技能,也能过关,但没有强调其应用性。这种评价有以下几个弊端:一是缺乏科学可行的、有自身特的学习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学习质量评价的操作和管理尚未形成规范和制度,主要表现为评价主体的单一、评价方法的单一、评价内容的单一;三是评价监控缺乏有效性,表现为多偏重于课堂教学的质量监控,而对其他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践性环节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运用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四是评价和监控的目的不清,功能不全,当前学习质量的评价和监控重管理功能和总结功能,轻改进和激励功能。
二、职校学生专业评价基本要求
1、综合性要求。中职学生专业学业评价的综合性是教育改革潮流所要求的,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要求教育能够更全面、更综合地提高人的总体素质。从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来看:从打好学生全面、扎实的知识基础的要求,发展到培养智力的要求;从培养学生智力的要求,进展到提高能力的要求。专业学业评价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结构上具有综合性,评价学生的学业既包括知识的掌握和习得程度,也包括智力、能力的提高程度,更包括良好习惯的形成程度和动机、兴趣、理念等个性意识倾向的发展程度。
2、实践性要求。专业学业评价的综合性要求,必然包含着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进行各类实践活动,解决实践过程中的各类综合性问题的能力这一相关命题。因此,专业学业评价的综合性要求和实践性要求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 当前我们对职校学生的专业评价必须要有实践性的要求。首先,专业学业评价要体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不仅要能动脑,而且要能动手,手脑并用,具备陶行知所说的:“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本领”;其次,要评价学生处理各类实际问题的经验、技巧和技能;第三,要评价学生在实践中是否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意识。
3、灵活性要求。专业评价的实施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首先,因为专业的理论和技术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会不断地推陈出新,我们的评价标准也应适应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充实;其次,在不同的区域经济环境下,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文化历史传统、教育状况不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不同;第三,在同一地区由于企业规模大小的不同,对同类同级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会不同。所以,我们对学生专业学业的评价也应适应地方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4、阶段性要求。对学生进行专业评价是专业教学整体的一部分,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价,是有着不同目的的:教学前的评价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并以此作为教学起点的依据;教学中的评价既可对教学起诊断作用,又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发现其潜质,有利于教师及时采取调适措施,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后的评价,则用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
三、职校学生专业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专业评价方法就是评价者为了完成学生的专业评价任务、实现专业评价目的所采用的办法和手段。它直接影响着学生专业评价结论的信度和效度。任何一项专业评价活动,在明确
评价任务之后,都必须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因此,专业评价必须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1、专业理论课程考核分散化。中职学校培养的是一线的劳动者,教师在教学中应淡化理论推导,强调知识应用和技能操作,尤其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中职学生的认知入手把一些理论课程的考核进行分散:一是分散考核内容,使其插入到平时各子项目测验中;二是分散考试权重,如学生平时成绩占50%,(课堂测验 (20%)、作业(实验)及课堂提问(20%)、课堂考勤及表现(10%));期末考试占50%。
2、职业资格鉴定课程标准化考核。标准化考核是指考核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对考核的各个环节(确定考核目的,进行考核设计、编制考核试题、评价试题质量、筛选试题、搭配试题、考核评分、考核分数的解释、考核环境的控制等)按科学的程序组织实施,对误差进行严格控制的考核。如,我们目前对学生进行的职业资格鉴定就是这样,他由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实施,采用国家统一题库,按标准由考评员进行评价。标准化考核的特点是:考核结果效度高、评分具有客观性、考核内容范围广、有标准可以对照、考核的信度高。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型的考核多样化。可以采用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答辩”、仿真模拟考试。如《统计学》等课程,可让学生先进行社会调查,然后有针对性地撰写论文(调查报告),通过社会调查锻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能力,学生在撰写论文和进行创作时,可以发挥出最佳水平,尤其是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有好处。教师通过对学生论文(调查报告)的答辩在检查学生水平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会计学》等采取仿真模拟考试。以《会计学》考试为例:仿照中小企业内部结构,建立最基本的职能部门,财务科分岗位的,每科要有明确的职责,每个岗位也订有职责,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另附设银行、税务、工商等虚拟会计实体,设置经济业务。企业所有资产采用微缩仿真模型模拟,根据企业经济业务内容,学生轮岗操作,每岗一评,最后综合作为考试成绩。让学生通过考试真实感受到工作的责任和掌握办事程序、生产流程。
4、实训课程考核模块化。针对中职教育以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深化专业课程改革,树立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的意识,以着力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相关教师对实训课程的内容进行了项目编写,通过建立模块使每一个人对每学期的专业培养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并要求教师在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把大项目任务分成一个个小模块,在学生掌握的基础上逐个加深、整合,通过项目单元的考核使学生掌握所教专业技能、通过考试,拿
到相关的技能登记证书,做到双证融通。
教学评价方法主要参考文献:
[1]刘学,罗晓东.关于知识观视野下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J].职业教育研究,2010.8.
[2]李进.广西高职高专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的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2.
[3]朱远胜.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探索和实践[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